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喧哗的榆林城已经容不下杨崇一张平静的书桌,独狐篡送来最新消息,史蜀胡悉在长安逃走了,在戒备森严的看守中逃走了。周谦等人撒出大网,都没有追查到一点线索,独狐篡懊恼地说:“杨崇,你说得对,他还有很多话没吐出来。”
独狐篡也与很多话没有说出来,凭着突厥和史蜀胡悉的力量,怎么可能把史蜀胡悉救走,并且掩藏得一点线索也没有;救走史蜀胡悉的只可能是中原人,而且是位高权重的中原人。能坐到那种位置的人不缺钱,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和宇文化及一样,有把柄在突厥人的手上。
(本章完)
………………………………
第58章 麦铁杖的送行
送走了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隋炀帝没有回长安,而是走太原,绕道东都,到了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一到洛阳,就宣布齐王杨暕改任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原来太子杨昭的二万多人也划归杨暕,独狐篡交了兵权,还是回长安负责军工,李浑以右骁卫将军领太子宗卫率。
杨崇也被兵部派回长安,兵部尚书段文振和兵部侍郎明雅随杨广在外,长安和洛阳的兵部如同摆设。兵部共设有十位主事,其中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在洛阳由库部侍郎裴弘策负责,兵部、职方、驾部、库部还各留主事一人,而长安只有兵部主事元无竭一人,负责整个兵部的运作。
杨崇以兵部主事的身份回去,排在元无竭之后,只是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表示兵部还是重视长安的;实际上,兵部尚书段文振说得很清楚,杨崇回长安只要做两件事,一是尽可能整理西域的情报,二是再琢磨些装备。杨崇意外地是,自己离开洛阳的时候,在城门口除了宇文恺和工部尚书卫玄,柱国大将军麦铁杖竟然也跑来给自己送行。
麦铁杖是始兴人,勇猛而有膂力,少年时能日行五百里,据说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为人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做贼被南陈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获后,麦铁杖沦为朝廷的奴仆,专给陈后主撑伞。隋灭陈后,麦铁杖转入大将军杨素军中,屡立战功,开皇十六年征召为车骑将军;隋炀帝即位,麦铁杖征讨汉王杨谅有功,任柱国大将军。
杨崇和麦铁杖在榆林城就是旧识,但是并不是很熟,麦铁杖扇动着巨掌,拍在杨崇肩上说:“好小子,在榆林做得不错,回到长安小心一点,你现在可是别人的眼中钉。”
杨崇忍着疼痛,咧咧嘴说道:“麦将军,轻一点。多谢你的好意,只是圣意难违。”
卫玄听出杨崇的那一丝无奈。榆林城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杨崇的做法平息了一场政治风波,隋炀帝杨广高兴之余,也没有追究对手;但是苏威等人依旧认为,如果没有杨崇的节外生枝,他们会让宇文化及兄弟丢掉脑袋,甚至能让宇文述丢官罢职,逼迫隋炀帝杨广在政治角逐中作出让步。
这种差异同样在定向贸易这件事上,与咄吉世的贸易对中枢有利,但实际上是抢走了士族和咄吉世之间的走私生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枢内外的压力下,隋炀帝杨广和兵部尚书段文振只好同意调杨崇回长安,让裴矩负责对塞北的运筹。军方对此的态度是截然相反,如果杨崇操作,十六卫的将领们多多少少都分点利,在裴矩的手上,连段文振和明雅都是忧心忡忡,麦铁杖来送杨崇,就是军方发出的一个不满信号。
麦铁杖分明听懂了杨崇的潜台词,哈哈大笑;宇文恺在大众之下,反倒没有多说话,只是礼节性地拱拱手,杨崇在洛阳住在宇文恺家,师兄弟要说的话要做的安排早就商议好。杨崇和众人行完礼,翻身上马,随换防的禁卫军奔腾西去,这几个月在兵部,杨崇唯一进步迅速的就是骑马技术,基本上能跟上大队的行动。
到达长安,杨崇到留守的尚书台报了个备,请了五天假,连兵部都没去,就很干脆地回家了;杨崇的打算很简单,先歇个几天再说。杨崇到家才知道杨六和杨九在崔家作坊帮忙,到现在也没回来;杨三、杨四、杨七、杨十在铁匠铺干得不错,韦隆已经开始教他们武功;杨一、杨二、杨五、杨八被安排到宇文作坊学木匠和杂艺,韦横在那里盯着。
韦雷每过十天半个月,都会去各处看看,包括农庄李春那儿,情况都不错。不过韦雷汇报完,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带着点讪笑站在那里,杨崇很奇怪,问道:“还有什么事?”
