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杨崇和孟翻的猜测,归鸟和侯莫陈乂都出身于士族,同时都是武林高手,应该是旧识;否则以归鸟的性格,不会与赤金突厥合作。中枢这次北上,没有到太原巡查,而是直接从河北进入并州,灵丘正好是途经之地;杨崇和文武商议,都认为不会是随意寻找的路线,很可能侯莫陈乂的秘密已经被发现。
凌敬认为,如果河西军拿下沃野镇,吸引了突厥的大军,不排除杨广会和始毕可汗谈条件,让河西军在沃野镇独立支撑,直到河西军败亡的那一刻。杨崇不同意说:“北击突厥,当中有让杨广舍不得的收复沃野镇的虚名,中枢很可能怕我在其中做文章,所以要有所动作,证明一切都是中枢和圣天子的安排,让世人信服的动作,最简单莫过于杀一个突厥重臣史蜀胡悉。”
杀了史蜀胡悉,怎么可能?鱼俱罗和凌敬等人都认为杨崇的想法非所思议,不过都晓得杨崇在中原有一个情报网,以为杨崇另有情报来源。鱼俱罗思考着说:“如果这样,始毕可汗必定要有所动作,否则他在突厥内部的威望就会一落千丈,突厥人讲究以牙还牙,一定会骚扰雁门等地。五原是咄苾的地盘,他的心思和我们一样,肯定会借着战事的名义不出兵,我们可以先进驻五原郡,再做攻击沃野镇的试探。”
机会就在眼前,杨崇立即让鱼俱罗安排大军出征,派索延寿、破六韩拔魁两人统帅本部五千骑开始前突,清理大军前进的道路。突厥五原牙旗果然立即开始后撤,放弃了在边界的所有据点,等杨崇、鱼俱罗大军到达五原郡的时候,突厥人早跑得无影无踪。
五原郡,就是鱼俱罗原来担任总管的丰州,大业三年改为五原郡,领九原、安化、永丰三县,有两千三百三十户,驻军三千五百人。边关住户多位镇户,世代相传,纵使有裴矩的公文,但是面对鱼俱罗这位老上司和一万五千的河西军,没人愿意给自己找不痛快,郡治九原县打开了城门,守将王岱称病不出。
杨崇晓得,王岱在杨义臣手下也是猛将,只是被一帮上司捉弄怕了,只是让尉文通和索延寿分取安化、永丰两县,自己呆在九原不走。鱼俱罗好奇问道:“杨崇,你某非想占据五原郡不走?”
杨崇失笑道:“我不走干什么,现在只是歇歇脚,等马邑、雁门的消息,看史蜀胡悉和裴矩哪个把对方玩死。”
鱼俱罗和凌敬等人都是一愣,史蜀胡悉和裴矩之间会出这种事,但是杨崇的眼界众人见过,就将信将疑地等下去,乐得原以为要打仗的士卒整天在军营里高歌。仅仅过了三天,马邑传来消息,裴矩杀了史蜀胡悉,圣天子杨广给始毕可汗下诏说,史蜀胡悉突然率领部落投奔大隋,为了和始毕可汗的友谊,大隋忍痛杀了史蜀胡悉。
这是赤裸裸的示威,圣天子杨广依旧是气盖河山,一句话,我就是杀了史蜀胡悉,你始毕可汗准备怎么办?杨崇立即让鱼俱罗通知王岱,要加强防守,突厥人很快会打过来。王岱的病迅速好了,跑来问杨崇:“河西军准备去哪里?”
