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崇苦笑道:“刺杀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然。”刘一诞眼中多了一层敬意说:“有人开出了两千两黄金买你的人头。”
两千两黄金,杨崇没想到自己值这么多钱,顿时走神在想,自己的手下人听到这个报价会不会砍下自己的人头去领取赏金。孟翻突然问了一句:“刘掌柜,上哪领取赏金?”
杨崇闻言,抬头望向孟翻的眼神充满了杀意,孟翻丝毫没有感觉,依旧悠哉地等着刘一诞的回话,刘一诞沉默良久说:“高昌张氏,你们袭击的马车就是他们在长安的酒坊。有一次泰吉斯说,他们出这么大价钱,是认为杨崇有法术,担心杨崇再一次召来天雷,黄金虽贵,但是比人命便宜。”
孟翻又问了一句:“你想活吗?”
刘一诞看看杨崇,憋屈地说:“想活。”
孟翻拿出早就写好的一张纸给刘一诞看,刘一诞看了吃惊地说:“我没有杀人。”
孟翻毫不在意地说:“等你在这张认罪书上签字画押后,我们会让你杀了那两个伙计,我替家主向你保证,以后有了俘虏都归你杀。”
正因为是圈套,手段卑劣,反而证明孟翻没有说假话,刘一诞眼中燃起一丝生的希望,盯着杨崇;杨崇对孟翻的做法也是一阵悚然,表面上严肃地说:“刘一诞,只要你按照他说的去做,我同意留你一条活命。”
姜夺、刘弘基等人只觉得一身武功是白练的,在杨崇和孟翻面前,一个手段就让人不寒而栗,众人眼睁睁看着刘一诞签字画押,然后杀了那两名伙计;天弃把泰吉斯的账册拿来,刘一诞先后对出了十几个名字,杨崇满意地点点头问:“刘一诞,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谁倒没想到,刘一诞一个中年汉子,听了这话立刻跪在地上给杨崇磕头,哀求道:“杨大人,我愿意这辈子给您做牛做马,求您别追查我的家人,我就一个女儿,我只想让她做个平常人。”
杨崇摸摸自己的脸,我的形象有这么坏吗,看上去就和地主恶霸没差别;转念知道刘一诞是被吓坏了,自己会法术的传言给刘一诞印象太深,根本没信心女儿能藏得住,所以只能哀求。杨崇摇头说:“我原来是想让你们父女团圆,算了,等你呆习惯再说,天弃,好好照顾他。”
天弃应了一声,刘一诞明显就是一个宝库,有太多的秘密要挖,当然得照顾好。
(本章完)
………………………………
第173章 人才
密室外的空气有些闷热,秋风已经开始渐渐转凉,站在树荫下更是说不出的舒畅,苹果树果实累累,送来阵阵果香。杨崇舒服地张开双手,伸了一个懒腰,看着神清气爽的孟翻,心中有些奇怪,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孟翻的能耐,差点错过一个千里马般的人才。
目前杨崇手下不缺有能耐的人,司空行、姜夺、庞焕、天弃等人几乎都是独挡一方的角色,但是缺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谋略之士,孟翻的出现确实让杨崇喜出望外。杨崇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孟翻和三国时的毒士贾诩一样,良禽择草木而栖;贾诩在董卓、李傕手下并不显眼,后来投奔张绣、曹操才大放异彩。
同样,孟翻投靠自己的时候,自己不过是一个能挣钱的官员,纵使在格物和经商上被人津津乐道,但是没有什么气吞山河的志向,或者说看不出有这种志向。孟翻自然晓得有他没他,对自己没什么影响;这次孟翻回来,看见自己秘密地召集高手,在别院建立了种种措施,才有了兴趣,愿意露一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世上不缺才华横溢的员工,缺的是有志向的老板。杨崇暗叫侥幸,如果自己一直是经商挣钱,孟翻的散漫就永远不会改,再过几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很可能投奔哪路义军;当然,从历史上默默无闻来看,孟翻投奔的并非明主,或者就是刚投身起义,就在阵前战亡。
杨崇心一紧,乱世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命比粟米布帛都贱,多少英才如流星划过,转眼就消失,更多的人连闪耀的机会都没有。孟翻一直在观察着杨崇,小心问道:“家主是在担忧什么?”
