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也因为这场大病,作为主将的吴杰却是不好再跟年轻人们抢夺功绩了,如今只能待在相对更安全的凤凰城中,总览全局。
“属下也觉得是的,据外卫谍报成员发回来的线报,秋收之后大清人就开始搜刮粮草、屠宰牲畜,准备军粮了。”
参机处随军处长,刚刚年满二十五岁,从笨港学堂武备科毕业的施琅,这些时日跟随吴杰他们在东北,倒也是立功无数,许多洪堂战略就是在他和参机处成员的策划下,得到来说吴杰他们首肯之后执行到位,打赢了前番那次战役。
虽然年纪不大,但正是洪堂这充满朝气的指挥层,让洪堂军队既有野心和强大的动力,同时却也能建功无数。
基于这些贡献,让施琅在参机处中的地位一次次提升,直到今日,已是吴杰身边最为看重的参机成员,并继承了之前的长官,这么年轻就担任起了参机处处长职务。
经历前番大战,洪堂军队不仅是士兵缺失严重,还有中基层的士官缺失也极为严重,有着严厉临战制度的洪堂军队,连排以下的士官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奋战在第一线的。
虽然他们身边安排了一队警卫员与其一起奋战,但是前线战场上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形下,基层士官损失极多。
而中层营团以上的军官因为要在后方制定战术,危险相对更少一些,可是洪堂军队之前缺少兵力的情形下,别说营团军官,就连吴杰这样的坐镇军长都得冲上第一线去作战,以充当后备军。
自然,这些营团级军官也都因此在战场上损失不少,让洪堂军队之间的指挥体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迟滞。
基层士官可以通过提拔底成士兵来填补空缺,因为基层士官所需的战术基础相对比较弱,以洪堂士兵的知识储备,只要是两三年的老兵,便能胜任基层士官的职能,甚至那些笨港学堂毕业的学生兵,只需要在基层待上三五个月,便能达到要求。
但是这中层指挥将领却是不能这般马虎,不管是战术要求、还是战略眼光,对于这些中层将领来说,都是需要天赋和才干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场局部战争的战事走向,除了依托基层将士的英勇奋战之外,更大的影响因素,却是一个中层指挥武官等临战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洪门再是储备人才不少,可是实话说像洪堂本部这种要求极高的中层将领,却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生兵,还有那些底层士官能够立马胜任的事情。
每一个中层将领的提拔,都是在参机处、低层士官当中几经磨砺、考察之后,才一步步走上这个岗位的。
如今东北洪堂大军中层将领的缺口,本部那边能派来填补空缺的人才,哪里有那么多,更多的只能从洪堂本部幸存等基层优秀人才、随军参机处成员当中找补了。
故而,施琅前一任的处长就这样被填到空缺当中去,成了一名长管数千人的团长。
而施琅,也就此得了利,成为最年轻的参机处处长。
吴杰和施琅他们的判断很是准确,其实按照大清女真人如今的处境来看,他们也是必须跟洪堂来上一场对决了。
整个春夏之际,大清人都在忙于内耗,等到他们终于平和下心态来时,蓦然发现,在他们底成,各大部族如今连渡过寒冬的粮草囤积都没有多少,更别说那一大批失去了部族的流散女真族人了。
本来,若是大清在南面大明当中搜刮的粮草物资能够运送回大清,别说这一个冬季整个王国的粮草补给,怕是连下一年的补给大清臣民都不用担心了。
可是谁能想到,这突然杀出来的洪堂明军,一下子将整个大清的布局都给打乱了,去岁之时在大清国内肆意破坏,催生出无数流离失所的部族,同时又从后隔断了大清南下大军回家之路。
就算多尔衮亲王奋起十数万的大军,连续月余在山海关一线拼命攻打吴杰所率领的驻守大军,并也成功夺回了山海关、遵化等据点,可是也因为洪堂军队的顽固,让大清南下大军因担忧国内部族安危而变得人心不稳,最终只能放弃继续攻打宁锦一线防御带,绕道喜峰口的蒙古草原回归王国。
这一绕道不要紧,却也让大军回援之时所携带的物资补给变成拖累,最终只能囤积大半物资在京城之中,大部只携带少量物资回国。
