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全部撤掉,不仅我,王岱和殷典明也被撤职,调回并州另用,听说是中枢的意思。”
王岱、殷典明、史大千、慕容息雄是最早的蕃兵统领,跟随杨义臣横扫青海,最后除了慕容息雄在高昌郡,其余三人在且末竟然都被解除了兵权,中枢的恨不可谓不深。杨崇露出一丝琢磨不透的笑意说:“你也可以考虑调走,回长安,或是来我这里,再不济也可以去涿郡,跟随圣天子东征高句丽,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史大千脸涨得通红,却没有出现两人想象中的站起来就走的情况,史大千最后低声说道:“我和崔君肃大人的侄女崔黛订了亲,我不能害了崔大人,现在永登坊是崔大人在负责,鱼露的味道与原来不一样,上上下下都蒙了。”
杨崇哦了一声说:“原来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大千,这个忙我帮了。你回去告诉崔君肃,任何一种鱼露都要四五个月才能变得美味,有的甚至要一两年,只要把做好的鱼露多放上几个月就行了。”
“啊。”史大千真是被杨崇吓住了:“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我还能骗你。青海坊的鱼露是青海坊还没开业就开始制作了,最快的一批也是青海坊开业三个多月以后才能食用。”杨崇说着,似乎藏不住话:“杨义臣走的时候,把所有开始制作的鱼露都送到了高昌来,你们蒲类海最起码在今年是不可能做出鱼露了,秋冬天鱼露摆放的时间要更长一点,当然味道会更鲜美。”
史大千把这些事从头到尾一想,面露惊悚地说:“你们不是给李景挖了一个坑吗?”
杨崇点点头说:“李景现在是骑虎难下,杨恭仁若是不肯放弃股份,李景还有一点回旋的余地,现在他按照中枢的意思大动干戈,你以为弘农杨氏会被吓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态度。你现在什么都别想,在高昌郡玩上几天,带着秘方回去交差;今天你就住在南平城,等会叫拓跋安虎陪你逛逛,中午我在府里设宴给你接风。”
史大千知道杨崇很忙,跟着苗允出去了,杨崇吩咐寇九珙把梁硕、关谨请到书房,杨燕泡了茶送进来;杨燕是杨横的妹妹,和另一个买来的丫鬟翠屏是姜菲特地从长安带来的人。杨崇与梁硕互说久仰后就问道:“梁兄不知能在高昌郡盘桓多久,我准备安排你去高昌城和尹山铜矿再看看,梁江现在是铜矿的负责人,走不开。”
梁硕晓得杨崇是听说自己和刘焯见面的过程,不愿勉强,于是笑道:“我此次来,主要是想在高昌郡谋一个职位,不知道大人能否安排?”
梁硕如此主动,让杨崇感觉节奏不对,自己可是和梁江写信邀请过,梁硕一直没答应;杨崇微笑着问道:“梁兄,你就称呼我杨崇吧,我想知道,你为什么突然如此果断?”
梁硕施礼道:“大人抬爱,不过尊卑有序,我不敢过界。我是看南平城和扜泥城的现状,感觉自己可以一显身手。”
梁硕虽说表现得低声下气,但是骨子里的傲还是依然可见,杨崇并不以为是错,梁硕真要是点头哈腰,那和杨二那个酒店管事有什么差别。杨崇转而问关谨:“关先生意下如何?”
关谨起身说道:“在下是受人所托而来,大人和梁兄先说。”
关谨说完退出书房,杨崇玩味地问梁硕:“梁兄可知关先生所来何为?”
梁硕明白这就是面试,肃容说:“关谨和武威大豪李轨关系甚密,想必是受李轨所托。李轨在武威号称万家生佛,少读经书,颇有智辩,李家是武威第一粮户,李轨又喜好周济别人,受到郡人称赞推崇。听说李轨有志于军旅,所想莫过于从军和粮食买卖两事。”
杨崇立刻断定,这个李轨就是后来的反王李轨,借助于突厥的势力割据河西之地,建国大凉,最后兵败于唐朝。李轨此刻有志于军旅,绝不是想建功立业,最多是想改变商籍的身份;杨崇忽然觉得自己不能看轻这些历史上的枭雄,或许李轨眼光不错,看出大隋局势的隐患,想预先接触军队。
梁硕猜不到杨崇在想什么,但是有个奇怪的感觉,杨崇似乎很熟悉李轨,没有听到一个陌生名字的漠然反应。杨崇霎那间拿定主意说:“南平城是一个上镇,戍主一职目前是我兼任,你就暂时就任南平城戍主,早晚也好请教。”
戍主不是很高的官职,但是从原先杨崇亲自兼任就可以看出这位置的重要性,梁硕急忙离座叩谢。
(本章完)
………………………………
第229章 北击铁勒 1
关谨再进来的时候是满面笑容,和梁硕一副谋士的样子不同,关谨的举止中有着那么一点点的江湖气息。关谨确实是受李轨委托前来,杨义臣回长安路过武威的时候,给人看了瘊子甲,李轨动了心思;关谨说完原由,笑着说:“李大郎愿意出一万两千贯,买一副和杨都护一样的盔甲。”
杨崇带笑不笑地说:“我就缺这一万两千贯?”
