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受用,笑吟吟地说:“承道长吉言,真有那么一天,我派人在武夷山开一座茶庄,每年一半收入归道长所有。”

    赤裸裸的收买,杨崇说得很清楚到位,一半收入是归宋羽泉个人所有,是他自己花天酒地消费,还是送到道观充公,杨崇不管。杨崇开出宋羽泉后半辈子无忧的筹码,宋羽泉再三拜谢,表示一定会促成林士弘归降;杨崇也没有望玉清坛呆,直接封王远知为通议大夫,王远知的道家弟子籓师正、俗家弟子崔凤举为朝散大夫。

    杨崇还是有点私心的,崔凤举是崔弘度的儿子,总是要照顾一点;作为庶子,崔凤举在仕途上一直坎坷不安,后来跟随王远知,几乎绝了仕途之心,好在靠着王远知这种神仙级别的大神,崔凤举在王世充执政的时期过得还不错。

    洛阳为之轰动,杨崇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封道士为官,就是张果老和冯齐整也没有如此的待遇;元袭人听说就责怪杨崇:“你应该一次性把果老和冯师兄都封官,这么做外人会说你的。”

    杨崇不为所动说:“那么做,会让佛门的神经紧张起来,果老和冯师兄不是外人,还是等他们楼观道的事情弄好了再说。哎,果老,说的是这个理吧?”

    杨崇晓得张果老听力神通,只要愿意,自己和老婆在闺房的话都瞒不过这个老家伙;张果老在外面不咸不淡地说:“杨崇,别肉麻了,去看看马铃薯,全部发芽了。”

    杨崇一听,拽起元袭人就走,苗圃里马铃薯长势喜人,杨延达跑过来施礼说:“西突厥送来的大蒜和洋葱到了,宇文家主传信说在长安留了一半,已经种了一部分,还派了两个厨子来学烧菜的方法。家主,你看我们是不是也种一点。”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就把大蒜、洋葱带回中原安家落户,可是除了皇宫权贵,国内多把大蒜当做中药;洋葱种到最后,更是几乎绝了种,长安的洋葱都是靠西域商人带来销售,因此杨崇不得不再次大规模进口。对于大蒜、洋葱烧菜,一般厨师还掌握不住;杨崇立即醒悟,不满道:“果老,你是要我晚上烧菜啊。”

    众人都憋住笑,张果老悠悠地说:“是你画了图形,出了大价钱要西突厥送来的,大蒜吗,我们还能琢磨琢磨,洋葱怎么烧就不知道了。”

    “好吧,晚上吃大蒜炒干子,大蒜炒肉丝,洋葱炒蛋,酱爆鱿鱼;扒一颗马铃薯出来,做牛肉烧马铃薯。”杨崇说完,回头踢了杨延达一脚:“你就不能先向我汇报再和别人说。”

    杨延达下意识地躲了躲,元袭人拉住还准备补一脚的杨崇说:“平时你又不管这些事,杨延达就没和你说,我陪你去厨房做菜。”

    杨崇夫妻俩走到拐弯处,就听见身后的一片笑声,杨崇笑着问元袭人:“我是不是太没有威严。”

    “哪会。”元袭人嗲嗲地说:“越王权行九州,力折公侯,要说自己没威严感,还不把人吓死。”

    其实到厨房,杨崇只是动动嘴,除了洋葱炒蛋是亲自动的手,其余全部是指点家里的厨师,洋葱把每样留了两勺子给厨师品尝,剩下的全部搬到自己的小餐厅;敢情是一伙人早就商量好的,元袭人另外准备了一桌子的菜,不仅独狐虹坐车来了,杨延达和虞绰、王恭、天弃、苏定方等人毫不客气地跟在张果老后面走进来。

    众人尝了一个鲜,很夸奖了几句风味,杨崇盯着桌上菜突然对虞绰说:“明天,我画一张图给你,你送到青海,让他们找高原上下来的商人,看在高原上能不能找到红色的小米椒;将来打下岭南,在澜沧江流域再找一种差不多形状的海淑。或许巴蜀也有,那种辣味烧菜更佳,江山霸业不容易,最起码要吃好点。”

    众人一怔,哎,越王,你说的也太实在了,统一天下就是为了一个吃啊,好歹也应该说些为黎民百姓的场面话吧。虞绰点头应道:“我明白,王爷是想把这种调料引进到中原种植,让大隋子民都能享用。”

    杨延达、天弃等人不得不服,难怪杨崇一直不舍得虞绰走,你看人家把这话圆得,足够的高大上。王恭适时岔开话题说:“罗士信已经结束了顿丘那一带的事情,和各家谈好了,那一带全部屯田,越王,这次就这么结束了。”

    杨崇理解王恭的担心,作为太原王氏的族人,五姓七望找了王恭很多次,连崔处直的堂兄崔宝山都从河北赶到洛阳,他们担心的就是会一直株连下去。杨崇笑笑说:“屯田好,让罗士信先种点洋葱,我已经写信告诉他,事情暂时摆摆,军队嘛,还是准备打仗为主。你们看,这次洋葱推广的结果会怎样?”

