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者荣耀-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家和秃发家其实都出自拓跋一族,长风车行的贸易在高昌一直靠秃发家照应,现在看,元家是想另起炉灶,与杨崇勾结。秃发昌暠没好气地说:“同行是冤家,我和独孤兄弟认识干什么。你关心一下,吐鲁番商行和长风车行有什么生意。”

    秃发库林想了想说:“有。我听说郡里要定制三千套棉袄,吐鲁番商行吃不下,已经决定外包给其他工坊,这事由米顺负责。”

    在高昌士族愤怒、惊愕、担心的状态下,杨崇的第一个红包由米顺发放,让米顺说不出的畅快,杨崇是个守诺的人,给的录事参军事职位不低,还有领兵的实权。上上下没有对他另眼看待,现在没有人计较他当年的事,隐隐约约的卧底经历让米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在高昌城变成一种传奇。

    其他八位卧底仅仅是因为一时犹豫错过了机会,在多轮审查写完材料后,已经被打发回长安;米顺清楚,裴矩在军队里没有根基,八个人以后很难有掌握实权的机会,弄不好还会再次被派出去做卧底。

    杨崇用从张家抄到的布匹和棉花,在各家工坊定制三千套棉袄,只要求快,简直就是送钱上门,龙家、秃发家、强家、阚家、鄯家都是全力以赴,只有麴家以订单安排不过来拒绝了。杨崇怕官府速度不够快,另外安排姜夺、王伏、敬盘陀带人去扜泥城收购了各式棉衣上千件和一车长安的白酒,运到罗漫山交易,在刘弘基的帮助下,换回来两百匹马。

    随后,高昌郡送到一千五百件棉衣,只要了五十匹马和一百头牛羊,突厥人也不是傻子,姜夺是雪中送炭,又是郡守大人的生意,差别总是有的。第一批一百多户突厥人住进笃进戍附近的横截城和无半城后,突厥两个部落头领索延寿、高北特地在戴胄的陪同下来了一趟南平,询问杨崇整个详细的安置计划。

    杨崇明说,天山县将先建六戍,由戍成县,突厥人在短时间内只能屯田,或放牧;不过杨崇同意突厥一百户贵族和一百户工匠到南平城居住,一百户老弱到蒲昌县居住,如何鉴定身份由戴胄负责。

    戴胄松了口气,说实话,戴胄心中一直对安置三千多突厥人没底,杨崇现在代表郡里把贵族、老弱、工匠三百户接过去,足有一千多人,替天山县分解了压力。剩下的两千多人都是可以成军的,无论安置在戍堡还是城堡都没问题。

    杨崇的一连串动作让高昌人目瞪口呆,眼看着能得到好处,各县转眼就能成型,高昌境内一时无人敢吱声,但是鄯善、伊吾的士族和官方的奏章随后大量地涌入长安。长安城传遍了杨崇在高昌大开杀戒的流言,上任三日内杀了近两千人,把高昌第一士族张氏连根拔起,这是何等的魄力和手腕,嫉妒羡慕恨的人无不愤懑。

    (本章完)
………………………………

第196章 搞笑的中枢

    苏威在尚书省看见杨崇奏章几乎气得昏厥,至于杨义臣的证词,在苏威的想法中自然是蛇鼠一窝,两杨抄了张氏的财物一起分钱。御史们也是这个看法,弹劾杨义臣和杨崇的奏章每日增加,摞起来就象一座小山,可是观王杨雄和纳言杨达就是不同意把奏章呈给隋炀帝杨广,这些天的批复全部是留中,意思就是暂时不管。

    等看到伊吾郡守李渊、鄯善郡守皇甫绾又来奏章,说杨崇在强行迁民,建造蒲昌县,苏威再也坐不住了,急忙召集中枢的各位大臣商量。宇文述轻飘飘地把皇甫绾的奏章扔到一旁,不屑地说:“皇甫绾呆在扜泥城干什么,他应该尽快去蒲类海,高昌郡上面有西域都护府,要他操什么心。”

    杨崇在奏章上说宇文成都平叛居首功,皇甫绾表示异议,一直到现在都没结论,难怪宇文述不高兴;裴矩不阴不阳地说:“杨崇的说法太荒唐,为什么他一到高昌,就有人作乱;现在百姓大量迁移,难道是自愿的,一旦造成民不聊生,动摇根基。”

    虞世基对这些奏章看得很仔细,笑道:“裴公,迁去的是原来张家自我赎身的奴仆和入籍的外国人,你要是同意长安城的波斯人入籍,哪怕是到河西去,他们都跑得比兔子还快。对了,裴公,那个米顺到底是不是岁寒堂的卧底,杨崇可说是米顺提供的消息,已经任命米顺为高昌郡录事参军事。听说杨崇身边的书吏王君愕是你的学生,杨崇还真是择才而用。”

