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秧苗才长出来几天,就让这些人家的鸡鸭给祸害了个七七八八,搁谁家身上也都忍不过这口气。

    李天养听到这里,把目光对准了王春花,想要看看王春花如何回答。

    见李天养把目光望了过来,王春花的气势一滞,胆气没有刚才那般充足,有些心虚地瞄了李天养一眼道:“这、这些个牲口我也不能一天到晚地望着啊,是吧。在说了,这也不只是我家一家人养鸡养鸭的,周围不是还有好几家人家都在养吗?你怎么就只盯着我们家呢?”

    “看不住你家的畜生,你就把它个关起来,对吧!你不能把它放出来祸害我们这乡里乡亲的呀!”胖嫂现在是得理不饶人了,举起手里的鸡蛋叫到:“你自己说说,为了这件事儿,我跑到你们家去理论了几次?就这些天里,我跑菜地里赶你家的鸡鸭我都赶烦了,要不是看在大家都不容易的份上,我把这些玩意儿给抓了杀的心都有了!!拿你几个鸡蛋,你还跟我嚷嚷起来了。”

    “这没粮食,我们家这鸡不放养着,那它还怎么找食儿,怎么给我们下蛋啊?”听到这里,王春花也不乐意了,这乡村里,哪家哪户不是把这鸡鸭放养的。

    两个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拉着李天养在那吵闹个没完,而李天养也在这七嘴八舌的吵闹中,总算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好了,两位大婶儿也都别吵了,好吧?”李天养心平气和地跟两人劝道:“你们大家的这个事情呢,我也都清楚了,说实话哈,我觉得两位大婶儿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呢,做法上你们二位也都有所欠缺对吧。”

    “胖嫂呢,您不该不问自取人家鸡窝里的鸡蛋,对吧?毕竟这下蛋的鸡也是人家王婶儿辛辛苦苦给养大的,就指望着几个鸡蛋来改善改善家里的伙食,您这一拿走,让人家怎么办?”李天养首先对着胖嫂说了一番,然后不动声色地把胖嫂手里的鸡蛋给拿了回来。

    “至于王婶您呢,养鸡本没有错,但是您这一天到晚不管不顾的,任由这些家禽祸害邻里邻居的菜园子,那也是不好的吧。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您这一搞,以后还怎么跟这些乡亲们相处呢,对吧?说不定哪天真把人给惹急了,不知道谁私底下就把你这鸡给祸害了,您还没地儿说理去呢。”接着,李天养把拿过来的鸡蛋,交给了胖嫂,然后语重心长地说着。

    “所以啊,我觉得这件事情,大家就各退一步了好吧。王婶您呢,今天您就花些功夫,砍些竹子过来,帮胖嫂他们的菜地边上给建上个竹篱好吧?毕竟您家的鸡也把人家这菜地给糟蹋成了这样,要是不给个说法,也说不过去的对吧?”

    “至于胖嫂呢,反正咱们这菜苗子也不过才撒下去不过几天,损失也不算很大,您就大气一点,原谅了王婶这一回吧,好吧?”

    李天养作为营地的实际管理人,这几个月下来的相处中,在流民当中的威信还很足的,对于他的如此调节,两位大婶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好了好了,都散了吧!大家有这闲情逸致,还不如早点回地里去干点农活呢!大家可别忘了,你们可都还欠着我们好几亩荒地呢?“事情处理完毕,李天养就把一群看热闹的人开着玩笑一般给赶了开去,人们在嬉笑中纷纷离去。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今营地里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矛盾纷争每天是此起彼伏,让在营地里巡逻看守的少年们是苦不堪言。他们一群毛头小子,可没有李天养这样的耐心跟能力,来处理邻里之间的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早就在李天养这里诉苦了好多回了。

    如今,月港那边又送来了五百多人,同时诸罗山上,有马耀这小子卖命地帮李天养拉拢土著少年下山,也比以前多了近百多不通汉语的土著下山来,营地里的秩序是越来越乱了,李天养不得不加派了一些人手出来,分散在营地外的各个生活区域里。

    今日这件事情,也让李天养心里多了一些计较,看来是该把营地里的一些议程给提上来了。

    (本章完)
………………………………

第248章 放权

    古人其实从来就不喜欢打官司,除非是不得已之下,他们才会做出告官的举动。后世那些层出不穷的古装影视剧,其实对此有太多的夸张了。

    那么,明朝人又是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纠纷的呢?

