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官哪官位上大得太多,他身上那枚印章更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洪门现在建立的土地局,不但给洪门麾下都百姓们签署契约,更让大家高兴的一点,他们与政府合作,将笨港、鸡笼港等地开垦土地绘制成册,并在土地田垄之间填埋水泥桩柱,作为大家日后识别土地都标识。
现在下发给洪门麾下乡亲们手中的契约也改了名字,名为土地所有证书,正如其名一样,打开证书第一页第一眼,就能看到证书所有人都名字书写在最上面的显目位置。
同时,在这证书上面,按照所埋水泥桩柱的标识,将所有人土地标识得清清楚楚,一点误差都没有出现。
多亏了当初开发笨港、鸡笼港时,周围土地平坦如一,因此基本上每家每户得土地基本上都是四四方方一整块。即便有几块土地分隔开来,但是也不妨碍丈量面积和精确位置。
倒是土地局与政府人员在填埋水泥桩柱的时候,因为劳动强度太大,还特意找乡亲们来帮忙。
本以为就算有乡亲们来帮忙,这劳动强度也是不小,好歹怕也是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彻底填埋和标识完全。可是没有想到,在面对切身利益点时候,老百姓们的主观能动性是那么的强大,只是几个工作人员将水泥桩柱的填埋位置标识出来以后,百姓们锄头铲子几扒拉就将水泥桩柱给填埋完成,与工作人员标识的位置丝毫不差。
同时请来的居委会中有声望的乡老们来作证,当着在场所有乡亲们的面,将现场书写出来关于土地所有标识位置书写无误,并盖上洪门土地局的印章,两份证书一份下发给该土地的所有人,一份则连同洪门绘制出来的整体土地分布图一起被保管起来,以便日后乡亲们自己保管证书不善毁弃、或是丢失以后重新补办所用。
当一份份崭新的、用造纸作坊最新研制出来的厚壳纸张制成的灰白色证下发到洪门每一家每一户的手中之时,此时此刻洪门麾下数万乡亲们怕是对洪门最忠心、最信服的时刻了。
(本章完)
………………………………
158 哗然
趁热打铁,趁着洪门麾下乡亲们拿着手中期盼已久的土地所有证,对洪门态度最好的时机,李天养同时宣布了整个洪门麾下赋税收取方略。
结合当前大明朝得税赋收取方式,洪门将十税一的粮税收取标准书写到了告示当中,若是以大明朝中的规定的三十税一的标准来说,似乎这税收收取实在太高了。
可是洪门当中粮税包括了其他所有都徭役,除了粮税之外,洪门麾下的百姓再也不用上交其他的税赋,也不用服其他的徭役。
最后对比下来,反倒洪门这里的税赋收取更让百姓们折服,同时他们身上的单子轻省了太多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商税,同样十税一的商税收取方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大,就算有人开了个酒肆茶楼什么都,因为赚的都是零散钱银,洪门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茶楼酒肆一刀切给出一个标准,然后随他们买卖还坏了。
就算是一刀切标准,这生意最差的一家酒肆也不觉得这商税收取让他们有负担,唯一让他们不舒心的,倒是大明朝中与之对比,更显优厚的税赋了。
不过这也无妨,毕竟来说这洪门麾下百姓们当中还没有出现能够与洪门相抗衡的大商户,就算大家觉得不舒心,可是他们也不会真的因此找上洪门来,民不与官斗的思想早就已经深深刻进了他们的脑海中,想要让他们改变旧有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点事情。
就连李天养在建立巡检司点事情上,也是半信半疑的,因此才加入了举报信箱的办分期以作为弥补百姓们这一思维的办法。即便如此,李天养也不是很有信心,能够有百姓首先站出来举报洪门不法之徒,还得依靠时间和对政策的宣传上面去改变大家的想法。
至于洪门以外的其他商号和海客们,就算他们心有不甘,想要找洪门来商议一番商税之事,不好意思,李天养还真心不想搭理他们,想要在洪门地盘上做买卖,你就只能听咱们的安排。