一路上大军的人吃马嚼,加上回国之后不停的权利争斗,徒然让大军带回来的粮草物资消耗在了漫长的时光之中。
等到多尔衮他们平稳了局势之后,眼看着寒冬再次逼近,迫在眉睫的粮草危机却是逼得多尔衮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去寻找出路。
往年之时,大清渡过寒冬粮草危机的办法,便是滋扰大明边关,以战养战之下从大明朝边关一带劫掠大批粮草回国,以让王国渡过危机。
而今年大清局势却是不同,南方沿海被洪堂军队占据,入关最近之路成为了洪堂军队的地盘,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大清人不用太多鼓动,就将攻伐首要目标定在了眼前的对手身上。
(本章完)
………………………………
95 战争再起
弓长岭寨,是洪堂军队与大清交接地带,首当其冲的第一个要塞。
要塞之中驻守着洪堂鲸部一师、二师、三师等几支洪堂实力最强的军队,而镇守大将则是尚可喜这一员洪堂将领当中出类拔萃的干才。
随着洪堂本部的到来,东江镇这个旗号已然名存实亡了,尚可喜、耿仲明等原东江镇总兵职务落为虚名,其所部将士已然打乱,混入洪堂各部当中。
近五万将士,差不多是洪堂在东北将士的一半,足见洪堂对弓长岭这一刚刚大打造出来的要塞重视程度。
说是寨子,实际上却要比寨子大上太多,纵横超过三里长宽的外围城墙,耗费了洪门数以百吨计的水泥,还有不能计数、从山背后采掘出来的铁矿石,甚至不比大清人经营数十年的辽阳城小。
而就是这么一座堪称小城的堡垒,花费的时间却只有不过半年时间,简直让辽阳城中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和官府上下,无不瞠目结舌。
如此迅捷的建造堡垒技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之事,也正因此,让大清朝堂深觉,若是不能尽早将其赶出大清地图,说不得再过上几年,这原本属于大清的数百里山河当中,已是堡垒密布,防御深严了。
大清人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不仅是他们的人口稀少,同样他们在攻打城池之时,夜同样不如汉人精善。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尽快建造出这一座桥头堡来,洪门几乎是将大员岛和吕宋的库存都给搬空了,甚至还压迫着玉山、侏罗山社的水泥工厂日夜赶工生产,才让其资源供应没有短缺。
除了这弓长岭寨以外,洪门想要再修筑其他的防御据点,都将需要慢慢累积资源,缓缓图之。
城寨建造这么大,安置五万将士还是没有问题的,更别说这里依山而建,实际内部空间反而比平地当中更有优势。
地处山顶的城堡,居高临下俯瞰四周,城外几里地的数目等遮挡物已经被清除一空,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方原十里地范围内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目了然。
“师长,外卫那边送来情报,说女真蛮子已经征集了十七万大军,不日即将南下了。”
城寨之中,一名参机处的士官,正在汇报刚刚接获的消息给首席的尚可喜主将。
“对方大概什么时候出发?”
“不超过半个月,至少麾下初雪之前动身,否则他们的辎补会很麻烦。”
“咱们城中粮草准备充分吗?最后一批工事是否完成?”
“粮草足够五万大军三月之用,至于最后一批女墙和炮塔,加班加点的话,应该能在清军兵临城下之时建造完成。”
“只是咱们城中火炮,却是只有十五门四十八磅炮真要打起来,怕是难以对清军形成炮火压制。”
“那还等什么,赶紧跟军长求助啊?”
“可是就算军长批了咱们更多火炮,从大员岛上运送过来,想必也等不到跟清军交手的时候了。”
“你们这些书呆子啊!!”
尚可喜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己的参谋,随即阴笑着为其解惑道:“咱们的火炮可是不少,未必一定要从大员岛上调运,别忘了在海上,咱们的舰队上那些战舰六十四磅主炮,可比这四十八磅炮威力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