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家,那是北魏皇族,论底蕴,在关陇士族中绝对排第一,放在大隋,是少数能和五姓七望相提并论的门阀;韦家,京兆翘楚,代王杨侑和齐王杨暕的支持人。这两家任一个的势力都是杨崇不能比拟的,一旦上台,弄不好皇统大战会立即爆发,真的还不如给杨崇做主。

    张原彻底想明白,便洞悉圣天子杨广为什么不敢明着对付杨崇,怕的就是给元家、韦家得利,桌上的密诏更是一把诡异的火,不但可能烧死杨崇,也可能烧死于仲文和自己。于仲文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不肯接诏书,杨崇死后,圣天子要是想平息杨崇手下大将的怒火收买人心,唯一的手段就是杀了于仲文,甚至还有自己。

    张原忍不住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酒,酒竟然是苦的,放下杯子看崔赜气定神闲,张原的嘴边泛起了微笑,咳了一声说:“大将军,崔大人,不说闲话。我问你们一句,你们打算如何应变?”

    张原是杨广和萧皇后手下一条会吠的狗,整日里张牙舞爪,也有求人的时候;于仲文占到了上风,笑道:“张公公,形势比人强,在河西,论实力,你比不过杨崇,就要适可而止,不可强求。我问你一个问题,圣天子真的想杀杨崇吗?”

    虞世南闻言不禁沉思,就见张原目瞪口呆,想了会长叹一声,拱手道:“大将军洞如观火,咱家心服了。”

    杨广怎么会杀杨崇,既然晓得杨崇有雷火丹这样的利器,一旦杀了杨崇,配方流露出来,那就是天下大乱,保不齐杨崇手下的死士就敢对杨广和皇族下手,就冲这个,杨广也只是希望吓住杨崇。于仲文宦海沉浮、战功彪炳,靠的不是运气,是眼光和智慧,张原放得下面子,装一个笨人。

    多少深谋远虑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千谋万断,偶尔一个差错便饮恨黄泉,再也看不到万里江山,死不瞑目;多少平庸之辈,靠的是自知之明,集思广益,依仗着一群又一群的臭皮匠,逆转乾坤,打倒对手。张原能在杨广身边多年,靠的就是装笨,犹如藤蔓,不起眼地靠在墙上,享受着阳光。

    于仲文可惜道:“圣天子派你来,是对也不对。”

    张原哈哈一笑,解嘲道:“玄机太深,还望大将军指教。”

    于仲文突然沉下脸来说道:“张公公,你是圣天子的心腹,来到张掖必定是有所作为,与杨崇扳一扳手腕,这是对;但正因为这样,你不会把别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这就是错。天下人谁不惜命,就算死士也有死的条件,岂能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你若是抱着原有的态度,当事情变化的时候,许多人就会弃你而去。”

    张原眼中闪过惊诧,旋即一隐而逝,冷冷地说道:“大将军,你可折煞我了。在张掖,你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孤身前来,除了哀求你们,还能怎样。”

    张原的话还在敷衍,于仲文、崔赜久在朝廷,怎会不知这些伎俩?崔赜摇了摇头,径自捡了块鹿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咽下去说道:“张公公,别打马虎眼了,到这时候,你还要设陷阱,你不烦我们都腻了。说正经的,我们行得正,做得端,有些事并不想参与,不如到此为止,后面把酒言欢。”

    张原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无名火往上窜,真想霎时转身离去,但是不能,在张掖,离开了眼前两人,自己连水都搅不浑。张原望着一桌子酒菜,嘿嘿冷笑道:“二位大人真以为大隋的天要变吗?圣天子运筹帷幄,任何有歹心的人都是飞蛾扑火,与自杀无异。”

    (本章完)


………………………………

第321章 墨焯书院

    于仲文有些想揍人,大隋难怪局势危殆,一大半是这些人只想功劳,没有担当与责任心;崔赜摇头道:“张公公,无需含沙射影,我已经老了,圣天子究竟想要我们怎么做?你应该把话说明白。如果事情不成,第一个不好交代的人是你。”

