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仲文身后的副将一撇嘴,小孩子有大将军重要?于仲文反倒不以为然,杨崇和于钦焘的信中都说了这件事,杨崇做过承诺,只能去遵守诺言。进城后一路上都是花灯和游玩的百姓,人人笑意昂然;一行人到了酒肆面前,杨崇带着崔开远、孟翻、元仁惠、贺兰宜、拓跋安虎、于钦章等人在阶下恭迎,于钦焘、寇九珙等商人都在后面一排。

    杨崇上前见礼,于仲文下马大笑道:“好小子,圣天子派你到高昌是找对人了,是百姓之幸,是我大隋之幸。”

    杨崇恭谨地引路说:“大将军过誉了,杨崇不敢领受。”

    于仲文与杨崇并肩走着说:“没什么好谦虚的,不错就是不错,老夫不会因为你谦虚,就少要物资。”

    众人大笑,于仲文在敦煌把郡守赵弘嗣逼得走投无路的事早就传来;敦煌郡与高昌相仿,不仅城市繁华,还有大规模的屯田营。开皇三年,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敦煌作为转运物资的要地被隋文帝杨坚看中,调原朔方总管赵仲卿出任郡守,于长城以北大兴屯田。赵仲卿死后,儿子赵弘嗣子承父业出任郡守。

    于仲文不客气地说:“粮食我在敦煌解决,战马从陇右调动,但是武器只有找你,我需要十万支箭和五千套盔甲,要铁甲,不要皮甲。”

    杨崇笑道:“没问题,不过是原来高昌国和突厥的铁甲,钦章在这里,我们的装备中没有明光甲和细鳞甲,一千套具甲已经送去长安。这样吧,我让钦章带三百具装甲骑随你出征,就算高昌出的兵吧。”

    于仲文问于钦章:“现在高昌有多少骑兵?”

    于钦章明白自家老子意思,实话实说道:“马将军投奔后,刚刚扩建为四营,马将军统领的天狼营,拓跋将军统领的南平营,谢将军统领的猎人营,守卫高昌的高昌营,每营三千人,我现在是高昌营的副将。”

    于仲文便明白,骑兵没法调,刚刚成军的部队很多地方需要训练,尤其高昌营以外三营靠着五千且末郡骑兵扩充而来,军心不够稳,战斗力都成问题。但是于仲文没办法,王威和左昆仑的队伍士气恐怕更差,只好虎着脸问道:“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抽调步兵,或是成型的骑兵,人数少一点没关系。”

    杨崇苦笑道:“重步兵营没有重甲,出征就是送死;巨弩营一旦出征,一千人就要六万支箭,剩下四万支你够不够?”

    于仲文大喜道:“那就这样说定了,一千人的巨弩营加上三百具装甲骑,四万支箭和五千套铁甲。”

    杨崇当场敲定,龙善明和于钦章统军出征,贺兰宜作为高昌郡的专使,负责两支部队的协调;于仲文暗自点头,杨崇做事果然讲究。杨崇明知道大军出征,高昌的部队再多,也不可能单独成军,仍然任命专使,就是担心部队在战斗中的损耗,和战后未必能回归高昌;贺兰宜的任务就是随时向高昌郡报告情况,为高昌郡争取最大的利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崇说笑间提起天狼寨和薛道衡的家眷一事,于仲文只能表示同意,但是申明薛道衡的家眷属于赎罪,流刑赎铜每人一百斤。这与房玄龄估计得差不多,薛家重要的人物十七人,就是一千七百斤铜;杨崇在尹山有铜矿,反倒不在意,暂时少做六十套铜甲吧。

    杨崇拿出房玄龄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请于仲文签过字后,交给于钦焘说:“这事就麻烦你了,一千七百斤铜,明天就让九珙派人送到西北商行。”

    杨崇如此顶真,于钦焘只能看着父亲于仲文,于仲文立即吩咐一名校尉,明天就陪着于仲文的管事去且末郡办理此事,把人全部带回来。说起后面战事,杨崇建议于仲文起用了两个人,金城郡的冯孝慈和且末郡的史大千。

    于仲文喟叹道:“冯孝慈、赵弘嗣都不愿出征,只能是屈突盖和刘权了,从关中带来的五千精兵留在了伊吾郡,统归屈突盖指挥。”

    杨崇只能作罢,赵弘嗣和自己一样,军政在手,北面又有突厥的威胁,不肯离开是正常的;冯孝慈的举动就耐人寻味了,或许元弘嗣来陇右就是一个错误,看似权力暴涨,实际上嫡系尽数留在山东,就等于是孤身上任。

