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杜伏威成亲的时候,李袭誉就明确表示过不妥,好言安慰了几句,但是在姜夺眼里,认为杨崇太软弱。
姜夺这次与单雄信回到长安后,楼观道的同门和原来河西军的老人拜访不停,其中有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是,当年河西军的旧人在官职上并没有讨到巧,像刘黑闼这样的角色几年内窜到大将军、安州刺史,让人愤愤不平。一帮人在一起喝酒,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一直在后方吃亏了,要是出去打仗,差不多一半的大将军应该出自河西。
(本章完)
………………………………
第608章 蹭饭
对于杜伏威,姜夺已经寸步不让,就象这次设立银行的事,原本就是户部的事,委托寇九珙在和江左豪门谈判,与杜伏威、姜夺没半点关系,两人偏偏插手,弄得各地的郡守都派出得力人手来京活动,杨崇已经训了不止一个人,说安置百姓、推广粮食的时候没看谁这么积极,开银行这么卖力至于吗?
所以今天杜伏威、姜夺都没过来,杨高萍很担心,她自幼在宫中耳渲目染,太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不看亲戚不亲戚,姜夺是跟随杨崇起家的人,有些事情过分了就是过分了,杨崇大不了说上两句,这次银行之争,杜伏威连江左士族和寇九珙都摆不平,可见这个楚王尚书令的含金量。
杨高萍希望能和杨崇谈一谈,没想到杨崇、姜菲、元袭人各负责一场宴会,心中大是失望,只能苦苦耗着;郝婷其实是一样的心情,趁气氛融洽的时刻,问姜菲:“杨崇等会过不过来。”
姜菲摇头说:“男人一看歌舞,哪还记得老婆,越王今天晚上不纳妾,我已经谢天谢地了;回去告诉大哥,在江都建银行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户部已经有了选择,在丹阳,王要汉担任丹阳郡守。当年文帝看重江都,是担心江南造反,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以后扬州只管到长江以北,不适合做政治中心,过完年朝廷就会筹建江南道。”
后面的话是对杨高萍说的,等于拒绝了丹阳地方希望阚棱回去的请求。杨高萍尴尬地笑笑说:“安期很担心百药公的身体,能否调回长安?”
姜菲疲惫地一笑说:“楚王是一片好心,只怕李家人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家越王又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这件事以后再说。”
卢氏附和说:“姜菲也累了,我们散了吧,他们在前面看歌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春节一过,朝廷果然做了一次大调整,元无竭调任江南道行台行军总管,管丹阳、吴郡、会稽、杭州、华亭、宣州等郡和永州、广州两个刺史部。姜夺接任兵部尚书,杨公卿接任枢密副使,司空行接任左翊卫大将军,单雄信为凉州行军总管,刘弘基为西域都护使。
所有人都奇怪,司空行出任枢密副使不是更好?杨公卿无论资历和战功都差了点;但是杨公卿对杨崇的忠诚是不容质疑的,卧底在王世充军中数年,最后在关键时刻倒戈一击。可以说在长安,杨公卿是少数几个杨崇的铁粉,杨崇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杨公卿加入弘农杨氏后,算是杨崇同宗,提拔也说得过去。
随后转运司和九卿等位置也做了划分,江南转运使寇九珙、巴蜀转运使李袭誉、两湖转运使沮渠固、山东河南转运使王绩、河北辽东转运使崔民寿、西北转运使宇文温、西域青海转运使韦圆照。调整后的九卿分别是太常卿卢彦卿、光禄卿杨浩、卫尉梁硕、宗正卿杨纲、太仆卿郑元寿、大理卿韩仲良、鸿胪卿李孝常、司农卿张行成、太府卿杜正伦,国子监王通、都水监豆卢达、少府监虞世南。
可以看出,杨崇抓的最紧的还是物资这一块,转运使几乎清一色是杨崇的心腹;转运使的权力也被明确,下面管着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等于把盐铁、税赋、漕运全部接管了过去。但是其他权力被剥夺,不得参与各留守司和行台的人事任免等一系列事,只能另行上报长安。