杨崇等人正在大帐内对着地图商议,杨崇在地图上比划着说:“你我都清楚,杀了史蜀胡悉是开战的誓言。如果突厥人没反应,我就开始进攻沃野镇;如果始毕可汗全军杀来,我就准备救援雁门。”
始毕可汗除了发誓不再到隋朝进贡朝见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举动,杨崇在中枢的催促下,向沃野镇发动了进攻,乌加河北的城堡根本没做抵抗,就直接甩给了杨崇,一千突厥骑兵风驰电逝地消失在河西军的视线里。杨崇一面向雁门报捷,一面下令三军就地驻扎。
中枢接到捷报的同时,义成公主的使者也到了,始毕可汗率领二十万名骑兵南下,攻击目的就是雁门郡和杨广的车队;中枢的车队迅速驰入雁门城,齐王杨暕率领后军慢了半拍,进驻崞县。突厥大军队包围雁门郡后,一口气连续攻下雁门郡三十九座城池,只剩雁门、崞县没有攻下。
雁门城十五万军民拼死抵抗,甚至拆毁民房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齐王杨暕在崞县死战不退,明白若是弃城而逃,不管杨广最后是死是活,自己和皇位将终生无缘。雁门郡告急的快马疯狂地跑在并州的各条大路上,中枢最后传出的旨意就是勤王,诏令各郡县不惜一切发兵救驾。
杨崇得到消息,命令留在五原的阴弘燊率领一千训练过的民夫跟随王岱出发,尉文通率领三千骑从沃野镇随后衔进,自己和鱼俱罗指挥着大军撤往五原郡。咄苾先后派出三支千人骑来试探,见杨崇始终有着八千骑兵压阵,进退有序,不敢上前掩杀,眼睁睁地看着河西军撤回原地。
雁门郡激战二十余日,尉文通后发先至,一口气连克四城,斩敌三百余人,为王岱、阴弘燊和榆林的援军打开一条通路;得知突厥大军开始撤退,尉文通便决定自己守城,让王岱等人去领那份救驾的大功。始毕可汗退走后,隋军确认雁门郡外山谷中空无一人,没有突厥军队,才派出两千名骑兵追踪突厥军队到马邑,俘获突厥老弱两千人返回。
(本章完)
………………………………
第334章 雁门之围3
雁门之围一解,尉文通便退往怀远县,杨广对阴弘燊大有好感,听薛世雄说那一千民军都是训练有素,便将阴弘燊一千人和王岱的五原军队一起补充进卫军,给杨崇去了一道旨意,在五原伺机北伐,拿下沃野镇。杨崇还是很自觉的,晓得杨广遇难的时候,自己不能立功,但是杨义臣就没这么走运,再次逆了龙鳞。
杨义臣在河北大破高士达,斩了张金称,活捉了格谦,受降二十万叛军。杨广接到杨义臣捷报后,不禁叹息:“我原来没有听到盗贼发展到如此地步?贼势发展得真有这样快,杨义臣降贼真有这么多?”
站立一旁的内史侍郎虞世基心中一阵颤栗,他知道杨广不愿听到各地盗乱的奏报,每次都掩饰真情,宽慰杨广盗贼成不了气候。虞世基怕杨广责怪,转移话题说道:“盗贼都是小股势力,人数虽多但终不能成气候,不必担忧;现在杨义臣在河北几尽剿除盗贼,重臣长期在京城之外拥有重兵,很不合适,和杨崇一样,不得不防。”
杨广深以为然,河西的杨崇对自己阳奉阴违,刚刚死掉的侯莫陈乂更可气,竟然直接勾结突厥人要自己的性命;雁门郡收服后,裴蕴立即对侯莫陈乂进行了调查,除了灵武的铁厂和向突厥走私,还发现了侯莫陈乂和上谷王须拔等人在信件中商议,拥立汉王杨谅的儿子杨颢为帝。
可惜有人通风报信,侯莫陈乂逃出了雁门郡,根据义成公主的情报,侯莫陈乂和于志本死在前往上谷的半路上,被始毕可汗的亲卫狼骑所杀;王须拔脚踩两只船,既参与大隋的行动,也听从突厥的安排,始毕可汗怕的是侯莫陈乂到后,控制王须拔的力量。
杨广考虑了两天,决定下诏令杨义臣回朝,杨义臣任光禄大夫,拜授礼部尚书,二十万河北降卒全部遣散。不久,张金称、高士达的余部全都归附窦建德,河北叛军复盛。杨崇晓得杨广和中枢心思,得知屈突通胜利在望,便留下鱼俱罗和五千骑兵在五原郡,自己率大军退回怀远。
刚到怀远县,就听尉文通说,有三个人来投奔,一个是跟随杨玄感叛乱的前武贲郎将王仲伯,一个是带着儿子来的苏邕,还有一个是侯莫陈乂的侯莫陈镠。杨崇隐隐然感觉自己有莲花绽放的架势,一个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都会前来报效。
王仲伯和李密分手后,一直躲在天水,听说虞绰、孔颖达在河西,晓得杨崇不在乎这些,便辗转前来投效;扶风大乱时,苏邕带着儿子苏定方回到冀州,这次率领民军随杨义臣征战,最后却被遣散,于是听苏定方的建议,来河西碰碰运气。尉文通听杨崇说起过这对父子,干脆把两人留在怀远县等候杨崇。
杨崇对两人好言安慰,让王仲伯接替阴弘燊的职务负责民夫,安排苏邕做了尉文通的副手,尉文通手下都是山贼出身,强悍的人多,苏家父子连胜一十五人,才让众人心服口服。尉文通和凌敬佩服的是杨崇,有看准了一个,苏定方果然象第二个罗士信,少年骁勇。
侯莫陈镠其实是来送信加躲祸的,侯莫陈乂和于志本一遇到袭击,就猜到自己的凶多吉少;两人被细作盯死,已经不可能脱身,只能安排侯莫陈镠逃脱来找杨崇,就是一个意思报仇。杨崇当着尉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