若仅仅只是这点事情的话,倒也犯不着李天养想要趁着乡亲们兴高采烈,对洪门歌功颂德之际推出本就已经在洪门当中实际执行了不少的章程来。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却也被李天养包裹在这些公告当中,推了出来,不过就算大家正在感激洪门给予他们温饱以上生活的事后,这一条规定依然在大家心中炸开了花。
引起大家关注,甚至有些人心晃动的规定其实不过就是几句话而已:洪门麾下,凡年满十八以上之男丁,皆需服从洪门的召集,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有条件合格的,需到水师、防卫队、治安队等部队当中服役两年以上。
没有办法,自从这些年来洪堂历次征战沙场,洪门麾下很多被洪堂丰厚待遇所吸引的成年男丁们就此大半战死在战场当中以后,洪门底下这些乡亲们就再也不愿意将自家的子弟给送到军队当中去了。
使得现在,李天养为了兵源的问题,一边不懈努力、不惜代价让齐三在大名内陆招募人手,一边则将主意打到了土著人的身上。
可是齐三那边的招募固然没有停止,可是除了那些走投无路的乡亲以外,谁人愿意背井离乡地到这片荒芜海岛中来啊;兼且大安、大兴等据点,虽然不是洪门如今重点发展的对象,可也不能总这么浪费这些有了几分模样的据点吧,该追加人手的时候还是得追加人手,至少让这两地有个模样不是?
而土著那边更是麻烦一点,作为世界当中最难学习的语言,很多土著直到现在也只能明白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想要让他们知道规矩、服从命令,就需要一个能够听懂并熟练使用土语、汉语的教官来领导他们。
但是如此一来,那就势必要把折些招募来的土著人编为一支,这样才能便于管理,洪门成员来到大元岛虽然十一年了,与土著人都交情也匪浅,可是队伍当中能够说出一口流利土语的人才,也不是很多,哪里支撑得起整个队伍的翻译哦。
更别说土著部族与土著部族之间,很多因为种族不同,地域不同,还有着各自的不同发音,更是带来不少麻烦。
土著编为单独一支,虽然壮大了洪门的武装力量,可是无形中他们也是一股威胁,谁能知道他们心中所思所想,就真的如他们表现的那样,虽洪门毕恭毕敬的啊!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自由自在怪了,桀骜不驯的土著人呢,想要他们归心驯服,且有得李天养他们继续努力的呢!
因此,为了稀释土著人的队伍,让他们能够更快融入到洪门得生活当中,接受洪门得教化,洪门自己的队伍也必须要保持强大且占据多数,这样才能震慑住这群土著人。
再者说了,以后若是洪门武装力量倾巢而出去对付某一个抢答器对手,最后还得靠洪门留守在几个地方中点百姓们自己保卫家园,那么提前让他们懂得一些军事理论和战术,也不算是错事。
洪门如今算是一方诸侯了,可是说实话它比起其他依附大明王朝的附属王国来说,依然很弱小。
就连此时此刻很倚重洪门的琉球王国,从人口基数、开发土地面积、商农税赋等方面,依然甩了洪门几条街,唯一欠缺的不过就是他们自己没有重视的军事而已。
可是看看人家如今上台的尚丰王,稍加重视一下军事方面的投入和招募工作,不过年余时间,就已经有了将近万人的军队可用,底蕴可比洪门强大太多了。
因此,李天养就想着洪门能够做到全民皆兵,那样自己的大本营才能够做到万无一失,至少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时候,才有一战之力。
从书写下《民主宣言》和投靠阉党魏忠贤之时起,李天养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时刻准备着面对来自大明王朝的翻脸,防备着强大大明朝的如山攻势。
当然,这些考虑肯定是最坏最坏的结果,真实情况来看,发生的概率不及万分之一,可李天养也需要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给考虑进去。
(本章完)
………………………………
159 主动进攻
当然,关于兵役方面的章程,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可是实际解释下来,却也让洪门百姓松了口气。
虽然所有年满十八的男丁都需要服役,可是基于这些男丁的家庭情况、身体素质等等方面考量,更多的男丁只是与当地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