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都不会有半点兴趣。

    (本章完)


………………………………

第709章 处置

    当尘埃落定的公文昭告中原的时候,杨崇等人终于在冬风呼啸中回到了长安,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北方的天气已经昏暗。杜伏威亲自率领百官在十里长亭迎接,这一场大战的胜利不仅仅是战场的胜利,徐世绩杀了乙支文德,更是一洗隋军几十年来的耻辱,在民间的震动极大,徐世绩因此被认为大隋第一名将,声誉在李靖之上。

    杜伏威越发成熟了,在这一次的朝廷角逐中,杜伏威算是略胜一筹;姜夺去了一趟洛阳,刚刚把大军召集起来,东北的战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乙支文德的突然死亡,高句丽军队全线撤退。最后还是房玄龄帮助姜夺解的围,找了个理由要姜夺回长安,大部分军队继续北上,去安州、涿郡、营州、代州等地换防。

    杨崇微笑着向迎接的官员和百姓示意,然后在骑兵的护卫下缓缓进城,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大隋在北方的图谋,但是矛盾依旧存在,想到前线摘果子的将领越来越多,在奏章里一个个就是霍去病,就是飞将军李广,全然不顾前方将士是在生死中博得了现在局面的事实;对于突厥,更是有大量的官员认为,应该杀一儆百,趁形势有利,彻底解决了颉利可汗。

    即使是一家人围在火炉边上喝酒的时候,还是有人说到了这个问题:“姜飞,突厥人那么可恨,为什么不把他们彻底赶走?”

    说话的是姜菲,杨崇不得不回答:“今年赶走,明年还会再来,如果是这个想法,不用我们动手,颉利可汗开春就会去漠北,可是他迟早还是会回来,会一直威胁着我们的北面。我情愿要一个看得见的对手,纵然有些阴谋诡计,也不会防不胜防;你什么时候关心起这些了,是不是长安在流行什么说法?”

    杨崇思路如此敏锐,姜菲没有隐瞒:“我看了尚书省和御史台的奏章,突厥人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这样的民族和军队让人担忧。我同意其中某些人的观点,靠孔孟之道,是无法教化他们。”

    杨崇微微一笑说:“所有边军做的事都差不多,就算我们再三申五令,也不可能杜绝隋军中的这些情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以杀止杀,看别人不顺眼,就把别人灭了,要改造他们;对了,慕容息雄去洪州,将迁移一万突厥人前去,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效果,我担心的反而是侨置十五城。”

    按照杨崇原先的设想,侨置十五城还是划给雁门郡,但是在政事堂没通过,尚书省提出了一个方案,把十五城单独成立一个天山郡,还任命了从南方回来的员外散骑常侍韦淑谐为郡守。越王府的小班子推演了事态的变化,发现事情很不妙;一旦十五城与杨善经、颉利勾结,会产生一连串的恶果。

    经济合作就是一把双刃剑,杨崇用在突厥贵族身上的时候,同样十五城的胡人也在与长安的权贵拉拢关系,尚书省的这一手就是运作的结果。不论杜伏威还是姜夺,都在扩大自己的圈子,长安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地里波涛汹涌;姜菲的问话表明,很多事情已经牵扯到了越王府。

    司空行笑着说:“家主,不要想那么多,政事堂里只要规矩还在,其它的都是小事情。”

    司空行毕竟是大将军,晓得杨崇担心的是十五城的税收混乱,但下面有太原留守司和管税收的部门,怎么说都不应该杨崇来操这个心;杨崇同意地点点头问:“韦淑谐、李公淹从岭南回来,冯盎、宁长真的态度究竟怎样,是想挂着长安的旗号割据,还是真心想投靠朝廷?”

