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一定的,有代王做宣传,对销量是有好处的。”大伙哄笑声中,刘炫若有所思地对诸葛颍说:“我听崔赜来信说,杨崇还口述了一部志怪传奇,名字叫《江湖记》,讲的都是江湖武林的事,崔赜赞许是有史以来第一俗文,读出来老幼皆懂。老友,你去了不妨也看看,杨崇那性子要写完不知道何年马月,先让他整理第一卷来。”
诸葛颍还没来得及答话,虞世南抢着说道:“这件事交给我。”
众人都笑了起来,做学问的人就是这样,别的不关注,在意的就是文章和新书。卫玄等人暗叫厉害,刘炫一句游说的话没说,就在大伙眼里竖起杨崇闲得发慌的景象;杨崇手握十郡,家中产业巨大,还闲得去写志怪传奇,哪有半点准备造反的可能。
笑声中,顾彪装作随意说道:“现在最难办的还是河东,樊子盖曾在汾水以北烧毁村,投降的叛军全被坑杀,虽然有柴保昌等人游说,各路叛军还在等待着毋端儿和李渊的大战结果。李渊连续两次堵截,都被毋端儿杀出重围,退入雕阴郡,估计唐国公最多只能把毋端儿逼到草原上。”
顾彪话里话外都是暗指毋端儿身后有人,一时无人作答,这是不能捅破的一张纸,随口说都不行。就象杨崇,只有在获得有人算计他的证据,才能向长安套了说法;毋端儿要是被李渊灭了,拿到口供物证,长安就能理直气壮地指责杨崇,现在,还是各自把话闷在心里。
刘炫笑笑告辞;就在刘炫走出长亭外戒备圈的时候,就看见两辆马车匆匆忙忙而来,是兵部侍郎元无竭和赵国公独狐篡。两人几乎是跳下马车,一路快步到长亭里面,元无竭递给卫玄一份公文说:“雕阴城下,刘苗王和雕阴府军的联军被毋端儿击败,阵亡五千人,奏章说洛河水被染红,匈奴人全逃走。”
顾彪不屑地说:“一战而已,不需要紧张。”
元无竭冷声说道:“鱼河堡若失,长城、城池便尽在敌手,关中东部及黄河与洛河之间都变成战场,怎能轻视?你们不是一直担心杨崇吗,如果此刻河西军从贺兰山杀出;或者毋端儿扫平雕阴到贺兰山沿途,你们说会怎样?”
元无竭也是气坏了,干脆把卫玄等人的疑心全部说透,卫玄不慌不忙地问道:“唐国公的大军在那里?”
独狐篡急忙说道:“唐国公已到延福县,问题是刘苗王的人走了,唐国公不过九千多人,毋端儿手下都是精兵,不可大意。张瑾、阴世师两位大将军都催卫公火速前去商议,说时间紧迫。”
卫玄只能起身告辞,和独狐篡、元无竭离去;代王杨侑问韦节:“李渊会败吗?”
众人沧然,连代王杨侑都在替李渊担心,长安和中枢主事者的信心从何而来,后面只谈风月,喝酒吃饭的速度快了很多,半个多时辰便结束了宴席,李伟节送张原三人去驿馆住下,三人洗了个澡,早早地睡下休息,诸葛颍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不容易。
第二天一早,李伟节便匆匆跑来,说卫玄请三人去尚书台,诸葛颍不悦道:“我们急着去河西,不能参与长安的政事。”
李伟节苦着脸说:“凌晨送来的战报,李渊和雕阴郡合围毋端儿,延安刘迦论与嵇胡刘鹞子两军突然杀到,我军大败,鱼河堡失守。叛军留刘鹞子守鱼河堡,分两路杀向延安郡和吕梁山。”
很明显,毋端儿的叛军一路向西,就是因为有两路援军在雕阴郡附近,给李渊设了一个陷阱,现在李渊兵败,隋军短时间内在附近根本无法集中大规模的部队,只能寄希望于毋端儿自己出错。三人只能赶往尚书台,途中李伟节说了卫玄的打算,希望诸葛颍说服杨崇,让郭荣抽调兵力收复雕阴郡。
张原暗暗叹息,其实张瑾早就上了奏章,建议要杨崇把毋端儿一伙当流民弄去河西,开价一万套盔甲,可是卫玄和宇文述死死不答应,现在倒好,还要增兵。雕阴郡可不是河东地区,毋端儿要真是杨崇的手下,从贺兰山出兵增援不过两三天的功夫,沿途郡县根本没有挡住杨崇骑兵的可能。
卫玄已经没有退路,所以根本不考虑和杨崇做政治交易,派出右御卫大将军张瑾和右侯卫大将军郭荣两路出兵增援,只是请诸葛颍拦住杨崇出兵;另外卫玄报中枢,提请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的两万大军移师太原,以防止杨崇出兵陇右或河东。加上李渊、樊子盖的军队,这次长安一动就是十万大军,诸葛颍只能摇头,和张原等人直奔河西。
(本章完)
