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的白瓷,崔家要做的就是把白瓷做成一个类别,至于能做到怎样,那绝对是崔家自己的事情。崔元逊、崔宝山都是第一次见到杨崇,两人是博陵、清河两崔氏的标杆人物,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上县令和闲赋。
崔宝山不客气地说:“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李世民逃入辽东,和李陵一样,与异族为伍,那就是一个大麻烦。”
杨崇心中一动,崔宝山能有这样的看法,眼光超前得怕人,后来的契丹就是在赤峰、通辽一带与汉族文化融合,崛起成一代王朝。杨崇赞道:“宝山兄真是视野长远,不过,你们放心,李世民逃到哪里,我就会追杀到哪里,不管契丹、室韦,统统都一样。宝山兄,要不然你到代州刺史部挂个职,出任上谷郡守如何?”
杨崇对崔宝山还有点不放心的地方,就是崔宝山是卫玄的亲家,卫孝节和崔宝山的女儿自幼订亲;代郡郡守宋金刚兼任,雁门郡守侯莫陈镠,马邑郡守耶律天佑,安乐郡守是屯田校尉杨岌兼任,上谷又是侨置郡,崔宝山手中没有军队,谅他翻不了多大的波浪。崔宝山欣然说道:“多谢越王赏识,宝山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河北百姓谋福。不过,李世民北逃否认担忧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听我的朋友徐鸿客说的。”
杨崇、天弃都是一愣,得来全不费工夫,杨崇含笑问道:“徐鸿客是不是和你一起来了?”
“正是。”崔宝山恍然醒悟,杨崇知道这个人,急忙起身叫人去把徐鸿客找来。徐鸿客与杨崇估计的模样大相径庭,首先就是断了一只手,说话充满了市井的味道:“参见越王,以往若是有得罪的地方,还望越王大人大量,不要和我这样的小人物计较。”
杨崇点头问道:“你今天是来刺杀我的,还是来施展苦肉计的?”
徐鸿客昂头说道:“运筹帷幄决胜前里,刺客和诈降,岂是我辈所为。”
天弃冷声说:“卫玄、李密、李渊,都是去了又走,谁能知道你何时再转头他方。”
徐鸿客毫无愧色地说:“良禽择草木而栖,小人自然是找着高枝而攀,所以帝王也需要努力。”
杨崇拦住天弃,笑道:“那你就是为我打工。这样吧,我不喜欢免费的手下,你开一个价码,我再考虑要你做什么。”
徐鸿客一听来了精神说:“崔弘肃回了崔家,你手下缺一个大掌柜,我自认为能力可以。”
杨崇摆摆手说:“一听你就是没做过生意的人,大掌柜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忠诚,可以让东家晚上睡个安稳觉,能力不是第一位。”
徐鸿客这才感觉到杨崇的难缠,放低声音问道:“那就老板说了算,请越王吩咐。”
杨崇不急不躁地说:“两个方法,一是你说出李唐南北的那条秘密线路,说明你有我需要的东西,要钱要官你自己开口;另一个是你吃点亏,帮我做一份辽东的作战计划,我要看了满意就安排你在身边做一个参军事。”
徐鸿客呆了呆说:“越王果然是生意人,我不能出卖旧主,我还是做辽东的计划吧。不过,越王,你相信我做的计划吗?”