    张原心下一凛,忍不住动了动身子;于仲文见张原眼神,便晓得崔赜说中实情,轻轻颔首道:“张公公适才多方试探,不外乎是考究我们的用心,其实于事无济,圣天子既然让你来找我们,自然是有足够的信心。我年事已高,早已看破世事,不管什么结局,都只能由得人家,张公公,圣天子的事还有你担着,恕于某体衰多病,不能协助。”

    张原只觉得自己脸上的肉一阵抽搐,低声道:“大将军且慢,还望指一条明路。”

    于仲文站起来,面露疲惫之色,当下指蘸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名字说:“你们既有准备,何必要老夫做替死鬼。”

    崔赜靠在椅背上,双目紧闭,似乎在回味美酒的滋味,又似乎在闭目养神,给人的感觉,于仲文写的东西与他无关;张原伸头看了名字是又慌又怕,急急用手把茶水摸开,直到看不见字。虞世基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是“拓跋搏”三个字;于仲文悠悠地说道:“杨崇的耳目遍布西域河西,我都能知道,你说杨崇会不知道吗?张公公,老夫先走了。”

    张原阻拦不住,无力地靠在椅子上,崔赜慢慢地睁开眼睛说:“张公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带二位去墨焯书院看看,顺便见见宇文恺大人。书院离酒肆不远,走过一条街就到了,那才是杨崇的精神所在。”

    三人走到墨焯书院门口,正看见诸葛颍下了马车,便一起漫步进去。书院看上去并不大,院门也不够气魄,门前连书院的牌匾都没有,看上去更象是一座幽静的宅子,丝毫没有想象中藐视天下的格调。唯一的豪气就是两扇铁门,一根根圆铁方铁乌黑发亮,镂空做成了漂亮的图案,一改豪门铁门的沉重压抑。

    但是从铁门走进去,学院里面是别有洞天。一条笔直的路通往后面的三栋教学楼,路旁笔直地种着两排胡杨,道路两侧各有一个蹴鞠球场,一些学生正在踢球;球场过去是绿草地,摆放着白色和绿色的长椅长凳,稀稀落落地坐着学子,在看书聊天。远处还有一块沙地,几个年轻人说笑着,在用木棍在沙地里比划,不知道是写字还是作画。

    教学楼前是两面影墙,岩石般的墙面透露着沧桑,厚石材的层次感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断崖;墙面中间各有一块大面积的白色墙面,分别刻着两段话,黑漆字刚劲有力,应该就是崔赜说的校训。

    四人缓缓地走过大路,望着学生们活泼的劲头,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工匠的学校就是和国子监那些地方不一样。三人走近影墙,望着左面墙上的一段字都愣住了,墙上刻着:“中华者,中国也,根在中原,叶散四方。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

    诸葛颍、张原、虞世南都是博学之人,饱读史书,当然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就是说中华的根基在中原,四方的地区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觉归属于中国的,都可以算作中华。三人心惊的是这段话更深处的含义,这个中华的概念不仅超越了汉人的概念,更牵扯到无数往事。

    大隋以前数百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内迁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成为一个政权能否位居中华正统,被社会舆论承认合法存在的潜在标准。因此,内迁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

    鲜卑拓跋氏自述为黄帝之裔,鲜卑宇文氏自述为炎帝之裔;铁弗匈奴勃勃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强调自己的夏王室血统而称所建政权为夏等;甚至远在漠北的柔然,强盛之时也曾自号“皇芮”,宣称以“光复中华”为己任。至于“舜为东夷之人”、“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西夷”等语,亦常出于胡族君王之口,力求一份正统的底气。

    没有这种理念的胡族,纵使一时兵强马壮,席卷中原,顶多也就是杀人放火,到处蹂躏抢掠一番,最终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只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担心不仅仅局限于汉人,各族在长期战争中的仇恨让人割舍不下,即使作为胜利的一族都时时担心天翻地覆。

    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崔宏、崔浩父子认为统一在各方面符合民众的愿望,全力支持北魏拓跋氏,最后北魏是一举控制了北方,崔浩却因国史之狱被夷九族。就是因为拓跋氏明白,某一胡族即使占据统治地位,汉族依旧在人数上占优势,在经济和文化的水平上更是有明显的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