孟翻一开始听冯齐整游说去邯川戍只是好奇,直到看见那场惊艳的天雷表演,孟翻才有了跟随杨崇的想法;孟翻博览群书,当然晓得道家传说中的雷火丹就是爆炸之物,只是楼观的典籍中没有制作方法,也没听谁说见过。杨崇回到长安后,孟翻被杨崇派出去多次负责石油的研究和勘探,每次回长安都是耳目一新,当刘弘基等人来后,孟翻确定,杨崇一定会做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找机会证明自己。
杨崇不想对孟翻隐瞒,有些事一个人藏在心中太憋屈,杨崇看看周围无人,低声说道:“我担心大隋三五年中会有大乱。”
孟翻眼神炽热起来说:“顶峰之后便是低谷,大隋在这次长安大会后便登上了冲所未有的高度,盛极而衰是正常的,问题是家主有了这种预感,准备如何应对才是关键。天下大乱的起因必定是灾年战乱,家主是打算散尽家财救济天下苍生,还是因时而起做一番事业?”
散尽家财救济天下苍生,开什么玩笑,我有这个能力吗?杨崇有些不满地看看寄予厚望的谋士,孟翻笑笑说:“家主现在是在矛盾之中,所以一直做着两手准备,既在不断地敛财,同时又召集志同道合之士。墨家提倡天下兼爱,所谓‘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大乱正是改变贫富格局的时刻,让家主有机会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理想。”
杨崇忍不住心中喝彩,什么是纵横之说,今日总算见识到了,孟翻随意间就给杨崇的行为罩上一层墨家的光环,让杨崇有自己站在道义高处的感觉。难怪三国时,刘备见到诸葛亮,就说自己如鱼得水,杨崇此刻就感觉一下子释放了心中的郁闷,无数思绪纷沓而至,有向人一吐为快的欲望。
杨崇稳了稳心情,示意孟翻和自己一起在苹果树下的石凳上坐下问:“依你之见,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
杨崇不是神,肯定有思考不周的地方;孟翻满意的是杨崇的态度,年纪轻轻已经名动天下,还能虚心下问,这样的老板几近完美。孟翻思索着说:“家主在士族中周旋,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只是长安权贵满地,还有圣天子坐镇,其实你现在所做的已经到了极限,只能静等时机。如果有机会,还是需要向外地发展,商队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杨崇的状态已经恢复正常,赞同说:“我请刘弘基他们过来就是这个想法,不仅是商队有巨大的利润,更主要可以通过商队锻炼队伍。可是邯川戍一役,我们和赤金突厥结下了梁子,我担心西去的商队会遭到暗算,不一定是马贼那种袭击,还有可能是某地的官府、士族出面的圈套。”
孟翻不以为然地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家主一路走下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赤金突厥也好,岁寒堂也罢,既然无可避免,不如主动迎战。下次商队去西域,孟某愿意同行。”
所谓谋士,就是谋而能用,不能用的就是纸上谈兵,孟翻主动提出和商队一起行动,顿时让杨崇好感大增。杨崇高兴之余,暗暗提醒自己,越是好的谋士越容易把人带到沟里的,脸上笑意盎然地说:“那就太好了。我正在考虑等东海的船来了,组建商队和于钦焘一起行动,这样在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算算日期,虬髯客张伯坚的船队也应该到了,司空行在扬州的时候,和张伯坚的管事商议好了,除了海上的珠宝香料一类商品,还要一部分江南的瓷器丝绸漆器。孟翻很好奇地问:“家主对张伯坚为什么这么信任?”
杨崇微微一笑说:“张伯坚是红拂女和李靖的盟兄,为人豪情壮志,他是大海商,和我约定,到长安的货全部卖给我。”
孟翻走南闯北,自然清楚海商就是海盗,说白了,杨崇其实就是在帮着张伯坚销赃,除非船不到长安,只要靠岸,张伯坚就是想反悔都没有门。换一个角度,张伯坚有着杨崇这样的生意伙伴,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放弃,毕竟销赃也是有风险的。
(本章完)
………………………………
第174章 殿前彩虹
西域大会第一天的早上,内德殿南门外的大道、广场上早已人满为患,六部各司的官员按照中枢预先拟好的名单,将各自负责的外地官员或者番邦大使聚拢起来,等待着隋炀帝杨广的召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