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仲文经验老到,看出来杨崇设立的各营都是对杨崇忠心不二的将领,是杨崇对抗各方面势力的核心;目前高昌兵源不足,将领又少,杨崇肯定暂时不会急着扩军,至于于钦章,于仲文敢断定杨崇不会记恨,连赤金突厥都能和好,杨崇不是在意私仇的人。
(本章完)
………………………………
第298章 分寸
崔赜在总管府看到长安来的邸报,手不由得一抖;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自称皇帝,建元白乌,十万乱民席卷关中。这是天下大乱的前兆,不管有多少人居心叵测,多少人造反,只要是不自称皇帝,不想着去改变年号,就是叛乱,随时能招安;一旦有人称帝,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把大隋活生生变成国与国之间的交锋,并且这样的反贼基本上是不死不休。
听到脚步声,崔赜晓得是总管杨崇回来了,杨崇和一般的高官不一样,很少呆在总管府,喜欢到各地去查看情况,常常一出去就是几天,事情全部交给自己和司空行。崔赜问过跟随杨崇的老人,得知杨崇在高昌郡的时候就是这样,甚至长时间的呆在南平城,把郡里的正常工作都丢给房玄龄和慕容息雄。
崔赜等了一会,才走到杨崇的办事房,听见杨崇正在和都功曹参军事凌敬商议武威郡的事;杨崇看见崔赜,打了声招呼,示意崔赜坐下一起商量。武威郡的事在世人眼里就是奇迹,朝廷宣布总管府下辖九郡后,杨崇并没有准备用兵,但是武威郡自己乱了起来;尤其杨玄感南阳兵败的消息传来,更是人心惶惶。
最终李轨就杀了元弘嗣、杨玄纵等人向长安投降,人头被送往长安报捷,项阳、甘豹、王雷、荆三川四人率部逃到西郡,投奔大哥马德来;杨不智死在武威,杨屈等人被高北救到张掖。面对长安的催促,杨崇没有派人去武威郡,而是直接任命李轨为郡守,谢统师为鹰击郎将,韦士政为郡丞,让他们肉烂在锅里。
让崔赜一干总管府人员赞不绝口的是,杨崇强硬地在武威郡划出一个会宁地区,利用安抚突厥降将阙度设的理由建军镇会宁戍。军镇归总管府指挥,杨崇的手一下子伸进了武威,长孙无乃是总管府派到武威郡的代表,担任长史一职,负责联络和协调物资;杨崇的用意就是武威不可靠的时候,利用会宁预警陇右对河西的企图。
会宁地处金城、西平、武威三郡边界的三角地带,在原来驿馆和集市的基础上开始建戍堡;两千七百户突厥人被规划为二十个村子,在会宁戍附近开始建村庄;总管府已经安排他们烧煤过冬,明年将发放耕牛和工具,要突厥人开荒。长安看得很清楚,中枢派原来在太原坐镇的右侯卫大将军郭荣出任金城郡守,总管陇右安定、北地、枹罕等六郡军事。
凌敬说的就是李轨和长孙无乃之间的矛盾,李轨不愿给会宁戍一万多人提供粮食,凌敬风趣地说:“李轨不愧是地头蛇,一拳打在长孙无乃的软肋上,一万人可不是小数字。不过高北适合做生意,向阙度设要了两千七百头羊,提供六十万斤的米粟,能帮突厥人撑过冬天。”
杨崇笑着说:“这样,给李轨三十匹战马,让他等价再提供点粮食给突厥人。”
凌敬和崔赜都知道,李轨对杨崇的话还是听的,杨崇擅长贸易,李轨还是想着跟在杨崇后面得点实惠的。凌敬答应一声出去了,崔赜问杨崇:“你真的能向关中提供那么多物资?我知道张掖、蒲类海和高昌都产马,但是钢铁和粮食怎么办?”
杨崇笑道:“高昌两处铁厂,伊吾一处铁厂,加在一起的钢铁产量每个月五千斤不成问题,我不过一年交两万斤;张掖的铁厂已经投产,就算铁矿石难弄,一年生产个两万斤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粮食,真不够的话,用牛羊葡萄酒和中原的商人换,河西商行与西北商行已经开始干这个事,尹山铜矿把铸钟工坊搬到了酒泉,河西各寺庙铸钟只要粮食和黄金。”
崔赜一听就明白了,牛羊都是官府放牧或征收的,商行就是中间商,换粮食是两头挣差价,不过是杨崇自己的家当,可以让出一半或大部分利润。葡萄酒、铜钟挣得是手艺钱,铜钟还好,那种不涩的葡萄酒只有杨崇的工坊能酿,张掖、敦煌一般百姓家的葡萄和葡萄酿都送到杨崇的工坊,河西商行葡萄酒的卖价是收购原料价的五到十倍。
张掖的铁厂,崔赜实地考察过,铁矿在青海郡和张掖郡之间祁连山脚下,新建的高炉供应量稳定,按照崔赜的估计,一个月能出到七八千的产量。杨崇说两万是想打在数字上埋伏,毕竟杨崇实际控制的区域只是张掖、西郡、敦煌、酒泉、伊吾;高昌郡有房玄龄和于仲文各拿一半主意,只能算半个,其他地方目前都是只会伸手的地区。
崔赜问道:“对各地的规划怎么安排?”