大局已定,各留守司和行台的第一任务不再是攻城夺地,而是牧守一方,十六卫会陆续地抽回到长安、洛阳、太原、涿郡等地。长安面前的对手就是突厥和杨政道的那个小朝廷,兵力自然集中在北方;关于立帝的事情,政事堂举行了一次投票,十二对七,决定继续由政事堂负责朝政。
这个结果让杨崇的反对派欢欣鼓舞,差距并不大,仅仅三票而已;杜淹为此特地来越王府蹭一顿饭,提醒杨崇:“杨崇,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次能有七个人要求立帝,你应该小心一点。我知道你对于大局有自己的打算,但是一旦有了裂缝,那个裂缝就会越来越大。”
杨崇无奈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我现在没时间和他们在朝堂上折腾,今天的酒是刚从张掖运来的,你尝尝,味道很正。”
杜淹咪了一小口,笑道:“说实话,我品不出来,但是这酒口感很适合我,有种让你欲罢不能,喝完还想再喝的感觉。杨延达,告诉下面的人,明天送一桶到我府里去。”
杨延达嘿嘿直笑,一桶葡萄酒,自己可做不了主;杨崇心里明白,笑着训斥杨延达:“杜大人说话没听见吗,以后还想不想升官了,等会就送过去。”
杨延达一听,立即出去准备;杨崇掉头对杜淹说:“要多喝好酒,才知道对比,才知道真正的红酒是什么口感。有时候,一个懂酒的人会告诉你,这个酒好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好,那不过是品酒的第一步,每个人口感味蕾不一样,喝了十几年都不懂酒,只能说明你还没遇到喜欢的酒。”
杨崇清楚记得,自己穿越前原先不懂车,分不出轿车的好坏在,纵然坐过许多次豪车,还是没有感觉;直到有一天,烈日炎炎下,杨崇在上海的街头闲逛,在上百九店的门口看到一辆疾驰而去的宝蓝色轿车,第一个感觉就是喜欢,随后冒出的念头就是想拥有。
杜淹慢慢地喝完杯中酒,问:“你是不是又准备离开长安了,准备去哪儿?”
“华亭。”杨崇放下酒杯说:“你知道,我就是一个守财奴,自己有那么大的一片产业,不去看看,总觉得有件事没做。江南锦绣,民风淳朴,可惜江左都是百年的士族,进取心不强,总要让他们看看有新的花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本章完)
………………………………
第609章 变动
“口是心非。”杜淹看见水煮牛肉上来,拿起筷子不屑地说:“你是想看看,在粮食问题解决以后,江淮、江南的百姓是否和你一开始假设的一样幸福。我告诉你,不用看,肯定没有;你就说长安,产量上来了,税减了,可大部分的地主都加了租子,那一份好处落到了地主的手中,一般百姓并没有获得多大实惠,最关键的,还是得看你对山越的结果。”
杜淹的话就象一根针,刺得杨崇有些难受,天弃、杨延达等人从各方面收集上来的消息早就证明了这一点,物质条件上去后,老百姓的日子改变得有限。不过杜淹说的对,杨崇的牌面在山越,金陵铁厂就是给江南士族一记响亮的耳光,一旁坐着的崔瑶给杨崇斟了杯酒问:“尚书省不是下文规定了收租的比例,难道他们不放在眼中?”
杜淹苦涩地说:“如果下文就有作用,那还需要官员做什么。尚书省本身对这件事就不情愿,自从徐康他们调走,长安、万年新换上的县令根本不敢惹门阀豪强;其实就算徐康他们还在,那些人也可以用阴阳合同来糊弄官府,毕竟地方上这么多事,没那么多的人力去查。”
杨崇果断地说:“不能增加官员,治国如烹小鲜,最忌讳的就是十羊九牧,一旦到了那个地步,真的就全部完了。还是考虑把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换掉,调卢君业、牛方裕入京,担任两县县令;调元韶、高元礼为监门将军,常何、牛进达调往程咬金部任虎牙郎将。至于查账,再等个几年,大批的学校毕业生出来,就有查账的吏员了。”
杜淹一愣,随即哑然失笑,枉费自己担心,其实杨崇早有准备,不过今天是拿自己做了次由头;杜淹笑指着杨崇,摇头说:“那你要帮我安排两人,一个是刑部员外郎郅怀道,怀道在担任吏部主事时便有清慎之名,当时圣天子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怀道反对。另一个是高孝基的儿子高充。”
高孝基是当年杜淹的恩主,推荐杜淹出仕,杜淹也正是有了这个身份,才会被杨崇带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