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戒严令一取消,门下省衙门口挤满了人,长安的权贵们不笨,当年逼迫杨侑和卫玄杀了那么多弘农杨氏的人,跑去找杨汪跟送死没差别,眼下只有仰仗元威出面,毕竟元家一直是长安的门阀,关陇豪门的领袖,没道理这时候见死不救。听说崔民干被任命为河北安抚使,和柳如烟住在一起,人群中是骂声不断。
门下省的官吏不住地摇头,河西军都进城几个月了,杨崇一口气又占据了大半个河南,这帮权贵士族还在和李渊抛媚眼,不是自己没事找事干吗。最里面的办事房中,茶香满室,元威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不断转来的案情报告,凝神问对面的皇甫聿道:“这么大的行动,你预先一点风声都没得到?”
皇甫聿道疲倦地摇了摇头,栾英、刘一诞等一批原以为早死掉的人物出现在各个衙门认人,给皇甫聿道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皇甫聿道声音沙哑地说:“保密工作做得好啊,我们刑部根本不知道邢如烟被抓住,诸葛嘉会也是刚刚知晓,长安县令辛大德、万年县令徐康都是杨崇的人,所以姜夺、寇九珙是通过两个县衙来布置一切的。”
河西军杀入长安,大肆提拔自己的功臣,杨崇在长安的情报网浮出了水面,最关键的三个人,徐康出任万年县令,慕辛炎担任监门将军,焦俊担任左翊卫司马。元威沉吟半晌问:“杨崇现在军费紧张,会不会就是想捞一笔钱。”
“不是。”皇甫聿道在刑部几十年,办案的经验丰富,很肯定地说:“应该萧璟他们到长安被察觉了,越国公通过这种手段排查,就是想把对方逼出来。从案情报告来看,越国公成功了,李渊、崔民干、王凯、淬天阁、萧氏的情报网支离破碎,邢如烟逃离长安后,这么多天寇九珙没动作,很容易让人以为邢如烟躲了起来,许多人都没撤走,甚至还有人来长安联系,无异于找死。”
元威赞同说:“李渊还是想救出陈叔达他们。”
皇甫聿道急忙纠正说:“大人误会了,李渊是想要他们死,然后通过再利用手下的死做文章,越国公现在打草惊蛇,就是不打算给李渊这个机会,以后在舆论战的时候占据上风。以下官看法,越国公做事向来有的放矢,不会动门外的那些人,最多就是敲打敲打。”
两人正说着,刘耀拿着《长安报》进来,刘耀是杨崇在礼部担任主客司郎中时的老部下,既没有象房夷吾一样,死心塌地地跟着杨崇,现在已经是一方郡守;也没有象陈夔那样站在杨崇的对立面,最后被流放且末。刘耀一直在礼部呆着,李唐时丢了差事,河西军进城后,杨崇听说刘耀闲赋,就把刘耀调到门下省做主事,从八品下的官秩。
刘耀恭恭敬敬地把长安报摆在元威面前,是最新的一期,元威一眼扫过,头版的文章竟然是杨崇亲自执笔,不由得奇怪,杨崇什么时候喜欢写文章了。元威仔细一看,文章驳斥李德林和王劭提倡的天命论,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元威虽然是鲜卑人出身,但是饱读诗书,晓得这是武韬中的论调,原本是门阀压制皇权的说法,讲究“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杨崇既然没有假别人之手,直接上阵,那么一定有其中的含义;元威慢慢看下去,一直到看完,终于明白杨崇的意思,这是针对李百药,或者说针对赵郡李氏而写。
李百药不仅是赵郡李氏这一代的领军人物,更是杜伏威帐下的礼部尚书,在江淮军中能排进前五位的人物;李百药深受到其父李德林和王劭的影响,相信“帝王神器,历数有归”,从杜伏威派来的使者和李靖的反映来看,李百药还是倾向于图书谶纬,认为李唐才是天下的所望,与长安联系,还是辅公祐的大力主张。
杨崇在文章中阐述了一个新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经济水平,经济水平决定一个政权的稳定和长久,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秦汉以来,都是民不聊生的时候才动摇国柞,天下大乱,所以在当今群雄逐鹿的形势下,不应该谈什么天命,让老百姓安定下来才是最迫切的需要。
