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如意,岂不少了许多柳暗花明的乐趣,杨崇面对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线索,只能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每个坎总是可以过去的。
房玄龄等人也没什么好主意,寇九珙淡定地说了一句:“等我们拿下河北,再慢慢地查。”
谢弘等人面色立变,在这一霎那,他们才忽然发现,今天的开会就是陷阱,杨崇其实压根不在乎线索和真相,要不然就凭杨崇在叶德禅师跟前的面子,早就应该查询宋子贤是真死假死;有崔弘肃在,崔家和宋子贤之间的交易何时不能问得清楚,非要今天一问一答。
杨崇的目的,其实就是寇九珙刚才的这一句话,告诉大家,杨崇要东进了;在座的人只要不当面提出反对,回去不立即向长安汇报,哪怕是和家族、门派去说,都成为杨崇的同谋,从此祸福与共。宇文恺和帅国真只能摇头,一直感觉杨崇能干,在政治手腕上还差一点,现在看,进步很大。
房玄龄似乎没在意寇九珙的话,不慌不忙地说:“西突厥的统叶护已经到了高昌,准备到张掖和杨总管见一面,他带来了一个庞大的商队,战马两千匹,牛羊骆驼一万五千头,还有牛和骆驼驼来的五十万斤米粟。大伙看看,我们如何接待?”
薛延陀缺少了盟友白山联盟,又被杨崇占据了高昌、伊吾等进贡之地,实力比历史上差了一大截,几次和西突厥的战斗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迫承认西突厥是宗主国。射匮可汗开拓疆域的速度快了许多,现在已经拥有了东至阿尔泰山,西至咸海的广阔区域,设王庭于龟兹北三弥山,射匮可汗派统叶护来,就是想和杨崇商量攻打东突厥的事。
谢弘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瞬间便打好主意,问杨崇:“杨总管,准备以何名义进入中原,长安是断不会给你下旨的。”
谢家虽然败落,但是谢安的遗风犹在,要的就是大义;杨崇点点头说:“张须陀被李密杀后,中原各路流寇必定唯瓦岗军马首是瞻,李密雄才大略,出身名门,必定会主动出击,招揽天下志同道合之人。按照我们的估计,李密下一个目标就是洛阳;他等的就是杜伏威击败陈棱的局面,到那时瓦岗军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一搏。”
谢弘经常去会宁郡,和谢映登讨论过局势的变化,对中原的形势非常了解,不相信地说:“中原除了江都的大军,还有二十万正规军,瓦岗最多三五万人,加上装备的差异,李密敢冒这个险。”
凌敬接过话说道:“薛世雄的三万精锐是要对付窦建德,王世充的四万大军正面对着卢明月的步步逼近,除了洛阳的三万卫军,其他的十万之众分布在各郡,先不说战斗力如何,就是想集中起来都是难事,很可能被李密各个击破。李密的才能威望都不亚于杨玄感,据说窦建德等人已经决定,拥李密为盟主。”
谢弘无话可说,杨崇偏据河西,对大局却了如指掌,按照凌敬的说法,李密最起码有五成成功的把握。空藏大师缓缓说道:“杨总管可是担心出兵迟了,李密尾大不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密没那么容易占据洛阳,杨总管何不等李密和圣天子分出胜负。”
杨崇站起来说:“大师,我担心的是始毕可汗,只要突厥人控制了燕山,就会拥有粮食、铁器、食盐,和南下太原、邯郸的道路。一旦雁门、榆林等郡不保,太原就会四面受敌,到那时,我就是想救,也无法出兵。”
(本章完)
………………………………
第362章 李密传檄
屋内静的连呼吸声都可以听到,杨崇描绘的前景让人心寒,突厥南来,那不是中原改朝换代的内部事,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厮杀,民族、道义等各种情绪都将混杂其中。而杨崇肯定无力去维持一场这样的战争,杨崇能做的唯有占据陇右,攻入关中;太原,就随他去吧。
宇文恺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杨崇,没那么严重,不管是李密获胜,还是突厥南下,最起码还有一年半载的时间,你可以先开始准备,六个月以后再说吧。诸位,此事关系到西域、河西的百万百姓生死,还望大家慎重,不要泄露机密。”
宇文恺做过工部尚书,曾是中枢的一员重臣,一言既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起身告辞,回去考虑对策。等屋内只剩下杨崇、房玄龄、凌敬、杜淹、寇九珙、孔颖达、孟翻,宇文恺埋怨杨崇说:“你还是心急了,这等大事要慢慢操作,现在说出来,肯定有人会泄密。”
杨崇笑道:“师兄,我就是需要人泄密,九珙接到密报,皇甫无逸的部队要调去洛阳,说明隋军的密探已经发现了李密动兵的迹象,双方都在准备这场决战。只要消息泄露,长安的军队就不敢调走,甚至李靖都要退回关中,如果李渊起兵,就会增加难度。”
“李渊起兵。”宇文恺恍然大悟,杨崇一直以李渊为假想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宇文恺低声问道:“你有把握吗?”
