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支文德大步走到大殿中间说:“大王,其实杨崇不在乎辽东,他在源水头设立的是东北经略使,如果整个东北都是他的,突厥、室韦、契丹等族一起唯大隋马首是瞻,难道我们占据辽东,就能和大隋扳手腕?杨崇看得很远,辽东不过是一个台阶罢了。我相信,只要把人放了,辽东杨崇肯定不要,并且杨崇军队作战放弃式与原来完全不同,这些人就是放回去也当不了兵。”
这是乙支文德给自家人圆面子,这些俘虏在苦寒之地劳碌多年,身体早就垮了,只是求生的欲望支撑着他们。高元咬咬牙问:“能不能让大隋再给一点补偿?”
乙支文德笑了起来:“大王,你想要什么样的补偿?”
婴阳王高元毫不犹豫地说:“我要玻璃和香皂的配方。”
站在一侧的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渊太祚眼里闪过一丝凶光,婴阳王高元对外想着捞好处、不顾大局,对内则时时刻刻想着削弱渊氏这些世家的实力,把分配出来的军政大权拿回去。高句丽虽然以向隋遣使乞降和送还叛臣斛斯政,获取了隋炀帝的谅解,但婴阳王高元仍不肯遵从隋炀帝入朝召见,就是为了一己生死置国家于不顾。
这也是导致杨崇在两三年内统一中原后,就开始对辽东下手,好不容易眼下有了这个机会,国力困弊的高句丽能有机会解决外忧,腾出精力稳定国内矛盾,恢复经济生产,高元还在异想天开。谁不知道玻璃和香皂的配方是杨崇的立身之本,就是杨崇身边的亲戚好友,都是不得擅入的禁地,高建武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在告诉杨崇我不同意,还是挑衅式的表态,战争就变成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乙支文德断然说:“大王,你要是抱这个想法,不如我们直接备战。我们只要开口,杨崇一定不会回绝,会拖延到开春出兵,打完仗再说。其实我们要那里,除了是粮仓,也是为辽东千里长城的建设争取时间,按照末将的看法,可以先答应下来;最起码能保证明年的粮食收成。”
辽东千里长城,就是在高句丽几次正面战场惨败后,婴阳王高元担心大隋统一之后,再次来攻打高句丽,而让乙支文德负责督建的;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起,西南至海,不仅仅是原有的山城连接,而且是加强纵深的复合式防线。这样的长城不是一日可以建起,而是需要时间,多年的时间。
再说现在高句丽缺粮,杨崇用了一年的收成换取了对东北的优势,高句丽是得到实惠的,如果达不成协议,大隋从三面派出骑兵来毁庄稼,那辽水北面的地盘在不在手上,又有什么差别。一提到粮食,人群中都发出不同的感叹声,不少官员都跟着表态,日子苦一点没问题,可是没有吃的,军队怎么办?
高元这几年能明显感受到群臣对自己的淡漠,要不是三次击退隋军,自己在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这些人恐怕已经把自己赶下台去。杨崇的事迹高元听了很多,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士族门阀对自己的钳制,王与马共天下,中原如此,高句丽也是如此;高元在心中喟叹一声,表面上还是笑容满面,颔首说:“那就按大将军说的办。”
(本章完)
………………………………
第695章 高建武
殿上群臣立即发出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似乎是高元赐给了高句丽和平;退朝后,渊太祚特地请乙支文德到家里吃个便饭。盖苏文是自己的爱将,在朝中还需要渊太祚这位大佬的支持,乙支文德给了这个面子,可是没想到的是,在渊家遇到了高元的弟弟高建武,高氏家族负责生意的人。
乙支文德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却被高建武透露出来的消息吓了一跳,高元已经重病缠身,现在每天就是靠着人参支撑,看上去红光满面,其实已经病入膏肓,最多是一两个月的命。只不过为了稳定民心,除了王族的少数几个人,消息封锁得很严密,但是高元的几个儿子,正在通过不同的途径赶回平壤城。
高建武说完,是唏嘘不已,眼中闪着泪花,渊家父子都默不作声,把眼光投向乙支文德;乙支文德是高句丽最支持高元的将领,有着不可动摇的威望,一言兴国,一言兴邦。乙支文德目光如剑,逼视着高建武问:“大人,那六万人到底什么情况?”