崔赜作为长史如此敬职,杨崇不好扫兴,斟酌着说:“我考虑第一步是鄯善郡,在蒲类海恢复青海坊,不过是官办的,租给私人,每年和盐田一样收税钱;另外让他们专门开辟一个像山丹一样的马场,总管府可以有偿的征调战马。韦圆照他们需要做的是安置好沙陀族和迁徙到鄯善郡的吐谷浑人,利用这两族的资源和汉人共存。”
崔赜明白,杨崇说到了点子上,沙陀族和迁徙到鄯善郡的吐谷浑人有两万多人,远远超过鄯善本地的九千汉人和囚徒,利用得好,就能让鄯善发展起来。杨崇这几年虽然杀人如麻,但是很奇怪,突厥、铁勒、吐谷浑、羌族等敌对部落对杨崇的看法很好,杨崇是少有不欺骗压榨他们的人。
青海收复后,拓跋羌、细封羌等六部一万两千多人,宁可离开水草肥美的青海湖,跑到伊吾去定居,就是相信杨崇能妥善地安排他们。白山铁勒更不用说,最后的四大大部落几乎是不战而降,薄落部定居伊吾柔远镇,契苾部活动在贪汗山和高昌猎人城一带,乌护部去了托克逊绿洲种安息茴香,纥骨部则全部恢复了汉人的身份,纥骨部原来的酋长李继钧甚至申请移民河西。
崔赜担心地说:“韦圆照未必能掌握好这个分寸。”
(本章完)
………………………………
第299章 大招
杨崇毫不在乎地说:“一次不行,就来两次,大隋要想控制住西域,仅仅靠囚犯和军队是不行的,不管你怎么驱赶百姓过来,人口的比例肯定远远落后于胡族,只有不断地同化他们,把羌人、匈奴人、铁勒人、吐谷浑人变成汉人,才可能长治久安。否则就算疆土开拓到波斯,或许一个变动,几年后就全部丢失了。”
另一个历史上,大唐帝国在征服西突厥后,声威远播西域、中亚,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大总管府管辖西域北境,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大总管府管辖西域南境。纵使怛逻斯之战中败北,大唐战后两年依旧出兵攻破被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国。可是安史之乱爆发,安西总管府、北庭总管府,以及镇守陇右、河西走廊地区的精兵纷纷被抽调返回内地平叛。
吐蕃趁机攻占河西走廊,切断了大唐帝国与西域的往来,并不断地向孤立无援的安西总管府和北庭总管府发起攻击。经过三十四年的战争,与唐朝友好的回鹘率军被吐蕃击败后,北庭总管府最终被吐蕃攻占,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领两千多残兵退入西州,唐朝在西域谢幕。
杨崇不赞成唐朝的无限扩张,脑海里还是自己原先生存社会的国土概念,新疆必须是中原的,否则占据新疆的外族随时都会将魔爪伸向中原,进而蚕食整个北方。崔赜打量着杨崇说:“你是不是又憋着什么大招?”
大招,杨崇摇摇头说:“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在九郡郡治都建起图书馆,书籍靠你们提供,我找人来抄,我能做的是在武威建两个造纸工坊,以后纸张算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在高昌、且末、伊吾、敦煌、张掖、武威建六个榨场,和突厥等国全面展开贸易,把贺兰山全境拿下来。”
贺兰山西边的盐场从汉代开始开发,扬名于西夏王朝,远销到陕、甘、晋、宁等地;贺兰山东面是草原,放牧的好地方。现在贺兰山西边是大隋的武威郡,东面是北地等郡,贺兰山却在突厥人手上,以至于各郡都受到威胁,草原更是变成了突厥人的牧场。
崔赜怀疑地说道:“于仲文、郭荣在东西两头,你就不感觉焦虑吗?这些规划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妆。”
杨崇满不在乎地说:“只要拿下武威,郭荣就不敢西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