………………………………
第317章 媪围县
诸葛颍、虞世南、张原三人从安定郡往西北,随着商队来到媪围县,刚过郡界就被武威的巡逻骑兵发现,为首的队长问清楚来意,立即派人去县城报信,一路护送到十里长亭;一名百夫长带着近百名骑兵和三名官员赶到长亭,前来接三人的车队进城。
这一百骑都是清一色的明光甲,看肤色相貌,似乎有好几个民族的人;百夫长比较年轻,礼仪很周到,恭谨地行完礼后,解释说:“媪围县是军镇,暂时没有县令,日常管理由驳马寨长史房彦藻负责,总管府司马凡大人负责规划监督,他们两人去了红水河,县里准备在那里建一个堡,最后扩建为镇。”
张原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说:“你不是一般的军官,听口音是长安人?”
石末天笑道:“回大人,我父亲是老残,我是给东家在军队里打工,被派到媪围县来协助司马大人。”
原来如此,笑珍斋掌柜的公子,恐怕在杨崇眼里也就是镀镀金,给心腹一个交代,诸葛颍问道:“媪围县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石末天答道:“红水镇是安置流民的,明年会有戍军来屯田,最后建一个戍镇,司马大人说,总管府的规划是县城一万人,红水镇两到三千人,戍镇军民加在一起三千人。驳马寨会在山中建一个驳马镇,在刚出贺兰山的地方建一个贺兰镇,都是一到两千人,只是那两个镇是否归媪围县管,还没定。”
“还没定?”诸葛颍望向东边,颔首说道:“莫非杨崇准备经营贺兰山,在山中再建一个县?”
石末天服气地说:“司马大人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汉武帝时,曾迁徙七十万灾民到河套、河西屯田,这一带潜力大着呢。杨总管认为贺兰山是塞外和塞内的一个分界点,只要把贺兰山经营好了,突厥人就无法打进陇右,骚扰边境,不光我们,就是安定、北地等郡也可以放心发展。”
虞世南有些激动,现在处处焦头烂额,很少有官员为这些事操心;张原不阴不阳地问了一句:“你们总管府说没说向中原扩张?”
石末天一副我懂的样子说:“杨总管说了,中原三年内便会战火遍地,我们只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让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强。”
“胡说什么。”一旁小宦官训斥道,简直是危言耸听,换一个地方,可以直接抓到牢里;张原摆摆手,很明显,石末天的话是杨崇授意的,那么其中必有含义,张原问道:“你算是杨崇的半个家人,杨崇有没有向你解释过这些?”
石末天坦然说道:“我们每个月都要学习天下的形势,司马大人给我们上课时分析过,东征高句丽胜利之时,就是突厥和我们大隋面对面的时刻,战事一起,就是你死我亡的局面。中原的弱点就在于民心已失,百姓不愿当兵,士族不在乎外人死活,只在乎家族利益;突厥的弱点在于联盟制,始毕可汗不敢放手一搏,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斩不尽的动乱。”
“就像毋端儿一样。”张原故意刺了一句,石末天毫不动气地说:“那是官逼民反,汉族和鲜卑的百姓被驱逐了,可是十万胡族还在吕梁山,官府为什么不管,难道他们交粮食布帛,不打家劫舍?当地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他们从哪里来的钱,哪里来的粮食维持生活?”
不仅诸葛颍三人愣住了,旁边的小太监、护卫都开始思考,樊子盖、李渊号称大捷,但是从河津到离石的现状是没有改变;石末天的两个疑问着实玄妙。虞世南小心地问道:“你说为什么?”
石末天淡定地说:“他们靠士族而活,他们是当地豪门权贵的打手和走狗,宗罗睺劫了刘苗王商队,你们猜猜是谁的货,是闻喜裴家和河东柳家的货,交易的对象就是始毕可汗手下的杨善经。”
三人无话可说,掉头走进路边的村寨,全部是新建的房子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