韦雷吱吱唔唔半天才说,上次去宇文作坊,宇文虎问了一件事,韦雷三人是不是原来就姓韦?韦雷一开始没弄懂,过了几天才反应过来。宇文虎的意思很明了,韦雷他们要是原来就是姓韦,倒也没什么,如果是韦家赐姓,那么都到杨家几个月了,韦雷三人应该到考虑改姓的时候。不过这种事,韦雷还真做不了主,所以就看杨崇的态度。
杨崇到隋朝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知道这赐姓是一种认同的象征,只是杨崇并不认同奴籍,所以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希望韦雷等人脱离奴籍;杨崇于是问道:“你们三人的意思,是改回原姓,还是要姓杨?另外,你们考虑过换籍没有?”
韦雷急忙跪下答道:“我们是自愿入奴籍的,绝没有换籍的想法,我们加入韦家的时候,已经抛弃了原来的姓氏,也不准备改回去,家主如果同意,我们希望姓杨。”
杨崇点头道:“我没问题,只是你和韦横家中的其他人怎么办?”
韦隆夫妻俩带两个小孩,改姓杨没问题;韦雷家除了三个小孩,还有老父亲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韦横一家三口外,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妹妹。韦雷很欣慰,杨崇没有大家族的那种嚣张,很考虑实情,拱手答道:“韦横希望两个妹妹姓杨,我和家父商量过了,他老人家同意改姓。”
杨崇对这些事可有可无,特地召集了所有人仔细问了一遍,确定没问题,才让韦雷准备契约,到官府做了备注。杨崇又和杨雷、杨横、杨隆商量,家中的小孩都要识字,学费杨崇包了;不过在女子读书的问题上,双方争执得很厉害,最终杨崇拿出家主的身份,杨雷三人才偃旗息鼓。
不过杨崇还是遇到了问题,长安的私塾不收女生,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请先生到家里去教,杨崇没有被这点小事难倒。杨雷的弟弟杨霆身体瘦弱,读过私塾,现在被杨雷安排在府中机会记账、打杂,杨崇便把女孩子认字的事交给杨霆,规定杨家每个女孩子必须认六百个字,每教完一个女生,按私塾的学费标准,付给杨霆二两银子的报酬。
大隋很少有人家给奴婢付报酬的,杨雷和杨霆大为意外,正待推辞,杨崇正色道:“杨雷,看你这样子就不是个好管事,你以为我就现在这点家业?我是在给你们立规矩,要逐渐地让每一个干活的人都有工钱,免得以后家大业大的时候乱来。”
杨崇一槌定音,杨雷兄弟不敢、也不愿反对。
(本章完)
………………………………
第59章 香胰子
杨崇一天都没出门,一边在家里忙活,一边等冯齐整。杨崇在太行山看见皂荚树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肥皂的事情,昨天杨崇让韦雷出城去采了两麻袋肥厚的皂荚,在无竹观出来又去买了香料;晚上,杨崇就让杨二把皂荚煮熟捣烂,然后自己一个人把皂荚泥和面粉、以及昨天买来的香料掺和在一起,煮匀后放在两只铁盆里,摆在院子中冷冻。
今天早上,全部冻成了固体肥皂。杨崇自己先切了一块下来洗手,效果和后世的肥皂还是有一定差距,并且感到有点伤手,但是清洁的效果还不错;杨崇自己拿了一块去洗了把澡,出来后感觉身体轻松许多。杨崇又切了一块大的,让韦雷的老婆洗了几件脏衣服,去污效果比皂荚的好,更关键的是肥皂中有淡淡的香味,让韦雷老婆的感觉更加倾向于肥皂。
杨崇当场就拿定主意,这种简易肥皂先用着,不洗衣服,洗澡也不错;宇文虎接到杨崇的通知,中午就赶了过来,冯齐整和帅国真是下午到的。冯齐整看上去没有一点道骨仙风,身长九尺,道貌堂堂,反倒有点佛门金刚的架势,浓眉下一双慧眼,留着络腮胡子;道袍上补丁接着补丁,宝蓝色几乎洗褪干净,有种灰尘掸不去的感觉。两人带来的一盒礼物是楼观自产的续断膏、丹参膏、蛇衔膏,在长安很有名气和市场。
杨崇很高兴地收下了,立即吩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