    苏定方吃得津津有味,顺口说:“按照引进胡椒、棉花、甜菜的经验,最先享用的还是官僚士族,一般百姓在开始几年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放眼长远,二十年后,应该能和胡桃一样,在民间普及。如果让司农寺掌握经验,三到五年内应该可以遍及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菜场。

    众人刮目相观,苏定方作为一名武将能有这种认识,是不容易的,多少文官都没有这种踏实的体会;杨崇扫了苏定方一眼说:“准备准备,史怀义要去儒林县做王挺手下先锋,洛阳的很多事定方要接过来。从长远看,突厥、梁师都后面必定是我们北面战场的重点,定方,说说你的看法。”

    苏定方一听,既兴奋又有些失落,在杨崇身边好是好,越国公府升格为越王府,杨崇身边的人自然升了官,可是打仗才是苏定方的梦想,象霍去病一样横扫大漠,驱逐胡族。苏定方问杨崇:“王爷对北面是如何打算?”

    (本章完)


………………………………

第546章 推广

    苏定方问的就是图谋天下,杨崇准备先南还是先北,杨崇把一块马铃薯放进嘴里说:“杨公卿到了南阳,辅公佑回到丹阳,现在就看汪华、卢祖尚的态度,急也没用。反倒是北面,所有的关城都在杨政道的名下,偏偏他又做不了主,为了防止哪一天真变成突厥的地盘,所以必须先动。”

    现在北方的局势很像北宋,杨政道的十几个郡几乎就是云燕十六州的地盘,突厥的实力比契丹只强不弱,唯一的不同就是突厥、杨善经、李世民等人目前还成为不了一个整体,杨崇还有机会。如果灭了李渊在南方的力量,就有可能逼得这些人抱团取暖。

    苏定方答道:“突厥北归后,统叶护趁薛延陀这次损兵之际,攻打鄂尔浑河铁勒;突利回了东北,颉利可汗可用的人不多,只能靠着梁师都等人不停地骚扰边境,以战养战。只要我们不在乎杨政道的看法,就能一座座城池拿回来,颉利可汗必定会再次与我们决战,同时催促李世民出兵。”

    杨崇微笑道:“说得不错,所以后面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大战,每一次规模都可能多少人乍舌。外战越狠,内部的人就会跳得越高,你肩上的担子不会轻;我准备派郑元寿出使定襄城,商量迎接圣天子家眷回江都,争夺天下是男人的事情,不能始终把女人牵扯在里面。”

    跟随萧皇后一起去定襄的除了杨广父子的女人,还有杨广的几个女儿、侄女,杨崇这么做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也是对定襄城的一次分化,能成功最后,不成也没有损失。王恭明白,杨崇是真拿桌上人当心腹,才会说得如此毫无忌讳;张果老嚼了一块洋葱,问杨崇:“你不能总是从越王府安排人种庄稼吧?”

    杨崇答道:“慕容正则和郑颋都推荐郭子高,说他精通农务,有这方面的经验,长安已经同意调郭子高担任留守司的司农郎中,负责洛阳的新品种栽培,杨延达为副手,监管协助;长安方面有墨焯书院,不用担心。等马铃薯收货后,我们越王府明年还是种这么多,自己吃一点,让墨焯书院继续研究如何种得更好,推广的事交给司农寺。”

    杨崇不担心马铃薯出不来,而是担心有人在里面耍花招,杨延达的任务就是保证一切按杨崇的计划走;就是在越王府,杨延达也只负责管理,真正花功夫育苗记录的是墨焯书院学生和农匠。张果老很满意,王恭等人也满意,杨崇这么安排,一年以后,越王府对马铃薯这些食物就可以作为正常菜肴摆上桌面。

    郭子高上任后,立即前来拜见杨崇,听了马铃薯、大蒜、洋葱的情况介绍,看了越王府的试验田,郭子高晓得是杨崇给自己机会,当场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在郭子高眼里,杨崇比王世充、李密,甚至比杨广还要称职,攻下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