高建武看看渊太祚说:“六万战俘死了不少,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三万多当时运送粮食的民夫工匠,凑个六万人没问题。虽然少了些劳动力,但是要是杨崇可以和我们做贸易,那一切都能补回来。只是不知道长安那边真实的态度如何?”
“所夫孙说,礼部同意保持贸易的往来。”乙支文德放低声音说:“杨崇认为高句丽就是中原的一部分,会让部分家族与中原恢复渊源。”
乙支文德说得含糊,但是高建武三人听得真真切切,所谓恢复渊源,就是承认高句丽的某些家族是中原那些世家的旁支,就意味着那些家族能得到中原的帮助。好毒的手段,难怪乙支文德敢断言杨崇会兑现承诺,因为大隋只有搭起舞台,杨崇才能唱一出大戏,看着高句丽乱成一团。
就象高氏,除了王室,也分成几支,如果杨崇派人承认高性文、高足酉那样的家族为渤海高氏的旁支,那高元的脸面就彻底被打落在地上。渊太祚阴沉地笑道:“高大人,老夫所说没错吧,只有议和,才能真正为高句丽带来和平和时间;现在就看你意下如何了?”
乙支文德一惊,立即明白渊氏要做什么事了,高元死后,渊氏已经不准备再辅佐高元的儿子,而是想另立高建武为王;盖苏文满脸紧张地注视着乙支文德,一代战神要是冲冠而怒,盖苏文真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但是乙支文德没有动,而是毫无表情地端起了茶杯,就象一个欣赏演出的观众,心平气和。
高建武只是迟疑了一分钟,就小心地说:“多谢三位大人的厚爱,为了高句丽,我愿意做任何事情,也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
渊太祚闻言呵呵笑道:“高大人言重了,我们是看到王室人数虽多,但是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只有大人一个。日后大人登上王位,我等必定死力效劳,杨崇最大的弱点就是把人命看得太重,我相信在五年时间里,长城建好之前,杨崇不会出兵;大将军,我感觉有必要调整对新罗、百济的战略,拉一个打一个为好。”
乙支文德淡然点头说:“百济和我们都是扶余一支,可以和谈。”
这是乙支文德挑选百济的一个随口理由,真实的原因是新罗是辰韩联盟的后人,与高句丽在语言上就有差别,与北魏通使后,又发展成为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被乙支文德所不喜。高建武、渊太祚都频频点头,不仅是因为说话的人是不败的名将,更因为他们也有这种感受。
不管如何,百济和高句丽交流不成问题,从战略角度来说,百济正对着大隋的海面,要是百济投靠大隋,数十万隋军从百济登陆,顺着南方北上,辽东的长城就是摆设;另外百济的造船业发达,能在短时间内,帮助高句丽重建被大隋几乎打残了的水师。乙支文德、渊太祚相视而笑,长安那个人是厉害,但是对高句丽来说同样是机会。
河东敬播站在洛阳留守司外,心中是说不出的愤懑和失望,杨崇一个寒门出身的人,到最后还是喜欢用五姓七望的人和亲戚家人,户曹参军事崔仁师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科举中,都比自己差,最后还是因为崔瑶的关系,成为杨崇的心腹,先是云中都护府长史,现在在越王府参与军机大事,而自己调到洛阳的礼部担任一个不痛不痒的校书郎。
所夫孙肃然地站在敬播身边,脑海里还在翻转国内送来的消息,婴阳王高元突然死去,荣留王高建武出人意料地接替了王位,还在高元丧期,就派人送来降书,同意大隋的所有条件,六万隋军俘虏将在一个月内送过辽水,让他们自行回国。传来的口谕是要结好百济,维持与新罗的关系,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就看越王杨崇会不会兑现承诺。
裴寂微笑着迎了出来,一团和气地对所夫孙说:“有劳使臣久候了,政事堂的公函昨天就到了,越王已经同意以侯城西面一百五十里为界,当时快马就送回长安了。不过使臣来的正好,越王想知道一些高句丽的物产,以便为以后的商贸做参考;可惜魏征正缠着越王,所以越王委托下官前来接待,请。”
所夫孙含笑施礼,跟在裴寂身后往里走,同时心生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