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盐田圈起来了,三千山越移民成了盐户盐工,外人根本看不到里面。杨崇带大家参观了海滩上一道道沟渠说:“你们要是有空,在华亭玩个十天半个月,带点盐回去,给家人看看。”
大家伙都以为是笑话,唯独杨府在华亭的大总管元弘昭和盐场总管杨双没笑,家主哪一次不是出人意料。果然杨崇先吩咐杨双安排盐工在涨潮的时侯引海水进沟渠,退潮前筑坝拦潮,把海渠里蓄满了足够的海水,然后把海水浇在红草烧成的灰上,吸足盐分,再让太阳晒出盐花。
这种草就是胡逗洲等沙洲上取之不尽的野草,因为这种草的根是红的,很容易辨认,盐工们就叫它红草。晒出盐花后,盐工们把盐花刮出来,堆成一堆一堆的灰,经过泥磊出的盐塔淋卤,最后通过水槽流到水缸里形成盐卤;杨崇指着一只只盐卤缸,对杨双说:“墨庄给你配的技术员负责等级,他们会根据老盐工的经验,记录从头到尾的工艺,区别盐的等级,然后确定最好的工艺流程。”
杨双也挖来三个煮盐的老盐工,做了煮盐的铁锅,没想到最后没煮盐,而是用杉木板钉成了一个个的木盘,浇上卤水,在晴天的大太阳下,两三个时辰就晒出雪白旺亮的盐。三个老盐工尝了食盐后,立即跪下向杨崇发誓,这辈子不离开盐场,绝对保守秘密;盐堆积厚后,盐工以盐铲铲入竹箩,再将竹箩置于空缸上,使所含苦卤由箩孔沥出,第二天盐按照一百斤的麻袋包装出了盐场。
周绍遗、独狐开彻等人都惊呆了,海盐是有季节性的,另外需要大量的附加品,相同的盐场一年的产量不超过过两千担二十万斤;杨崇的盐场五天半产盐两千斤,没想到中午和傍晚又运出来三千多斤盐。一个个铆足劲不走,每天计算,到第十五天总共出了两万七千斤盐;到三十天足足是六万六千斤盐,看势头,工人熟练后,产量还会增加。
可是盐场不让外人进,不用说中标的股东,就是银行代表杨屈都进不去,房间里明明有冰柜,冷气从木箱的缝隙中传出来,周绍遗等人只感觉燥热,心里跟猫爪子挠得一样难受。杨屈和杨双相视而笑,杨屈坐在靠椅上一边喝茶,一边问杨双海盐中有没有上品;杨双点头哈腰地说:“有,你看过图纸,在扶海洲有一小块地是做精盐用的,前两天已经有产品了,元管家今天能回来。”
到了下午,元弘昭一头大汗的跑来,手里拿着一个瓷罐,打开后全部是雪白的精盐,杨屈等人尝了一下,虽赶不上青盐的滋味,但是纯度和青海盐的上品已经没多大差异了。元弘昭朝杨屈施礼说:“这是我们在江南的第一个作坊,越王定了名字,叫扶海盐。可惜就是太费时,产量提不高。”
周绍遗低声问道:“元管家,越王呢?”
