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改进研发火炮的研发院,李天养业就没有多说,支持了铸炮厂自己的研究。
燧发枪工艺在细微处可比钢铸大炮高难多了,特别是它那簧片的制造工艺,可是研发院摸索了无数回,甚至将李天养得自菲利克斯神甫的自鸣钟拆卸掉后,从其中得出的灵感和对照物,这才研发出来的。
不过两者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构造未必相同,但是在有了研发院成熟的工艺,又有着初期帮助研发院实验打造燧发枪的师傅们,以及几位早就经历过钢铸大炮的制造工艺落实的工匠师傅们,拍着胸脯向李天养做着保证,一个月内将这份工艺转化为事实。
听到这些师傅们坚定的回答,李天养也立即让万良带着人,在鸡笼山驻地附近为这些匠人师傅搭建起一座作坊出来,让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立即开始工作研制,拿出合格的产品来。
从这里,就能看到李天养对于燧发枪所展现的强大期许了,这可是未来火枪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如果燧发枪真的能够达成量产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早一两百年火器将登上战场主力武器的舞台。
当然,这些李天养可能并不知道,但是他却潜意识地觉得这会是他未来对付强大的女真人的一把利器。
(本章完)
………………………………
16 准备收尾
崇祯元年六月,被李天养打发前往北部战乱地带的洪门弟子们风尘仆仆地归来了。
迎接他们的仍是当初送他们离去的黄攸然先生,只是这回李天养同样露了面,亲自抽出时间跟黄攸然一起等待着这些远游学子们归来。
出去的队员有三百四十四人,回来的却只有三百一十八人,李天养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可是依然挡不住残酷自然的折磨,有十五人死于瘟疫中,还有十一人死于各种意外和疾病中。
相比出去时的意气风发,出去经历过人间炼狱的笨港学子们如今看起来多了几分沉稳和智慧,曾经跳脱的性子让他们总是显得活跃、轻飘,不过现在往李天养他们面前一战却分外让人感到安心。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黄攸然宽慰地逐个端详着下船的队员,慈祥地笑言。
李天养则站在一旁,不多言语,但是眼神当中流露出来的却是满满地鼓励和欣慰神色。
除此之外,李天养他们并没有为这些队员设置什么接风宴、安慰宴之类的,而是在大家都下船之后宣布让他们休息一个星期,然后去找人事处报道,接受新的安排。
至于不幸牺牲在路上的学子,李天养让他们的同窗,在三天后开了一个追悼会,并且追认他们是为洪门团队牺牲的,有资格葬入西山墓地中,让他们的同学们纷纷释然,算是给了他们大家一个交代。
如今的洪门子弟,早就将葬入西山墓地作为一大荣耀,受此影响虽然大家都还畏惧死亡,但真到了生死关头为洪门团队牺牲自己性命都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够与众多先烈为伍,倒也不枉走入这世上一遭。
轻生重义事这个时代的文人武士所追求的气节,对此李天养从未改变过太多,因为这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只是后世利欲追求过重,反倒让后人忘记了诸多这些美好的气节。
安顿好这群从遥远地带学会了最后一课的毕业学子们以后,对于这些学子们接下来的安排,李天养他们早就规划好了,按照他们学习的方向有了确定而合乎他们学业的岗位。
笨港联盟的队伍东海岸清剿活动一直在继续,按照自然常识来说,大元岛西部的平原地带应该更容易生存,更应该有更多部族存在的;可是相反的是,在东部狭窄的海岸线和漫长山脉线间,却拥有着远比西部更加密集的部族存在。
几个月的清剿活动,一批又一批被捆绑结实、押送到鸡笼港中来的土著俘虏,让李天养他们是目不暇接,既欣慰于联军战士的战果,又担心随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土著俘虏被押送过来。