    “没有定论。”司空行拣起一块牛肉说:“听说两人带了不少礼物回来,在礼部登记,好像还给你带了不少好东西,有浦珠、犀牛角等等。”

    杨崇失笑说:“岭南真正的好东西,他们都没看到,不过我们也没办法,两湖的问题不解决,岭南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九江郡、长沙郡、巴陵郡、武陵郡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尚书省到现在还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规划,说明工作还是没有做到家。”

    两湖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自宋朝以后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可是在当下,还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论起物产还算丰富,尚书省三四年时间都没有完成一个规划;崔开远到达两湖,王雄诞给与了很大的支持,但是进展极其有限,最不满意的是户部,户部尚书房彦藻已经为此说了几次。

    姜菲不高兴地说:“饭桌上不要讨论国家大事。”

    明明是姜菲挑起的话题,现在一句话又反过来,女人果然善变,侠女说到底还是女人;杨崇与司空行相视一笑,一切都在酒中。不过杨崇是肯定要解决这件事,因为杨汪已经提出,高官厚禄收买人心的时期过去了,天下太平就是文官的舞台,如果让两个没有兴趣办公的大佬在尚书台耗时间,对哪一方都没有好处。

    剩下的时间就是喝酒吃菜,等家宴散了,所有人都走了,杨志和姜菲回到卧室,姜菲低声问:“你准备如何处置我大哥?”

    兄妹相依为命,姜菲不得不担心;杨崇躺在床上说:“谈不上处置,是一连串的调动。杜伏威去门下省担任纳言,接替元威;元无竭从江南回来接替蔡王杨智积,有元无竭在,杜伏威出不了事。杜伏威走后,就不再设尚书令,崔处直担任尚书左仆射,卢彦卿担任尚书右仆射,杜淹任礼部尚书,梁硕任吏部尚书,杨道玄任卫尉。而姜夺去江都担任留守,替换辅公佑。”

    姜菲不满意地说:“我大哥不想离开长安,要不然让他接替司空行的位置,让司空行出任卫尉,杨道玄可以到户部担任侍郎。”

    (本章完)


………………………………

第710章 回避

    户部管理银行、钱庄、矿山,杨崇感觉杨道玄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不是说杨道玄能力不足,而是杨道玄是圈子外的人,很容易被人当替罪羊。杨道玄是蔡王杨智积的儿子,任命一个高官只是为了表示自家重视皇族,在萧皇后和杨侗这些人还活着的时候,杨道玄涉及隐秘对他自身来说也是危险。

    杨崇瞬间清醒,向姜菲建议的人就是这个用心,并且这个人很有能力,能预先猜到自己会在什么地方调整人员;晓得姜菲不会告诉自己这个人的名字,杨崇把双手摊开,让自己舒服些说:“如果你不喜欢杨道玄,那就算了,以后再说。是不是听到一些风声,开始担心了?”

    “不是,只是有些事看不清楚。”姜菲话音未落,已经被杨崇的双手扳倒,灯光一灭,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纵情地热吻。杨崇对自己现在的局面很有信心,姜菲看不清楚是因为姜夺的原因,根子没变,杨崇觉得不必再谈;再说这么长时间分别,有那么一股子兴奋。

    政事堂对杨崇的安排顺利通过,元无竭回来几个月了,总需要安排工作;还有尚书台堆积的那些奏章,都需要人去处理。杨崇做得还算公正,没有偏颇,也没有随心所欲,杜伏威和姜夺没有反对,自然无人挑刺。杨道玄没有去户部,出任长安盐铁司正监,蔡王杨智积笑呵呵地回去了;李孝常根据自己意愿被调到市舶司,派驻江都。

    李孝常见过杨崇后,来到李建成被看管的府邸,郑观音又惊又喜,李孝常虽然背叛李唐,但和郑元寿是少数被允许来看望的人。李孝常递上杨府的礼物说:“郑姑娘,我要去江都了,越王让我来看看你们,顺便带点纸张书籍。越王说李承宗聪慧,要好好教育。”

    郑观音苦笑着说:“难道越王还会放了我们母子不成?”

    李孝常心说杨崇要不准备放你们,早把你们流放且末,只不过李世民死缠不休,萧皇后还在,杨崇只有沉住气。李承宗跑出来看着纸张很高兴,谢过李孝常说:“孝常叔,越王不怕我们报复吗?”

    李孝常摸摸李承宗头说:“当年杨崇知道你二叔是一代奇才,自己的大敌,可是他没有杀你二叔。薛举死后,薛仁越在河西当县公不是好好的吗?王世充一家在长安逍遥自在,弟妹,不是每个人都象叔叔那样。我背叛李唐,就是看不惯杀人无数,只要你们不象观音婢那样,越王不会拿你们怎样。”

    李承宗点头说:“大舅也是这么说的,只是姑姑有些疯魔,孝常叔,你说越王会让我请老师吗。”

    李孝常很喜欢李承宗,象李建成宽厚,不象李渊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