元弘昭明白周绍遗的心思,这是想私下里商量,可是目前留在华亭的,哪一家不是背景深厚,元弘昭苦笑着说:“越王和四夫人去吴郡和杭州体察民情去了,已经走了半个月了,估计回长安前,会回来华亭一趟。”
杨崇正在西湖边上,看着虎跑泉的水嘟嘟地往上涌,脸上全是笑意,虎跑泉在大慈山白鹤峰下,有天下第三泉之称,仅次于镇江金山中泠泉和无锡惠山的惠泉,泉水质甘冽醇厚,与西湖龙井合称西湖双绝,这次是靠着杨崇亲临现场,指定了位置才打出这口井。因为虎跑寺还没有,杨崇是预先买下了这块地,建了一个不到两亩地的虎跑园,然后探的井。
杨崇让虞绰宣读谢文,感谢老天赏了这口甜井,并宣布此井为虎跑泉,虎跑园和虎跑泉虽然是杨崇私人资产,但是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赏玩,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打水。礼部员外郎徐令言、孙士汉,余杭郡守陈杲仁、度支员外郎刘子翼、鹰击郎将叶孝辩、山越大酋长严安、会稽郡鹰扬郎将苗海潮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周围的数千军民在高呼,一桶一桶的井水送到人群里分享。
余杭之所以原先在会稽郡发展不起来,就是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百姓不愿居住;可以利用水源就是西湖和吴山一带的山泉水。这两年虽然陈杲仁等人做过不少努力,收效甚微,在西湖与吴山之间难以安置山越,杨崇来就是在现场打井;杭州的风景依稀,杨崇根据当年旅游的记忆,接连指定发心寺、虎跑园、吴山井、宝月井四处大概范围,虎跑井的成功和公用,让其他三处肯定是公用无疑了,根据规模,一口井足以安置一两千户人家。
杨崇回头对陈杲仁、叶孝辩、严安说:“杭州就交给你们了,要记住西湖的重要性,如果长期不疏浚,就会水涸草生,渐成葑田,影响整座杭州城的生存;在官府设湖兵一千名,专门来做此事。鲍家他们造的沙堤不错,要扩建成一道大堤,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蓄水灌田。西湖边上的下湖要抓紧疏浚,下湖要是能蓄水复活,最起码可以多安置三千户。”
严安急忙表态说:“越王请放心,我已经调集人手在疏浚,负责水利的官员也到了。”
(本章完)
………………………………
第616章
等杨崇离开欢呼的人群,寇九珙跟在后面追问:“杨崇,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甜井的,我们可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在杭州勘探了无数的地方,打了二十二口井,才打出三口甜井。你来了就随手一指,不要说派人来勘测的鬼话,你根本没看图纸,分明是看了环境确定的。”
寇九珙没有能参加云梦山之行,一直是心存芥蒂,杨崇晓得瞒不过去,站住回答:“本王是这些天晚上做梦做来的,为什么叫虎跑泉,就是梦见两只老虎在这个位置游玩,要不然哪有人把花园叫虎跑园的,你应该知道,这份产业是留给姜菲肚子里的孩子的,我不会乱起名字。”
是啊,杨崇命名虎跑园的时候,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么叫这么个威风的名字,原来是做梦做出来的;可是寇九珙跟随杨崇多年,太知道眼前这个人百毒不侵诸神退让,不信地说:“发心寺、吴山井、宝月井呢?也是老虎跑出来的。”
杨崇随口说道:“那是神仙托梦,其中一个白发的老神仙,嗯,和果老有几分相似。”
虞绰等人全部低着头偷笑,一个大丞相越王,一个是权倾江南的转运使,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胡诌,画面实在是美的不能看;挽着杨崇胳膊的独狐虹只觉得自己忍得辛苦,已经快支撑不住了,张果老笑着说:“九珙,你就不要问了,这小子莫名其妙的事太多,你要是想事事了解,是不可能的。有这时间,你还是带着下面人移民城区吧。”
九万山越居民这两年分出去两万多人,但是城市的规划依旧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有四万人居住在山里,以种植采茶为主。七口甜井将扩大城区的居住面积,突破人口安置的瓶颈,真正让杭州开始步入大城市的节奏。
杨崇赞同说:“这两年茶树种的不错,九珙,你要和陈杲仁、严安说,不要怕茶叶多,种的多,才能出现好的品种,才能开更多的茶坊,解决山越人生存的问题。你和陈杲仁上一道奏章,把崔家的那几棵茶树圈为贡品,就叫龙井吧,你们的茶叶不就可以靠着龙井抬高身价了吗;然后利用杭州水陆交通的便利,吸引寺庙道观前来,建出一个巨富名邑。对山越移民不要强求技术,他们还可以搞运输,让严安找人成立一个商行,把处州、瓯地那边的物资特产运出来,把中原、江南的商品运进去。”
奸商,彻彻底底的奸商,杨崇身边的官员都有这个感觉,但是都晓得,杨崇的讲法是正确的,尤其寺庙道观的设想,绝对是大杀器,一旦西湖治理好,水天一色,城里山上都是茶树,这种环境正是僧道最向往的境界。另外余杭到瓯地,山川连绵,是山越的地盘,对汉人来说是险途,对这些移民则是特长,别人摆不平这条道,作为山越大头领的严安应该没问题。
眼光决定境界,这是汪华和元无竭今天最深的认识,在所有人都认为杨崇只是收买山越民心的时候,杨崇这次江南之行解决了实际问题,盐场、甜水,还有刚才的规划,让人感觉到华亭和余杭的前景乐观。
会稽郡鹰扬郎将苗海潮在杨崇上马车的时候,越过禁戒线低声叫道:“越王。”
杨崇停住看看苗海潮说:“回去好好整肃部队,仗都打完了,再出乱子就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