    (本章完)
………………………………

第253章 摊牌

    二十天后,大军物资准备妥当,于仲文率军出发前往且末郡,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杨崇率南平营,送出南平城外三十里方回。薛家老小已经先一步坐着马车到了高昌,天狼寨的家眷在天狼寨老九刘大朋的护卫下在后面的路上,只是因为拖家带口,还有大批的行李,耽误了行程。

    吐鲁番商行在高昌城给薛家准备了宅子,还有两名婢女和两个仆人,薛道衡长子薛尚感激之余,带着三个弟弟,和房玄龄一起到南平城拜谢杨崇。一千七百斤铜,虽然不是小数字,但是和杨崇的有心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杨崇出仕的邀请,薛家四兄弟拒绝了,但是同意帮杨崇做事,薛尚、薛新、薛赫教书,薛左和两个侄子薛文、薛成进了吐鲁番商行。

    于仲文逗留高昌郡的时期,杨崇一直很小心,私人聚会都与姜菲一起,公开场面就带着张果老、寇九珙师徒,罗士信被调来当书童。孟翻更是死死地盯住军营,于仲文也许没这个心思,但是长安调拨的军队中谁知道有没有杀手,送别了于仲文的大军,杨崇等人总算透了一口气,把心思重新放回自己的事情中。

    杨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唐弼、凌敬摊牌,通过几个月的观察,杨崇决定招揽两人为自己,而不是为大隋效力;唐弼、凌敬十分高兴,在他们心目中,隋炀帝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坚持第二次东征高句丽,不论胜败,都是亡国的行为。杨崇发出的信号,就是要有所举动,正符合他们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理想。

    第二个是拓跋安虎,同样没问题,南平营和猎人营一样,早就快成为杨崇的私家军了,拓跋安虎只有一个条件,如果杨崇占据西域,给拓跋羌在平原上找一块居住的地方。拓跋安虎晓得杨崇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杨崇对外族极度仇视,但是对大隋境内的各族没有任何歧视,无论在买卖还是做官等其他事上,都能一视同仁,而且有办法一视同仁。杨崇则答应,让贺兰宜在吐谷浑失败的时候解救羌人,收编也行,花钱买也行。

    第三个目标是房玄龄,杨崇选择在田地县谈这件事,派人通知房玄龄,安排好工作,一起去踏青。

    二月春风似剪刀,两人坐在田埂上,感受着似有似无的微风,望着士兵和农夫耕种;田里都是一人一牛的组合,忙得有条不紊。这是杨崇和杜淹的智慧结晶,杨崇第一次想到曲柄犁的时候,连房玄龄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有杜淹在江南见过,最后画出了曲柄犁的图形;杨崇则说出了牛鼻穿环的构思,让高昌的官员百姓大为折服。

    房玄龄性情淡雅,又难得偷闲,就那么惬意地坐着,欣赏着远处的景色;杨崇指着前面的威神城说:“再过几年,威神就能设县了。”

    威神城目前只是一个镇,但是人口已经接近五千,几乎与天山县、蒲昌县的一个县人口相等,十分繁华,被誉为南平城之后的高昌第二镇。刘焯游遍高昌后,就住在这里讲学,引得高昌的士子川流不息地来请教,房玄龄笑道:“你不会真把刘老的书院设在这里吧?太偏僻。”

    杨崇微笑着说:“刘师叔名满天下,高昌太小,他做山长的书院应该在长安,至少要在凉州。”

    刘焯是靠着杨崇这个师侄才活得滋润,凭刘焯自己的力量,哪能开得起书院,地皮、房屋、书籍、日常费用,哪一样不要钱;更何况刘焯年事已高,每天讲上个把时辰的课没问题,料理一座书院很困难。除非杨崇和刘焯在一起,房玄龄身体一震,掉头望向杨崇,一字一字地说:“那是条不归路。”

    杨崇伸了个懒腰,懒洋洋地说:“如果弘农杨氏参与了皇统大战,甚至起兵,你说我能置身事外吗?”

    房玄龄把自己晓得的人想了一遍,脸色阴沉地问杨崇:“是杨玄感。”

    果然是操纵天下的宰辅之才,房玄龄就凭着杨崇一个简单的提示,就猜到了答案;杨崇点点头,目光清澈,对着房玄龄说:“不管我有没有参与,苏威裴矩他们都是不会放过我的,说实话,我怕死,不准备束手就擒。”

    房玄龄感激地望着杨崇,以杨崇的智慧和手段,完全可以等到最后,设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