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崔氏,做过颍川太守、兵部侍郎,资历之深还在崔处直之上,对刘德裕是绝对的碾压。杨崇随口问道:“杨侗还在江都?”

    张瑾、慕容正则脸色微变;杨侗在江都,辅公祐、崔德本肯定有奏章,杨崇却问洛阳留守司,其意难测。慕容正则想了想说:“听说是韦逊也在建船厂,一时回不来,杨侗便在那里多呆几天。”

    (本章完)


………………………………

第598章 连锁反应

    杨崇一笑,杨侗在江都呆了可不是几天,都快把江都当成长安的家了;杨崇解释说:“我没有别的意思,这次把杨政道赶去了榆林郡,我有一个想法,在突厥和杨政道的问题没解决前,长安暂时不设君主,一切有政事堂做主。我会扩大政事堂的人数,在大事上,三省和御史台将会增加投票权,都说王与马共天下,我也想看看,世家是否真的能撑住这条船。”

    张瑾、慕容正则都晓得政事堂投票表决的规矩,不外乎是增加人数,可是让两人发蒙的是,暂时不设君主,如果能够运行下去,是不是以后一直不设君主。慕容正则紧张地问道:“越王可否明言,一旦突厥被灭,是否立即设立君主?”

    杨崇认真地思索片刻说:“这样吧,我们以三个时间点来决定,解决突厥问题,解决东北问题,解决高句丽问题。每解决一个,我们表决一次,到时候江都、涿郡、洛阳、太原四处留守司也参与投票,是否立刻册立君主;当三个问题全部解决后,就不用表决,一年内册立君主。”

    “好,好。”慕容正则放下一条心,慕容正则不在乎谁做皇帝,哪怕是杨崇篡位都可以;问一声,只是因为儒家是尊崇皇权的,没有皇帝那就是彻底推翻了董仲舒以来的儒学,这是信仰上的大事,比谁当皇帝重要。杨崇的回答,说明杨崇没有用墨家思想治理天下的决心,剩下的就是看政事堂的对决。

    张瑾的思维慢了半拍,刚刚想通其中的关节,伸了个懒腰说:“不说这些了,郭子高,你还是说说马铃薯的事吧。”

    郭子高啊了一声答道:“我们实地勘测,与长安那边交流了资料,马铃薯以亩植四千穴为宜,一亩用种量为三百斤。按照今年亩产两千三百斤、两地种植了二十亩来看,明年可以种植一百五十亩,后年是一千亩,大后年是七千亩,五年时间能达到三十万亩。”

    杨崇颔首说:“不错,到了三十万亩时,种子就可以随处种植了。郭大人,我给你一个承诺,如果真能把马铃薯推广到全民食用,到时候封爵郡公。”

    郭子高躬身说:“多谢越王。下官明白,任何食物还有个口感和习惯的问题,墨焯书院已经同意编写一本马铃薯的食用手册,和下官约定,在种植面积达到万亩的时候交稿。”

    马铃薯是杨崇和张果老带出来的果实,虽然两人不在乎,但郭子高再没有脑子,也不会去独占此功;墨焯书院是杨崇的书院,正好替杨崇接受这份荣耀。杨崇思绪一顿,随即反应过来说:“当时本王给张果老许过愿,真要是马铃薯能让中原粮食大增,百姓果腹,将在我的封地为他建一座道观。”

    杨崇的封地,那就是华亭了,许敬宗立即插话说:“启禀越王,下官愿意前往华亭负责此事。”

    杨崇赞许地说:“至于什么样的道观,你去向张道长请教,就按照在渔阳建佛寺的标准拨款,我会让虞绰通知司马才章、唐皎。”

    两人一说一答,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大大小小的官员目瞪口呆。依着张果老跟随杨崇做的事,建一座道观根本不算什么,尤其是马铃薯一事,杨崇摆明了把功劳让给张果老,花多少钱都应该。关键是道观的地点,江南,还在杨崇的封地上;那就代表着楼观的势力可以延伸到南方,要是岐晖在,估计要当场给杨崇跪下来。

    杨崇还在途中,两则惊天动地的消息已经传遍长安,楼观道掌教岐晖宣布,愿意让长安图书馆长盖文懿、太学博士于志宁前往楼观藏书楼,选抄道家经典两百本。楼观藏书楼不要说外人,就是本门弟子也是非允许不可入,岐晖可以说是破了不止一个禁忌。