关谨急忙俯下半个身子说:“大人言重了。李大郎知道大人爱民如子,自己掏钱从关中等地源源不断地运来粮食,李大郎愿意共襄盛举,把一万两千贯全部买粮运到高昌,大约六十万斤米粟。”
杨崇毫不客气地说:“四十万斤米,二十万斤粟,在南平城交货。”
现在一斤粟已经涨到五文钱,一斤米涨到二十五文,后面还会涨价,杨崇只能当机立断;关谨点点头,杨崇留了一千贯做运费,是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做官的人吗,和平民做生意总要捣点巧。杨崇见关谨同意,满意地说:“李轨不愧是粮商,等生意结束的时候,我送你和李轨一人一匹龟兹马,算做高昌百姓的酬谢。”
一匹龟兹马要值两三百贯,关谨脸色一正,晓得自己想歪了,起身施礼道:“多谢大人。”
得知梁硕留下来做官,关谨贺喜了一番,便告辞赶回武威复命,杨崇示意寇九珙坐下说:“你们猜猜,李轨为什么要买瘊子甲?”
寇九珙想了想说:“梁大人说了,李轨想从伍,一万两千贯至少可以买个伍佰长,他就算再羡慕瘊子甲,也不应该急于做成这笔生意,连价都不还。”
梁硕谨慎地说道:“武将都喜欢宝甲,或许李轨是准备送给哪个将领,做晋身之用。”
杨崇赞赏地说:“再猜猜,送给谁?”
梁硕和寇九珙愣住了,这范围可太大了,梁硕试着问道:“莫非大人心中有目标?”
杨崇点点头说:“我们可以做个猜测,如果是想在军中出人头地,李轨直接向我开口求个官职,岂不是更方便;假如李轨只想留在武威,进入军队是为了改变身份,那么李轨号称万家生佛,在武威名望不小,根本不需要如此厚礼。所以我估计,李轨送礼的对象不在陇右,不是长安就在塞北。”
梁硕动容道:“大人的意思,李轨和塞外有联系?”
杨崇平静地说:“始毕可汗雄心勃勃,思贤如渴,塞北未必不是一个好去处。我们拭目以待,李轨要是只在武威鹰扬府图个虚名,目标就是塞北;否则就应该挟着宝甲,去长安洛阳某一个更高的出路。”
史大千玩了几天,参加完杨崇的婚礼,就带着礼物回且末郡复命;杨崇和姜菲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冯齐整、张果老分别作为双方的长辈出席了仪式,高昌士族的送礼被杨崇拒绝了,杨崇要求他们资助在高昌图书馆边上,办了一个给穷人孩子读书的学堂,每年招生五十人。随后吐鲁番商行的大掌柜姜夺押着一批山羊皮和马匹回了长安,商行的负责人换成了杨崇原来的护卫寇九珙。
至于朝廷派来的几位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柳崇礼、骑曹参军事裴勣未出长安就递了辞呈;高颎病逝了,功曹参军事高盛道丁忧三年,向高昌郡递了辞呈;只有仓曹参军事贺兰宜前来高昌报道。贺兰宜对官府内府的争斗不感兴趣,他在意的是王挺的那匹枣红马,晓得自己以前和杨崇没有交集,就找认识的于钦章讨教。
于钦章毫不在意地说:“杨大哥有的是好马,等会我和你一起去见他,让他送你一匹。不过我警告你,杨大哥对钱财、权势不是很计较,但是对阳奉阴违和军队的规矩看得十分重,你可千万别自作聪明,有事就来告诉我。”
贺兰宜讪笑道:“兄弟,我可不是高盛道,也不是关中四霸,我来只是混个履历,若是能跟在杨崇后面混个功劳,那是最好。”
于钦章真的找了个机会和杨崇一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