    明朝初,征服就设有乡老制度的,凡年纪达到了一定的岁数的老人们,尽管付宝贝以后,就成了乡老中的一员。因此,他们,则成为了广大农村里调解邻里纠纷的基层组织。

    当然,除了乡老制度以外,古人们对于家族的看重要高于对官府的忠诚的,这是时代的一大弊端,但也不能说没有好处。当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一姓,或者大多数为一姓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家族中的族长来调解,或者直接越过官府,以家法处置,也没人敢说什么。

    而在笨港,刚开始的时候,营地人少,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前营地的老人了,大家对于营地里的各种规章都了如指掌,也找就习惯了遵守这些制度。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转眼之间,笨港就已经成了一个人口近千的大村子了,良莠不齐之下,各种纠纷啊,矛盾啊,甚至小偷小摸的现象是此起彼伏啊,让一群根本没有处理这种经验的少年们忙得是焦头烂额的。

    再像刚来笨港时那样,生拉硬套地把营地操守给套在营外的那些流民们身上,那就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因此,李天养他们现在就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出来,同时组建起一个或多个专门处理邻里纠纷的基层班子,甚至李天养还想趁机效仿后世的警察制度,建立一个属于现在的基层暴力组织。说是暴力组织,其实也不过就跟官府的衙役一样的队伍而已,但是李天养现在当然不可能光明正大地照搬人家官府那一套,名不正言不顺嘛。

    “上次我拿给大家看的那套制度,大家看了以后觉得如何?”经历过早上的事情以后,晚上吃过饭,李天养就把营地里的一些老人、有威望、有学识的流民和自己队伍的各层头目给召集了起来,大家一起在营地的图书室里展开了一次讨论会。

    “以这些制度来说,倒是涵盖了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老夫所不解的的,为何又需要特意去挑选、培养这些管理人员呢?我们何不就按照我们明朝的制度,继续施行这乡老制度不好吗?”说话的,是营地上千号人当中,仅有的几个岁数足以成为乡老的老人,名为朱英福。

    李天养他们所制定的制度,其实就跟后世的治安处罚条例相差仿佛,更多的是解决乡里乡亲之间的小矛盾,像什么有关杀人啊,放火啊之类的刑事案件,李天养还没有准备把它给公布出来。虽然,他已经跟大家在私底下,开始逐一制定这些细则了,然而在现在这个档口,到还没有人胆敢在营地当中犯大事的。

    “朱老,如今我们的营地又多少人口,您可有数?”

    “略知一二。”

    “那您老知不知道,如今我们笨港当中,有多少像您这样年纪的老人呢?”乱世也好,灾荒也罢,对于老弱妇孺来说,最先牺牲的,总是他们这些弱者。数千里奔波,徒步而行,能走到月港这个几乎算是明朝大陆的最南端,还能撑到最后的老人,真的可以说是万里挑一了。

    “连老夫在内,不过七人而已。但是我们也可降低一下标准嘛,让五十多岁的老人们也参与进来啊!”朱英福对此也是有所思考的,在大家提问之时就已给出了解决办法。

    “可您可知道,这些老人当中,到底有多少人是手脚利落的、有多少人不是耳背健忘的,又有多少人能够有充足的精力,睿智的判断应付营地里日趋夜涨的邻里纠纷呢?”场上中有那野心之辈,想要在营地里谋求到一席之地。

    大家七嘴八舌地在场中讨论开来,然而他们不在意李天养他们所设计的制度是否可行,反而更加在意的是这套制度的施行者。老人们想要大家沿袭旧制,通过乡老制来调解、判别邻里之间的纠纷;而中年人们,则希望李天养给他们这些精力旺盛,小有名气的人一个出头的机会。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上一个月,我们的队员接到和处理的纠纷有八十三起,这一个月,自从五百多难民来了以后,一下子涨到了三百二十六起了,这各月还没完,等到结束,最起码也要增加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