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杨崇的经验,也许就是一步之遥;很可惜,杨崇走遍了天井,也没有奇迹。
杨崇失望之余,只能低头看植物,绿绿的叶子很熟悉;杨崇揉揉眼睛再看一眼,像是马铃薯的叶子,杨崇拔出小刀,小心翼翼地在地上挖了起来,看见果真是马铃薯的茎块,忍不住大笑起来。张果老急忙问道:“这是什么植物?”
“马铃薯、马铃薯。”杨崇抓住张果老的手说:“老天保佑,这马铃薯可以做粮食,亩产三千斤不在话下。”
张果老和天井里的人全部傻了,这要不是杨崇,绝对上去两耳光子打醒他,亩产三千斤,说的是人话吗?杨崇吩咐天弃:“把马铃薯连根带土带叶子都挖出来带回洛阳,果老,我们走大运了。”
天弃立即照办,房玄龄等人都下来看了一遍,众人才陆续出了山洞,一看已是下午时分,杨延石、破六韩拔魁、罗士信各自带着军队等着,见状一起开拔;到了山下,杨崇奖励了三军,便各奔东西。杨崇在途中想起答应独狐虹的事,低声对李淳风说:“迎娶独狐虹的事就交给你,回去和你师娘讲,把聘礼送过去。”
李淳风嘴一咧,师父啊,一诺千金是不错,答应女孩子的就应该做到,可是你要我去和姜菲说,真的好吗?张果老挖了两株新植物,心情不错,劝李淳风说:“你放心去做,我先写信给姜夺说一声,姜菲不会拿你怎么样的,以后独狐虹过了门,也会感激你。”
李淳风这才放下心来,张果老的话对姜氏兄妹还是有作用的。到了洛阳,杨崇在自己的临时住宅的花园里,分解了一只只马铃薯,把茎块切成小块,一起种了下去,然后安排杨延达带着农夫负责看着。杨崇则想见见徐世绩推荐的一个人,李密手下的右长史、王世充手下的御史大夫,郑颋。
河西军攻破长安后,郑颋因为徐世绩得以保命,在留守司担任一个工部郎中的虚衔。洛阳的几位重臣张瑾、王绩等人对郑颋都不感冒,瓦岗降将程咬金与郑颋的关系又一般,所以郑颋一直不得重用,却郑颋心中孤傲,不愿调到徐世绩手下做官。
下面的人呢快把郑颋请来,郑颋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相貌方正,谈话机智深沉,时时透露着一股禅机的味道。杨崇也不喜欢这种情况,不过看郑颋见解上还是有独到之处,便直接问道:“郑郎中是河南人,可知道殷商古都的传说?”
郑颋一愣,他饱读史书,自然晓得殷就是商,盘庚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尚书》《史记》等文献称呼商朝为“殷”,这两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殷商古都,就应该是盘庚建立的殷都,可是年代久远,郑颋从没有听人说过殷都位置。
从长安赶来的韦裔出面问道:“莫非丞相知晓?”
杨崇点点头说:“我们就以殷墟为时间点,在挖出甲骨文和殷墟的城墙后,我就在洛阳担任越王,让长安准备年号。殷墟的地点就在魏郡安阳县西郊洹河南岸,你们到当地打听,那里出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和商代的铜鼎,龙骨上面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天弃,把你收到的龙骨给两位大人看一下。”
杨崇用的是担任越王,而不是称越王,众人便明白杨崇无意改变隋号,这对朝廷来说是个福音,多少前隋旧臣在各地做官,不改国号,他们心中最难迈的一道坎就消失了。天弃拿出的龙骨就是写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郑颋和韦裔都是聪明人,看后一致认为,龙骨上的图案是人工刻上去的。
杨崇点点头说:“这就是商朝的文字,叫甲骨文,我只知道这个名字,但是认不出每一字,你们可以把皇宫和各家士族有的商代铜鼎上的铭文拓下来比较。此事以郑颋为主,韦裔负责文字研究,史怀义,命你率一千士卒保护殷墟发掘的全程,有哄抢私墓、文物者,杀无赦。”
