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开远做官几十年,怎会看不懂这个,只是高颎前往柳婆城的时候,希望崔开远能找到杨崇执政上的弱点;所以崔开远只能紧接着说:“大人,独狐家经营葡萄酒,独孤开彻应该避嫌,否则独狐家利用强大的靠山,对同行的打压局面一出现,高昌不乱已经是谢天谢地,很难谈到收税。”
杨崇顿时一脸的凝重,崔开远的担心话说重了,用意就是要杨崇撤掉独孤开彻;杨崇不慌不忙解释道:“高昌郡百废待兴,郡守府各曹到现在都没有配齐,合格的官员远远不够,我已经托高相回去联系了,再增调一些官员过来。崔大人不用担忧,我们就静待发展,或许形势不像我们估计的那么悲观。”
杨崇的话听上去真心实意,崔开远明白,自己是小看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各曹没有配齐,是杨崇希望手下心腹大权独揽,减少方方面面牵制;否则高昌国那么多做过高官的人,难道没有一个合适,高颎带来一份大佬们拟的名单,据说杨崇连看都没看,就一口回绝了。就是柳威明等人都感觉像是后娘养的,来高昌不是做官,而是被发配到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
高昌郡军政两界的要员,都对士族另眼相看,虽然有些高昌士族做了官,但是想要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就不得不依靠家族在商务上的牵线搭桥,不是生意伙伴,就无法得到信任。唯一让崔开远认可的,就是保甲制,有保长、甲长的配合,清查户籍、征收租调和徭役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崔开远晓得,中枢调自己过来,有接替杨崇郡守的打算在里面,原以为杨崇没有执政的经验,又是个刺头,想在高昌经济瘫痪时把杨崇拿下,让自己顶上去。可崔开远不得不承认高昌现在的经济走上了正规,高昌国的影响几乎消失殆尽,这也是高颎临走时,一再关照要支持杨崇工作的原因。
杨崇斯斯文文地吃着汤包,不时蘸点醋,崔开远陷入了沉默,杨崇并不着急,不论谈的是公事还是私事,自己都耗得起。作为穿越人士,杨崇对做大隋的官认同感极差,不像后世只要做了公务员,一辈子都有薪水拿,所以杨崇一直抱着打工的态度,你请我一天,我做一天的事,态度端正,绝对对得起这份俸禄。
场面有些冷,崔开远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表达办法,只好拿起筷子,继续品尝汤包,饿肚子的人看不得别人吃东西;两笼汤包消灭完,杨崇又让上了两碗豆腐羹,自己和崔开远一人一碗。崔开远总算明白杨崇的意思了,就是在等自己先说,不过想想也是,自己一大早跑来,不可能是串门子。
崔开远等早饭结束,捧上茶后,问道:“大人为何不喜欢使用高昌本地的官员,他们都是汉人,语言和理解上不存在障碍。”
也是崔开远的年纪在这里,换一个人,不用杨崇吩咐,寇九珙就开始赶人;杨崇微微一笑说:“他们值得信任吗?张家到灭门都没有臣服,史家和北面一再勾结,其他士族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其实我理解,高昌郡面对多族威胁,安全感差,资源又少,还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卡住喉咙,有想法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带到政府里来。”
崔开远有些头疼,杨崇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进政府的必须是清白的,谁安排谁负责;如果自己按照众人的意思提了,将来出了事,就是自己的责任。崔开远明白,杨崇大胜铁勒人,在高昌的威望直线上升,现在自己和高颎是无能为力,只能等中枢的意见。
(本章完)
………………………………
第217章 其心当诛
中枢的重臣们脸色相当难看,隋炀帝杨广是虚荣心得到满足,仙头王马重被赶上了高原,高昌郡挫败了一次铁勒人的攻击,无不显示出杨广的识人能力。于仲文等一般大将军兴高采烈,最不受中枢待见的杨义臣、杨崇在西域获胜,说明段文振的思路是对的,打仗是兵部的事,让闲杂等人走开。
柳威明还是上书告了杨崇破甲换战马的事,杨义臣和高颎都证明杨崇是上报的,认为杨崇没做错,苏威等人还是不肯放过;裴矩更是指出杨崇在高昌能新建铁厂,是侵吞了归鸟的情报,其罪当诛,其心当诛。
这次段文振是真的按耐不住,怒斥道:“邯川戍一役后,你说归鸟没和杨崇接触,拿回来的纸是糊弄朝廷,蒙混过关;现在又说杨崇侵吞了资料,到底哪句话是真的,难怪岁寒堂和塞北的情报网如同虚设。”
裴矩狡辩道:“我还不是根据不断发现的线索做出判断,有时候情报不准难免有误。”
观王杨雄摆手说道:“杨崇铁厂里的工匠都是武川铁厂出来的和高昌郡本地人,赵国公问过交换到玻璃坊的工匠,他们原本就是龟兹那边铁厂的工匠。杨崇曾上书要改造铁厂,只不过股东们没同意,所以第一套图纸出来就停止了,后面没有继续。”
纳言杨达见辩论半天没效果,坐在椅子上无奈地问对面的宇文述:“许国公,你看西域的人员怎么安排?”