    裴矩的脸顿时气得铁青,米顺那个没骨头的东西就是该死,几个人一看便晓得,米顺还真是岁寒堂的人。苏威算看出来了,圣天子杨广急着回洛阳,准备实施东征的大计,对西域的局势都认为,只要杨义臣不求援,就什么事都没有。苏威只好提议一起去见杨广,没想到杨广听了都乐起来了,示意早到的杨雄、段文振、卫玄说话。

    等卫玄等人说完,苏威肺都气炸了,原来杨崇派张果老混在八百里快骑中回到长安,找到观王杨雄呈上印章和杨崇的书信,右侯卫府当晚就捣毁了甘泉钱庄,不仅获得二十六万贯的金银,还找到了部分兵器和验证了赤金突厥的书信。麦铁杖随即带人去了敦煌,但是这发生了十几天的事,硬是没有人告诉中枢,甘泉钱庄在万年县的备案是遭到打劫停业半个月。

    御史大夫裴蕴乐得看笑话,故意指责道:“杨崇这是对尚书省的不信任,我要安排弹劾。”

    杨广白得了钱财心中正高兴,开口说道:“军情紧急,杨崇只是猜测是赤金突厥,他派出张果老的时候,高昌的案子还没审完;观王也是这么考虑的,敦煌的金陵钱庄,规模可能比甘泉的更大,麦铁杖亲自去敦煌坐镇,所以右侯卫捣毁甘泉钱庄确认后,也没有通告中枢。弹劾就不用了,虞世基拟旨训斥杨崇,下不为例。”

    没有人是傻子,杨广话说得漂亮,其实和杨崇一个意思,告诉中枢,就会走漏消息。苏威本身并不是正直之臣,却在心中暗骂杨崇佞臣,冷声说道:“杨崇对高昌的规划至今未到,五县重设说得好听,这么长时间总该拿出办法了吧。”

    段文振解释道:“杨崇在对曷萨那可汗在罗漫山的族人整编,准备先建六戍,由戍成县,屯田放牧。昨天送到兵部的通报是,已经开始在笃进戍和罗漫山之间建罗漫戍,第一批突厥人已经安置到横截城和无半城,在其中招募蕃兵一百人。过冬的棉袄送去了上千件,高昌的工坊正在赶制,杨崇有些为难是正常的。”

    段文振是在帮杨崇解释,天山县就是为了安置突厥人专设的,六戍两堡安置个两三千人,是个下等县就可以了;要是让突厥人和高昌汉人混居,弄不好就会出事,杨崇肯定不敢轻易决断。裴矩冷哼一声说:“兵部管不了设县的事,再说,高昌棉那么珍贵,杨崇竟然给突厥人做棉衣,太过浪费。”

    所有人一听,就晓得裴矩有自己的消息来源,不过裴矩的责难太过分,杨崇要是不解决突厥人棉衣,裴矩恐怕又要说杨崇尸位素餐,草芥人命。杨达建议说:“这样吧,杨崇毕竟是第一次,上任有遇到张家的案子。我看让尚书省出一个函,要杨崇拿出郡县运转的进度表,如果安置好突厥人,我们也可以让曷萨那可汗安心。”

    这个建议不偏不斜,文书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现在发函正好,苏威就同意了,只不过发函的时候用了八百里快马的传递。一个月后,杨崇的回文就到了,永昌、始昌、安乐、安昌划入高昌县,永安、高宁归交河县,洿林、宁戎、威神属于田地县,南平城、盐城、柳婆城被杨崇列为高昌郡直管镇。

    杨崇说了高昌郡对三镇的规划,柳婆城作为榨场供朝廷和西突厥的商队交易,盐城将建立盐坊和盐田,南平郡作为蕃兵驻守的军镇。这三镇都涉及中枢,高昌郡无权处置,杨崇的要求就是礼部、户部、兵部派人来处理,高昌郡只管收税。

    此刻,中枢已经到洛阳,正准备水陆两路下扬州,开始筹划攻打高句丽的事体,麦铁杖敦煌之行虽然最后还是走漏了风声,依旧弄到了二十万贯。杨崇画的饼虽圆,但是户部现在不缺盐场,就发函让高昌郡代管,先把盐田发包出去,户部半年后开始收钱;兵部更干脆,直接给个批文同意。

    礼部尚书杨玄感认为和西突厥肯定是应该交易的,怎么说大隋都是西突厥的宗主国,两国不交易不成笑话了。高昌更是西突厥东来的必经之路,柳婆城是最西的关口,应该合适,但是中枢最后的意见是在柳婆城交易,但柳婆城交给西域都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