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看,杨崇似乎过于理想化,但是元威经验老辣,从字面看出了杨崇的真实用意,就是要别树一帜,显得与李渊、窦建德、王世充之流不同,吸引那些战乱不断的地区老百姓来投奔;根据河西军这几年的经营,元威清楚,人口的增加虽然在短时间增加政府的开支,但是熬过一年半载,就有稳定的回报。
元威看完,笑着把报纸递给皇甫聿道,皇甫聿道看完后,心领神会地说:“兵者,诡道也,越国公这是攻心为上,顺便为后面的事情打下基础,看样子下午的会,有些谜底就要揭开了。”
刘耀见元威没有吩咐就退了出去,元威和皇甫聿道商议着事情,快到中午,两人就从侧门上了马车,到留守司的议事堂开会。前面门口的人一个都没接见,元威也有些不好意思,索性今天不见,一切等留守司开完会再说。
两人一走进留守司的办公区域,就闻到菜饭的香味,杨崇进入长安后,长安的各个衙门现在都提供工作餐,按照官吏的等级各有标准。食堂容不下所有人,很多小官和吏员就在办公房外的长廊下用餐;不过高层都知道,各个衙门的厨师手艺有好有坏,留守司的食堂菜肴做得最好。
杨崇一入长安便鼓励民间养猪,自己带头吃猪肉,这种权贵们看不起的食物走进了官府衙门,但是杨崇不勉强官员吃猪肉,特地从丰乐酒肆调来十名擅长做猪肉的厨子到留守司食堂,食堂里依旧提供羊肉。
(本章完)
………………………………
第490章 下一步计划
一开始只是姜夺、崔处直、房彦藻等人吃,后来大部分官吏就不再矜持,开始尝试猪肉;毕竟都是聪明人,晓得天天显示自己比上官尊贵,不会有好下场。元威、皇甫聿道一路不断颔首示意,走进议事厅时,杨崇、杨汪、王叔玠、诸葛嘉会、姜夺和六部尚书都在吃饭,负责审理案情的孙伏伽、封德彝、牛方智、寇九珙也坐在会议桌后面一排。
杨崇看见两人进来,抬头笑了笑,这些天,杨崇反复考虑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惹得河北豪门不悦,可是丝毫没有头绪。杨崇穿越而来,不相信那些造神的手段,但是大隋的大部分人还是对纬学怀有敬畏之心。至元道长、袁天罡等人的名声在外,其实正是这种原因,李百药更是少有的经纬双学兼备的人才。
元威两人坐下,早有吏员送来两托盘饭菜,托盘中四个小碟装着白切羊肉、木耳炒鸡蛋、炒韭菜、红烧鱼块,还有一碗甜菜汤和一大碗米饭。杨崇正在想如何说自己的体会,身边的兵部尚书元无竭边喝汤边跟户部尚书房彦藻嘀咕:“房大人,听说户部有一个资金周转的计划,说来听听。”
房彦藻咽下一块红烧肉说:“考虑到只有武威和长安有银行,我们一直在考虑用钱庄来补缺,利用民间资本,股东认购股份。现在灵宝、南阳钱庄已经筹建,另外准备在高昌设立天山钱庄,在金城郡设立金城钱庄,在上县设立银州钱庄,在太原设立晋阳钱庄,在河东设立解池钱庄,在长安设立灞桥钱庄。”
屋内的人都懂,一个钱庄十二个股东三十六万贯,八个钱庄就是二百八十八万贯,可以说户部一下子就可以运转起来。王叔玠放下筷子问道:“认购的形势怎么样?”
“很好。”房彦藻解释说:“灵宝钱庄的股东都表示认购,杜伏威等人的使者都表示没问题,原来他们就做了花钱买平安的准备,更何况这是和我们结盟的好机会。天山钱庄的股东是杜淹、梁硕、凌敬、司空行、刘弘基、单雄信、谢映登、拓跋安虎、细封长山、宇文儒童、杨縯、苗允。金城钱庄是诸葛全、宇文成都、韦圆照、翟长孙、契苾葛、独狐怀恩、张怀善、符仇、杨机、沮渠固、元廆、马公祐。”
很明显,天山、金城两处钱庄也给了那些支持杨崇的将士和豪强,剩下四处钱庄的格局相比不会改变到哪里。王叔玠点头说:“这是好事,我这就写信回家,让他们多多支持。”
王叔玠和元威一样,都是自己这一支的族长,可以说到做到,不需要和任何人商量;房彦藻欣慰地说:“有王大人支持,晋阳钱庄、解池钱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