史怀义一直不愿上战场,与李唐厮杀,正好用在这件事上;天弃、王绩早准备了七十名盗墓贼出身的苦役,被一起带往安阳县。王恭、尉迟笑带了二十名杨府的护卫随行,他们的目的地也是安阳,任务是做一份现状调查报告,徐世绩虽然是不世的猛将,但是治理地方,杨崇目前还是有点不放心。
(本章完)
………………………………
第540章 殷墟
天弃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人手也做了安排,甚至请了不少地方衙门帮助协调,苦役中有两名安阳的盗墓贼,就在洹河南岸亲手挖出过龙骨和铜器,也晓得几个其他人挖出龙骨的地点;郑颋根据这些地点画了一个框架,又从魏郡征调了五百民工,根据古代墓葬城池在高处的原则,从高往低地逐断开挖。
一开始只挖到一些墓穴,铜器倒是发现了几件,可是龙骨几乎没有;可是挖了一个多月,突然龙骨多了起来,并且是成片的出现,郑颋明白,接近地方了。史怀义每天又安排两百士兵帮忙,仅仅过了七天,就挖到一小段夯筑的城墙基槽,郑颋让人顺着城墙挖到根,露出半截残墙;众人雀跃欢呼,有这半截城墙,后面就是纯体力活了。
杨崇接到消息,从河南各地征调一千名民夫前去加大力度,承诺所有参加挖掘殷墟的民夫免一年劳役和税,囚徒全部事后无罪释放。不到半个月,郑颋就带人挖出一座殷墟城墙的拐角,南北方向三百米,东西方向两百五十米,可以看到宫殿的基础,共发现龙骨一万多件,铜器一百件,玉器三百件,还有大量的海贝。
郑颋把龙骨、铜器、玉器、海贝全部送到洛阳,杨崇一眼就认出最大的那件青铜器就是国宝后母戊鼎。鼎呈长方形,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这和杨崇穿越前在博物馆看到的一模一样,郑颋确实挖到殷墟了;后母戊鼎被当作礼物献到长安,杨崇从越国公改任越王,国号隋,年号贞观。杨崇下令将那一片区域保护起来,暂时停止挖掘,把地上的骨器也送到长安;同时在洛阳划出一小块宫殿,建立洛阳商代博物馆,任命颜万石为馆长。
张果老旁观者清,明白杨崇肯定有故事没说,虽然杨崇看到那个沉重的青铜鼎,装模作样地研究考证一番,在鼎腹内壁发现铭文中有“后母戊”等字,断定是商王武丁后妃妇妌的庙号,然后一口定下后母戊鼎的名字。但是杨崇的淡定神情,和对这只鼎铭文的熟稔,表明杨崇是认得这只鼎的,因为其他铜器上的铭文,杨崇几乎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殷墟的发现价值重大,甲骨文等文化价值不说,相传上古凶刀龙牙、虎翼、犬神的碎片就埋在殷墟的商庙里。权贵士族、道门武宗,除了实在与殷墟拉不上关系的佛门,无不托人来找杨崇,愿意自己掏钱挖掘,替国家出力;张果老、韦裔等人都被同道、家人、好友寻找相托,就连王通、刘炫、宇文恺都在争取分一杯羹。
杨崇其实想把殷墟交给山南别院,可是国子监和太学这次是全力以赴,所有的博士学者出奇地步调统一,纷纷写信给杨崇,表示这关乎青史,作为国家官办的学术机构无法退让;洛阳太学的学生甚至整体跪在皇宫和留守司官衙的门前,引来无数人观看和唏嘘。
杨崇有些头疼,已经出任越王府士曹参军事的郑颋出了一个主意,把这个辣手的问题交给户部、礼部、工部。由礼部核定挖掘殷墟的单位资格,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由户部收取保证金,确保挖掘的顺利;由工部和尧君素的府军联合成立殷墟的管理机构,确保现场没有人毁坏或下漏文物。
关于参与者的回报就是编写《殷墟见闻录》,将这番壮举传颂天下,另外官府记录在史,让某些人青史留名。杨崇很满意这个主意,自己需要的是见证历史奇迹,那些愿意出头的人也不会白花钱,他们总会有办法达成自己的目的;越王行营便写了通知,通告长安政事堂。
云梦山的事情虽然杨崇瞒得很紧,但毕竟动用了数万军马,还有那么多的士卒进入洞内,多多少少还是传了出去;只不过进密室里的都是杨崇的心腹,那几个时辰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一个对外面胡说的。从云梦山出来,杨崇不仅发现了殷墟这种虚无缥缈的地方,跟着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