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狐篡还是让接杨崇的马车送杨崇回去。
杨崇走后,独狐篡和周谦还是连夜去见了观王杨雄,史蜀胡悉的事关系到东突厥,没有朝中大佬的支持,两人还真拿不定主意,怕不小心捅了一个马蜂窝。观王杨雄根本没睡,上了年纪的人睡眠少,闻讯接见了两人,听完周谦的汇报,杨雄便断定是真的,高颎和裴矩都说过,东突厥有多条从中原走私的渠道。
独狐篡说出自己路上想好的计划,就是对史蜀胡悉这一百多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杨雄暗暗摇头,独狐篡安逸日子呆久了,反应不够。杨雄想了想说:“如果一百多人全部跟踪,很容易被对方发现。杨崇的想法应该是把史蜀胡悉控制在长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抓起来,这说明史蜀胡悉这个人重要在本身,有些事不会对手下人说。让史蜀胡悉去邢州,周谦和裴翊相陪,路引上做点手脚,他就不可能带太多的人。”
周谦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但是一直不准备提,因为邢州瓷窑是裴家的产业,要是史蜀胡悉在那里弄出事来,出主意的人是要承担后果的。不过观王杨雄不一样,别说出事,就是那些瓷窑全部被毁了,裴家也只有干瞪眼;独狐篡同样心中大定,立即告辞回去安排。
杨崇带着银子回家,安安心心地睡到第二天中午,把韦横带去了宇文工坊,说了和崔家的事,然后到市场上转了转。杨崇费了老大的劲才问清楚,现在茶叶是在药铺卖,到各家药铺看了一遭,终于在两家药铺买了十斤保存得比较好的茶叶,一种是陕西大巴山的毛尖,一种是从江南运来的湖州茶叶。
到了家里,杨崇安排韦横去买了一口新铁锅,支起来,让杨六和杨九用手抄茶,自己在一旁观察;每次炒半斤,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一直炒到第十五次,茶叶才炒得有些样子,杨崇泡了一杯,感觉不错,比那些茶汤好喝多了;杨崇便让杨六把剩下的茶叶都炒掉,用竹筒装了起来。不过考虑到隋朝大众的消费习惯,杨崇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只是杨崇也没办法,因为崔弘肃到了。
(本章完)
………………………………
第50章 贡茶
崔弘肃一看就是个生意人,大腹便便,说话的时候没有半点崔弘度那种叱咤风云的味道,让人听得很舒坦:“杨少,我大哥不懂生意上的事,以后这方面的事你只要和我说就行了。我想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你把东西做出来我卖,五五分成;另一种是点拨我一下,你说个价。”
崔家要的是大生意,崔弘肃根本不担心杨崇狮子大开口,怕的就是杨崇不开口,今天和孙思邈一起过来,崔弘肃心中有底。杨崇什么也没说,亲手泡了两杯茶,将第一泡的水倒掉,再次添满水后,分别递给崔弘肃和孙思邈品尝。
崔弘肃淡淡地抿了一口,一种完全不同的茶香留在舌尖,再喝一口回味,香气更满;杨崇自己也端着一杯茶,坐在崔弘肃对面慢慢品尝。崔弘肃喝了大半杯茶后,杨崇又续了水,等崔弘肃又喝了半杯,杨崇才问:“崔先生,味道如何?”
“不错。”崔弘肃很干脆地说:“江南人一直有煎茶的习惯,但是太费时间;这种泡茶的方法简单,茶香四溢,即使有很多人喝不惯,但是肯定会有大批的潜在客户。杨少,我懂你的意思,这玩意极好仿造,非要一次性打响牌子不可,否则就算是我们崔家,也是控制不了局面,你把方法告诉我们,七百两黄金。”
崔弘肃经验丰富,猜到茶叶的工艺也许并不复杂,但是杨崇拿出来与崔家合作就一定有后手,能让崔家在竞争者胜出。杨崇笑道:“崔先生这么说,倒显得我不厚道,不过我确实需要钱,这样吧,七百两黄金换成白银和铜钱,我有条件的捐一万贯给孙道长的医塾,剩下你们付我一千两白银如何?”
崔弘肃顿时对杨崇刮目相看,一个刚刚起步、正需要钱的人,转眼就把一万贯的大头送了出去,就是为了向崔家表示一个态度,果真是大手笔,家主没看错这个年轻人。崔弘肃含笑说道:“杨少这么够意思,崔某无话可说,成交。”
孙思邈一直没说话,他对茶叶的味道更加喜欢,只不过牵扯到豪门生意,不方便表态;听杨崇开口就是一万贯,孙思邈心中就一动,崔家虽然同意投资,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进入真金白银的程度。孙思邈等两人说好才问:“杨崇,你的条件是什么?”
