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间众人纷纷站了起来,杨崇能受得起,他们可不敢承受,况且一个个都做了让位置的准备;杨崇微笑了下,淡然说道:“大家随意,只是顾家主来长安,我竟然不知道,实在是失礼了。马周,楼上的客人是否都下来了?”
马周低声回禀说:“还有一位没下来,是洛阳来的智果大师。”
智果是南方第一名僧,已经七十多岁,是洛阳慧日道场的主持,书法近似王羲之。杨广早年以晋王为扬州总管,爱其书法,召令写书,智果以出家不能再为世俗服役拒绝,被囚禁于江都;后杨广以太子身份出巡扬、越,智果上《太子东巡颂》,始得宽释,赐钱一万、金钟两枚,召入东都慧日道场。
只是杨崇与草堂寺关系密切,就算占领洛阳后,与智果的交往也不多;智果不下来,不是自恃身份,而是表示一切与他无关。杨崇没有表示任何的疑义,神态自若地说:“出家人喜欢安静,虞大人,让人送一桌素斋上去。”
虞世南和姜夺都有些难堪,杨崇到现在没有说后面怎么办,弄得姜夺等人坐也不是,走也不是,一个个都感觉难受;好在杨崇知情识趣,站起来说:“我和韦裔有几句话交代完就走,等会你们自便。”
韦裔急忙躬身而听,杨崇笑着说:“直到你请客,让许敬宗写了一篇稿子,是关于杨则攻占沃野镇的,明天记得发在长安报的头版上。”
所有人都是一震,大利城被攻占后,沃野镇就是突厥最后的堡垒,韦裔小心地问:“颉利呢?”
“跑了。”杨崇从容地说:“宋金刚一战连俘虏共消灭了两万金狼军,但是还是没能抓住他,不过李靖这次北伐,一共俘获了十万突厥军民。具体内容你回去就知道了。马周,我们走,换一个地方逛逛。”
虞世南心思缜密,知道今天对于江左豪门是一个坎,科举是靠经学策论,但是能得到上位者的赏识,才是最关键的事。杨崇要是认定江左豪门与姜夺等人勾结,那么可以肯定,在这次科举中,江左的士子很可能惨淡收场。虞世南借着相送的由头,一直走到如意楼的大门外,在杨崇要登上马车的时候,忍不住出言:“越王,今日没有阴谋。”
杨崇停住了脚步,虞世南的心思,杨崇岂能不知,淡笑着回头说:“虞大人,你真的了解那两桌人吗?”
虞世南闻言一愣,杨崇的话充满玄机,虞世南离开江南十几年,对于这些同道只能说是略有耳闻,至于姜夺、顾曦等人,那还不如杨崇熟悉。杨崇没有多说上了马车,马周和天弃向虞世南一抱拳表示歉意,跟着上了马车;车夫一扬长鞭,赶着马车缓缓而去,二十骑百骑营的军官从四处挤了出来,护着马车。
虞世南明白,今天如意楼出大事了,调转身形,就看见韦裔站在大门口,几十位士子目瞪口呆地望着自己;越王杨崇能来,很多人都知道是个露脸的机会,杨崇就算是墨家的信徒,手下用的人还是儒生为主。但是杨崇一杯酒都没喝完就走了,是个人都知道,这是杨崇在表示不满。
虞世南顿时有老了十岁的感觉,走到韦裔身边问:“该如何是好?”