    佛门亚历山大,璨琨大师只能上门求见姜菲,毛遂自荐去江南宣传佛法,希望在华亭建一座佛寺,佛门比道家有钱,璨琨大师表明晓得现在朝廷缺钱,只需要越王首肯,所有费用无须担心。姜菲笑道:“大师言重了,越王在这方面有想法,寺庙地块由我们提供,另外捐赠一百亩良田,只是要求佛门戒律淡一点。”

    璨琨大师大喜,杨崇是提倡“本来无一物”的人,自然希望那种南派散仙般的佛义,想必原来考虑的是江南的某一佛门;璨琨大师立马表态说:“王妃放心,老衲就是喜欢闲谈,对戒律也是头疼得很,我会选两个同样嗜好的弟子来打点寺庙。另外还请王妃美言,请越王赐一个寺名。”

    杨崇到了长安,立即派褚遂良来回话,寺庙在海边上,就叫观海寺,由褚遂良书写牌匾;另外说自己已经邀请孤地藏东来,请草堂寺批准在自己的墨庄边上建大漠寺,给孤地藏发放度牒。孤地藏在高昌过得并不开心,夹在佛门与官府之间左右为难,所以姜菲晓得情况后,派人传信刘弘基,安排孤地藏来长安。

    昆明池四周,不管是牧场还是昆明镇,有太多的老兵是蕃兵出身,又信佛,孤地藏正合适。草堂寺自然不会打这个坝,只要杨崇建寺庙,对佛门就是好事;吉藏大师还许诺,等大漠寺建成,自己将送两本佛经过去,以壮声色。

    至于暂时不立君主,民间暗流激涌,朝堂上反而无人反对;杨崇时不时离开长安,没有皇帝,政事堂大佬们的权力那就是天,得知御史台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正副负责人,进入政事堂,御史们都干脆得充耳不闻。

    最后确定尚书省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左右丞四人,门下省纳言两人,中书省中书令两人、吏部、兵部、户部、刑礼部四部尚书,秘书监一人,黄门侍郎一人,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两人,枢密院副使两人,加上丞相共十九人组成政事堂。每次议事必须有十一人到场才有效,遇到大事,增加十六位大将军、所有王爷、各地留守参与。

    (本章完)


………………………………

第599章 蔡王

    如果不是有了快三年时间打底,官员们打死也不相信这样的机构能维持运转,但是杨崇亲征河南河北,甚至在涿郡指挥击退突厥,长安都在风雨飘摇中屹立,说明政事堂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尚书省除了尚书令杜伏威、尚书仆射崔开远、尚书左丞独狐怀恩,增加了尚书右丞皇甫无逸;另外的变动是门下省增加了纳言蔡王杨积智,中书省增加了中书令王叔玠,黄门侍郎凌敬,御史大夫韦云起、御史中丞魏征。大理卿、司农卿分别由韩仲良、张行成担任,郎楚之接任韩仲良的大理少卿一职。

    杨崇又起用邓世隆、崔仁师、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顾胤六人协助李纲修史,弥补封德彝、独狐篡离开后的人员不足。封德彝调任史大千的左屯卫长史,独狐篡任长安盐铁司盐铁使,杨弘礼为长安盐铁司判官;隋杨皇族和李唐、王郑的降臣也开始进入政事堂,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杨崇认为政权稳定了。

    杨慈佑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去找蔡王杨智积:“叔叔,你说杨崇这什么意思?”

    杨智积不冷不热地说:“不好吗?杨崇没有大权独揽,也没有弄准备加九锡之类的游戏。”

    杨慈佑苦恼地说:“我这才不放心。你说他这样的人,不是什么愚忠的角色,怎么会如此淡泊。”

    杨智积无声地笑了,摇摇头说:“你弄错了,杨崇不是淡泊,是没放在眼里。在你眼里,重如泰山的皇位,在他眼里就是畏途,按照杨崇的实力,早就可以称帝,但是杨崇换了贞观的年号,就没了下文。”

    杨慈佑激动地说:“那是神灵保佑,杨崇心中有愧,不敢坐那个位置。”

    “神灵保佑。”杨智积玩味地说:“杨崇让工坊做了一个最新的天文望远镜,比杜淹的观天阁家的那个看得更远,我去看过了,月亮就是一个圆球。我孙子在山南书院求学,他们书院说我们活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圆的,中原只是很小的一块。杨崇、杜淹他们都在做着去求知的梦,权力只不过其中一个功课罢了。”

    杨慈佑惊讶地张大嘴问:“叔叔,你也相信这些?”

    杨智积严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