杨崇的回答脱口而出:“李渊和宇文士及讨论过此事。”
正在喝茶的杜淹手一晃,水泼得一地,倒不是李渊要谋反这件事吓住了杜淹,而是杨崇准确地说出和李渊商量的人是宇文士及让杜淹吃惊,这说明杨崇的眼线就在两人身边,要不然杨崇上哪知道这件事。孟翻和寇九珙互相看了一眼,但是都无法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对方是否清楚此事,杨崇的情报系统还有姜龙、天弃,不好说。
西域总管府在鱼俱罗的大军回到酒泉,便开始像个机器一样转动起来,武器、粮食开始往贺兰山和会宁镇运送,信使不停地往返于各郡。郝瑗没有见到杨崇的面,但是河西商行同意用食盐、牛羊换茶叶,至少是个好兆头,没有让郝瑗空跑一趟。
统叶护来到张掖,和杨崇谈了半天,就达成了贸易协定,带着大批的日用品和高昌的三万斤铁满意而归;吐谷浑的使者伏顺递上认罪书后,便立即被允许和海西郡、河源郡开展榨场贸易,认罪书和两匹伏允献上的青海龙驹被送往长安。
至元道长和虞绰把蝌蚪文翻译出来了,两人没有讨论,各自翻译得差不多,杨崇看到第一句话就屏住了呼吸。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这是中华预言界的奇书《推背图》,杨崇在网络上看过,更是听一些喜欢玄学的文物同行评论过;杨崇再往下看,许多段落依稀熟悉,但是也有一半的段落没见过。说明历史上传说宋代做了许多假的《推背图》一事是真的,传到金圣叹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真本,说不定金圣叹也挥笔改了一趟。
穿越千年的事情都能发生,杨崇对《推背图》的作用和真伪都不感兴趣,退一万步说,这本书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出现,符合以后的历史走向,那么命中注定的改朝换代又何必去担心烦神,还不如等会去和元袭人聊聊天,看乐谱方面有无进展。
伏允的认罪书送达长安的时候,河西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遍长安,卫玄在留守司暴跳如雷,杨崇一个月前的猜测全部被证实。杜伏威斩杀了虎牙郎将公孙上哲,硬把陈棱打回了江都;李密在瓦岗军中单独建立蒲山营,反复在阳城到洛阳之间活动,拔掉了一个又一个的沿途官府。
到长安来调配物资的屈突通形容洛阳是大战前的平静,李密一旦动手,必定是出人意料、石破天惊;卫玄给韦节、韦圆照、刘权、屈突盖去信,希望几个人能在西域发挥作用,牵制杨崇,但是都石沉大海,不要说回信,连送信的人都没有回来。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杨崇肯定会出兵长安,就连中枢都为此来信询问。
骨仪和阴世师看着卫玄是一言不发,五年的时间,杨崇终于被卫玄逼到了准备扯旗造反的地步,如果时光倒退,就让杨崇在高昌郡做一个土皇帝多好。韦节等人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不表态,杨崇要是失败了,大不了是个失职的罪名;大隋倘若倒了,便跟着杨崇去开拓一个新的时代。
门外一阵喧哗,代王杨侑独自走了进来,对着三人说:“我感觉有些奇怪,杨崇派人送贡品的时候,给我带来一张很漂亮的地毯,给二哥带了一匹雪青马,什么都没给大哥带。”
阴世师一个激灵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有些慌张地说:“快,卫公,赶快给洛阳送信,李密要动手了。杨崇是认为,给燕王杨倓的礼物根本送不到江都,不如不送。”
卫玄怒道:“大将军,你对杨崇太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