杨崇笑道:“如果关中遇到荒年,我希望医塾能对一部分实在没钱的穷人免费治疗。”
孙思邈正色道:“杨崇你放心,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分,这件事贫道答应了。”
杨崇从书房取出一张纸,递给崔弘肃,崔弘肃接过去一看,是五个茶叶的产地,分别在大巴山安康县、武夷山天心岩、湖州阳羡南部山区、杭州西湖、宣州鸦山,杨崇的策略是五地各取一种好茶叶做贡品,崔家要做的,就是不声不响地买下那些杨崇标注的茶树地。在成为贡品后,就是大规模推进市场的阶段,把茶叶分成四种不同价格的包装,分别对贵族、僧道、读书人、平民销售。
崔弘肃一眼就看出其中奥妙,晓得杨崇的销售方案就是为崔家量身定做的,崔弘肃和孙思邈急急而去;第二天,崔弘肃就送来一千两白银,并告诉杨崇,医塾的地址选好了,就在骊山脚下,原先是某个三流贵族的小农庄,现在崔家掏钱买下来,送给了孙思邈。杨崇带着杨六、杨九,跟着崔弘肃来到崔家的一个别院,立即安排建茶坊的事情。
别院里有灶,先拿了两个铁锅炒,杨崇看到崔家的管事带着大量的茶叶赶来,一问崔弘肃才知道,这时候贵族对茶叶已经开始讲究,安康和阳羡的茶叶颇有名气,崔家每年收购的茶叶中就有这两个地方的茶叶。至于武夷山天心岩、杭州西湖、宣州鸦山根本没人知道,正说明杨崇的方案有价值。
炒茶不复杂,崔家的下人看了一天就掌握了,第二天就变成了十口铁锅,只不过杨崇挑选茶叶的手法与药铺手法不同,崔家的管事花了几天时间。到第五天,杨崇和崔弘肃选了炒好的安康和阳羡绿茶各五斤,装在二十个准备好的竹筒里,连同两套精美的茶具一起送进了皇宫,由起居舍人崔赜献给隋炀帝。
崔家在朝中的代表人就是崔赜,即使双方关系最僵的时候,崔赜都在杨广的身边。崔赜学会泡茶的方式,在家里练习了整整三天,加上对喝绿茶的喜欢,动作做得很有热情,隋炀帝杨广喝后觉得茶叶确实清香,又明白崔弘度的心思,心中高兴,除了把茶叶送给中枢的各位大佬品尝,还把这两种绿茶定为贡茶。崔赜趁机说了医塾的事情,替孙思邈上了折子,想请圣天子赐名赐字。
这下更扰到杨广的痒处。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隋开皇元年,孙思邈见国事多端,才隐居太白山中。孙思邈现在重回长安,请杨广给医塾赐名,那就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杨广顿时有一种超越文帝杨坚的感觉,当即赐名大兴医塾,另任孙思邈为国子博士、御医。
高颎没料到崔弘度和孙思邈现在对杨广这个态度,不顾苏威的眼色,走出人群问崔赜:“孙思邈的医塾是不是崔家出钱合作?”
“不是。”崔赜毫不脸红地说:“医塾是孙思邈自己的,目前已经有三个赞助商,崔家送了一座农园作为医塾的地点,杨崇送了一万贯作为办学的经费,宇文恺工坊提供五十套桌椅。”
杨广等人立即想到,绿茶应该是杨崇弄出来的东西,纳言杨达提醒道:“汗血宝马现在情况良好,使团回长安多日,应该有个说法了。”
草堂寺对杨崇那几张的翻译早就结束,使团的真实使命也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只是牛弘三人到现在也没给出结论,所以就一直没有封赏或处罚。若是换了别的官员,三天两头到礼部或尚书台来打听,兴许早就有结果,偏偏杨崇与众不同,回家后就再也没露面,其他人又不好开口,所以耽搁了十几天。现在看来,杨崇没闲着,和崔家的生意就很成功。
(本章完)
………………………………
第51章 约见宇文述
朝廷的圣旨下来,杨崇授从七品绥德尉,另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二十匹;今年朝廷更定官制,重改品级,废特进、八郎、八尉、十一等勋官,并省朝议大夫,更定后的散职从一至九品,从五品以下无文职。史大千升了从七品太子亲卫,单福单英是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