“不相信。”杨崇没加丝毫遮掩说:“所以你要做的用心一点,如果我发现地图或方案中有骗我的地方,你的人头立马不保。”
徐鸿客大笑道:“越王,我现在明白李渊为什么不是你的对手了,其实你根本不需要什么谋士,几乎每一件事,你都有自己的主张。不过,我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工作,三个月后,我带着整个方案来见你。”
杨崇抚掌笑道:“那就最好,天弃,徐先生就交给你照顾了。”
崔元逊、崔宝山有点服气了,杨崇一点都没强求李唐的秘密,这种气度胸怀,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杨崇等天弃、徐鸿客出去,才回过头来说:“多谢宝山兄推荐,我们对此人专门建了档案,所以多聊了几句。元逊,你还年轻,有些事过几年再说。”
崔宝山是清河崔氏中人,崔民寿的堂兄;崔元逊则是崔瑶的族弟,三十岁还没到,在杨崇眼里,就是另一个元君宝,勇气可嘉,还需要磨练。
(本章完)
………………………………
第580章 人道
杨侗的大年初一是在江都过的,江都郡丞崔德本陪着杨侗一起在江都宫的望江阁里看风景,杨侗这次从长安出来游历,是屈突通和韦逊相陪,带了两百人的卫队。政事堂批准的时候,杨侗都听呆了,弄不清楚自己是确实没有价值了,还是江都一路是个吓人的陷阱,某些阴谋家正等着取自己的小命。
没想到一路无事,也没有人来打搅,到了每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是按照规矩,客客气气地招待;到了江都,崔德本全程打理,按照政事堂的批文,打开江都宫的一座宫殿让杨侗暂住,就是宫女之类少了点。
江都,古称广陵,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夜鹅毛大雪飘过,现在从高处望下去,就是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雪舞梨花,轻薄的白纱遮盖住了每一个角落,花草树木间,满满的水墨画,如梦如幻。不远处的瘦西湖,已然变成了白色,浪漫的雪景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小狗在雪地里奔跑,孩子们开心地扔着雪球,嘻嘻哈哈。
杨侗发现,自己没有过过这样的童年,不甘心地回首问崔德本:“杨崇要杨政道回长安,是什么意思?”
崔德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一个故事:“越王有次和崔处直讨论治理天下,说有四种手段,王道、帝道、霸道、人道。王道就是王走的道路,一路正确强大;帝道就是庄子说的‘运而无所积,天下归’;霸道则是春秋五霸故事,横行天下;人道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文以化成天下。”
韦逊手中的酒杯一晃,酒洒了出来;儒家也讲人道,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与杨崇说的人道是完全两码事。面对杨侗诧异的目光,韦逊摇摇头,嘟囔着说:“年纪大了,不中用了。”
崔德本没有揭穿,一口喝干杯中酒,示意侍者斟酒说:“杨崇没有执政的经验,所以反复在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大隋。王道最不可取,在自己眼中正确的,在别人眼里或许就是灾难;杨崇不是帝王出身,天下归心四个字很难做到,所以最后选择的不是霸道,就是人道。如果是霸道,他会不断开疆拓土,就需要国内各方面势力的支持;如果人道,那就是士族的灾难。”
杨桐等人都听懂了,杨崇现在的处境,和杨广当年何其相似。当年杨广身边的人为什么不断支持杨广四处征战,就是希望把一切矛盾转嫁到外部矛盾,杨广专心于外,内部的事情就全部交给权臣豪门;杨广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不得不一次次让步,一次次铲除异己,最后自己弄乱了自己的江山。
韦逊、屈突通都不敢说话,杨侗则沉浸在烦乱的思绪中,过了好久才抬起头,让闲杂人等全部出去,说道:“杨崇要杨政道回长安,是为了彻底打击李世民、梁师都等人,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要与突厥人开战;我懂了,多谢崔大人。”
杨侗是真的懂了,如果杨崇在这种情况下能战胜突厥,那么军队百姓都会为之疯狂,任何人都阻拦不了杨崇向上的步伐;倘若杨崇失败,则很可能是另一个圣天子。杨崇应该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让杨政道回长安,正是以防万一的手段;可是让自己随意走动,恐怕还是要引出那些忠于圣天子的旧臣。
崔德本含笑说:“江都风光姣好,过几天气温上来,转眼就是一片绿色,鸟语花香;王爷不妨多住上一些时日,有空到海边看看造船。这批海船与以往的那些船完全不同,增加了许多创意,周法尚要是在世,必定会为他这个儿子喝彩。”
可是让杨侗失望的是,去了一趟船厂,周绍基对他并不热情,除了刚到造船基地的时候出迎了一下,后面的时间就以工作理由跑开了,留下一名管事的小官陪同讲解。韦逊忙着在各处谈生意,只有屈突通是牢牢地跟在杨侗后面东奔西走;屈突通经验丰富,晓得杨崇虽然不会杀杨侗,但保不住哪个将领会妄自揣测杨崇的用心而动手,李渊的刺客更是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杨侗要是死了,必定能在长安各地掀起一场风波,在民间诋毁杨崇和长安政事堂的声誉,屈突通相信,李渊不会不出手。辅公祐和崔德本也是这么看的,每次杨侗出行,明里暗里都安排了数百名军中好手跟随,反正江都无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