韦裔摇摇头说:“虞大人,这也是我一开始不愿意和姜夺上楼的原因。”
韦裔清楚,杨崇把自己的封地放在江南,就是为了拉拢江左的豪门,从余杭到华亭,杨崇能给的好处都给了,顾曦到长安不是第一个拜见杨崇,而是与姜夺在私下见面,这让杨崇对江左的信任大打折扣。今天的杨崇可不是刚刚占据江南的杨崇,在山越中是神一般的存在,隋军的步伐已经到达广州,会稽和吴郡不过是两座城池而已,杨崇要是愿意,分分钟就能让江左士族痛哭流涕。
两人回到楼里,姜夺等人已经上楼,一桌子的儒生眼巴巴地望着虞世南,刚才机会就在眼前,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抓住,那种失之交臂的煎熬,已经让人笑不出来。虞世南淡淡挤出一个笑容说:“为大隋的胜利,干一杯。”
(本章完)
………………………………
第750章 参不透
马车在闹市里穿来穿去,马蹄声在路上留下清脆的嘀嗒声,杨崇坐在马车里沉默不语,天弃低声劝道:“越王,顾家主与姜夺或许只是凑巧。”
杨崇笑了笑说:“你也学会安慰人了,看来官场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顾曦是江南第一豪门的家主,那排场你是知道的;姜夺平时嚣张跋扈,连杜伏威都不放在眼里,如意楼前为什么没有马车?他们是故弄玄虚,硬拉着韦裔上楼,就是想让韦裔事后到我这里来汇报情况,给人一种姜夺与江左豪门达成协议的样子。”
马周恍然大悟说:“所以刚才越王出来的时候,连张怀善都没有表态,就是不知道是双方商议好的,还是某一方主导。”
杨崇摆摆手说:“无所谓,最关键的是看他们玩真的,还是做样子。天弃让人通知杜淹、戴胄、元敏和孔颖达,晚上到我家吃饭;我们去一趟医塾,把孙老神仙接来,好久都没有一起吃饭了。”
对于马周和天弃来说,杨崇的心思并不难猜到,但是要想把杨崇的心思猜透,两人自认不行;如果只通知杜淹和孔颖达,可能只是科举的事情,但是加上戴胄、孙思邈和元敏,不可知道的因素就是太多了。天弃立即命令四名快马去通知四人,等杨崇去接了孙思邈回到府中,四个人已经到了。
既然请了元敏,姜菲就没有出面,是元袭人在府中安排晚宴;元敏回到长安三年多了,这是杨崇第一次请元敏过府吃饭,尤其是杜淹等朝中大佬一起,让元敏浮想联翩。加上张果老、宫易拙、孙思邈,八个人正好一桌,但是在外人看去,怎么都有点奇怪;宫易拙品尝着松鼠鳜鱼,望着杨崇说:“杨崇,都是自家人,你有什么事就说。”
杨崇笑笑说:“不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既然宫老你不耐烦,就从你说起吧,有没有兴趣收个徒弟,至少你帮我这么多年,我不能让淬天阁毁在我的手上。”
“收徒弟?”宫易拙一直在为这件事烦神,一下子来了兴趣:“可是有言在先,杨信和薛仁贵年纪太大,我教不了。”
这是宫易拙表示淬天阁不加入墨庄,杨崇无奈地摇头说:“宫老,你想多了,杨信现在哪有时间,是杨景。”
座中一时无语,杨景比杨信小不到两岁,看宫易拙怎么说;宫易拙沉默片刻问:“杨崇,你不是在开玩笑?”
杨崇笑着反问:“我像在开玩笑吗?”
宫易拙点头说:“我答应了,以后将淬天阁交给他。但是杨崇,杨景肯定成为不了高手,你要有心理准备。”
杜淹不满地说:“宫老,太啰嗦了,杨景要是成为你们淬天阁的第一高手,崔瑶能杀了你。”
众人大笑,杨崇立即让人去请崔瑶和杨景;趁着这空档,杨崇问元敏:“岳父现在身体怎样?”
“还可以。”元敏毫不犹豫地答道,杨崇不客气地说:“我在贺兰山有一些产业,准备交给朝廷,在那里设一名将作少监负责,不知道岳父愿不愿去?”
元敏当然愿意,贺兰山最起码有六十多个工坊,将作少监是从四品的官员,将来换一个地方做郡守都没有问题;说话间,崔瑶带着杨景走过来,得知杨崇要杨景拜在淬天阁的门下,崔瑶也不知道是喜是忧,但是这个身份很有用处,将来号令江湖都是有可能的。看元敏等人在场,崔瑶打消了和杨崇好好谈一谈的想法,杨崇当着这么多人做出的决定,肯定有玄机。
张果老笑着说:“拜师仪式选个日子再说,杨景先给你师父磕三个头。”
张果老等于杨崇的家人,杨景闻言给宫易拙磕了三个响头,宫易拙拿出随身的一个玄铁环递给杨景作为礼物,孔颖达解下身边的玉佩,摇头说:“宴无好宴,果然不假,杨崇这是要我们给贺礼啊。杨景,大伯送你一块玉佩,希望淬天阁以后在你手里发扬光大。”
张果老送的是一只亲手雕刻的竹筒,杜淹送了一个斑戒,戴胄送了五两黄金,元敏送的是手腕上的玛瑙珠链,孙思邈许下了一株兰花,杨崇摸摸儿子的头说:“等你十八岁出师的时候,我送你一个博物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崔瑶一瞪杨崇,可是想到杨崇能找到殷商古都,崔瑶忍住了,自家男人古怪的事情太多;等崔瑶和杨景走了,杨崇才笑嘻嘻地说:“科举是步入官场的正途,但是如果有人干预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