情况已经有些失控了,联军战士们的战果固然辉煌,但是在经过了初期的抢滩登陆,打了东部大兴港周围土著部族一个措手不及之后,随后东部海岸线上原本各自互不相干、甚至彼此敌对的土著部族们,已经开始整合起来,共同对付近七千人规模的联军队伍。
伤亡渐渐开始加大了,联军队伍此番出征本来就是为了能够俘虏尽可能多的土著人丁,因此在战斗之余他们难免会有手下留情的意思。
可是对面那群土著战士,可是在为自己喝部族的生存而奋战,他们可不会像联军一样,对对手留情,他们巴不得能够一箭射穿对手的要害,让对方当场毙命。
联军占据了人数上面的优势,而人家土著部族对手则没有任何的顾忌和想法,随着他们开始联起手来对付联军队伍,队伍的伤亡也就水涨船高开始让各部族成员有些吃不消了。
土著的战事们,可都是从小开始摸着弓箭长矛长大的,加上本身在东部沿海和山脉中生存的部族,生存环境也远比西部平原恶劣得多,故而这些土著战士得身手和技战术也自然比西部部族的战事要强上一筹,一如莱克部族就比玉山、诸罗山社的战士要强悍些,这是不争的事实。
近七千联军战士,在东部海岸线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到现在已经损失了差不多有两千余人,这还是联军战士这些年来受到洪门培养队伍的影响,加上这几次的联合作战有了些默契,损失才会只有这么点。
当然,损失良多的背后,是更加丰厚的俘虏回报,东部这些部族除了人口以外,其他的战利品对于联军队伍来说压根儿就不值一提。
或许以前鼓动各部族之间战斗的原动力来自于各部族间的生存压力,可是现在笨港联盟在跟随洪门日久之后,在生存上面压力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来自各部族潜意识的危机意识,面对身边其他几大部族的强盛以及那一片片肥美却无人开垦的良田,让各部族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扩张部族人口。
近四个月的清剿,仅是运送到洪门鸡笼港的俘虏人口就有两万三千多人,而这只是联军队伍清剿东部海岸线不过三分之一的收获,更别说高耸山脉间繁多的部族存在。
战士的损失,此时在各部族组长们看来是值得的,至少十比一的收益光是想想就让这些部族族长们兴奋得紧,甚至暗地里他们找上李天养,劝说李天养再多派船只到笨港,联盟愿意再整合出一支不下于现在数目的队伍出来,前去支援此时损失不小的联军队伍。
李天养及时制止了这些组长们疯狂的意识,此时在联军连战连捷的背后,其实蕴藏的危机也同样不小。
如今鸡笼港中洪门为了看押两万多的俘虏就让李天养忙得焦头烂额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引起这群土著俘虏的暴动。
而在战场之外,粮食同样成为了战局继续下去的一大难题,之前各部族成员自备粮草前往东海岸一战,让洪门少了很大负担,但是随着他们大家清剿俘虏的土著人口越来越多,使得各部族自己供养这些俘虏的打算落了空。
最终这提供俘虏口粮的重任,再一次落在了洪门身上,但是洪门虽然粮食不少,可是毕竟不能无止境地供养突然多出来的这么多俘虏;而且随后各部族成员分配了俘虏之后,其部族存粮肯定不够供养这些俘虏的,最后还不是又要找洪门采购,那么洪门也得多留点余粮出来,免得出现粮食危机。
(本章完)
………………………………
17 又有大收获
重整元年八月,又过了整整两个月,土著联军的队伍才听从了李天养的建议,打道回府回归鸡笼港,此时鸡笼港中的土著俘虏已经有了四万一千多人了。
为了看押这庞大的俘虏群,李天养不得不将澎湖水师和鲸部一支得战士给调集过来,同时在鸡笼港以北的一处山谷当中开辟出一片庞大空地出来,作为关押这群土著俘虏之所。
唯一让李天养庆幸得是,直到联军回归,这群数目多达四万之众的俘虏土著也没有给洪门引来太大的麻烦,就连些许骚动都很少发生。
这或许跟土著部族习惯的生存环境和习惯有关系,毕竟这些土著部族之间的吞并与被吞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或许前一刻他们还是仇敌状态,但是当他们被人吞并灭族之后,他们又能很快地融入到自己新的身份当中去,并不会想着为自己曾经的部族复仇。
这便是文化的缺失,所带来的没有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