原来由于宇文述站在苏威一方,中枢有个备案,让刘权取代杨义臣、崔开远取代杨崇,现在还可以实施,问题是要给杨义臣、杨崇一个去处。宇文述自然死活不愿回答,这种出头鸟不做也罢;苏威不甘心谋划中途而废,却无法提出应对,安置杨义臣这样的大人物岂是一个宰相能说的,苏威能做的就是杨广询问的时候,能够提供参考的意见。
见都不吱声,坐在正中的隋炀帝杨广提了个方案:“诏取消西域都护府,调杨义臣回洛阳任礼部尚书,刘权出任青海郡郡守,下辖原来的河源、西海三郡;李景为且末郡守,下辖原且末郡和蒲类海;扜泥城划到高昌郡,还是杨崇担任郡守;李渊调任卫尉,屈突盖担任伊吾郡守。至于破损战利品换战马的事,就不要计较了。”
杨广这是个大手笔,撤销西域都护府,就是向西突厥和吐谷浑表示战事已经结束,从六郡改为四郡是对前线的整合,形成青海郡对峙吐谷浑、高昌郡面对东西突厥、且末郡保持与康国的通道、伊吾郡对东突厥的局面。杨义臣和李渊同时调回,是对中枢和西域都护府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
李景原是右武卫大将军,攻打吐谷浑后晋升为光禄大夫,赏赐六十个奴婢,两千匹丝绸;隋炀帝杨广车驾西行天水的时候,特批李景坐在齐王杨暕之前。只是在陇川宫,隋炀帝杨广要大规模狩猎,李景和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不满,被人告了黑状,郭衍被夺去军权,李景被罢免。此次东征前,李景刚刚官复原职,转眼就被调到西域。
虞世基暗暗得意,让杨义臣去职是他的功劳,虞世基只对杨广说了一句话:“杨义臣长期拥兵在外不合适。”
至于留下杨崇,调走李渊的原因,虞世基更清楚,刘焯和杨崇编写的《三字经》已经流传出来,被很多私塾先生当成了识字课本,就是元德太子杨昭的三个儿子杨侑、杨侗、杨倓都在读这本书。高颎在奏章中说高昌正在推广《三字经》,杨崇还在高昌城和南平城建了两座图书馆,这都是恢复汉化的手段,李渊在伊吾郡就缺乏这种远见。
观王杨雄问道:“原礼部尚书杨玄感如何安排?”
隋炀帝杨广早有筹划,答道:“长孙炽现在在洛阳病重,先让杨玄感接任民部尚书。”
隋炀帝前来扬州江都宫时,长孙炽留守东都洛阳,以民部尚书摄左候卫将军事,和卫玄坐镇长安无二。观王杨雄明白杨广的意思,不管长孙炽病情如何,以后能不能好,民部尚书的位置不能空悬,征伐高句丽有太多的事情要协调,必须有一个接手的人。
苏威没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只能在郡守下面做文章,好在隋炀帝支持制衡,给了苏威一丝心灵补偿,一下子给高昌郡派了六位参军事,分别是功曹参军事高盛道、仓曹参军事贺兰宜、兵曹参军事柳崇礼、骑曹参军事裴勣、铠曹参军事元仁惠、士曹参军事王挺。麦铁杖撇撇嘴,小儿寒气的举动;柳崇礼、裴勣,还有史万岁的弟弟史万宝,与唐国公李渊的堂弟李神通是好友,合称关中四霸。
杜淹得知名单,特地跑了一趟南平城。杜淹清楚,自己现在和杨崇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具荣,一损具损;杜淹见了杨崇就说:“杨崇,你可要小心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崔开远和高盛道都是有资格担任郡守的人,一个做都功曹,一个做功曹参军事,这可是诚心的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