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两人谈论的话题,也正被不少人猜测。
宋家三爷宋展,若不是受宋老夫人安排到外面游历,十几岁便可跻身朝堂为国效命了。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却在归来时意外殒身,多少人遗憾叹息。然而没想到,十几年之后,先是传出他有个女儿,紧接着,又传出他不告而婚的妻子是个靖国人!
寿坤宫中,皇帝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但显然面色十分不好看。而宋太后则看着自己的姨母,问道:“这就是展弟的最后一封信?”
宋老夫人道:“是臣妇的过失……”她神情低暗,既为自己儿子的死感到悲伤,又为他的作为感到心寒。宋家身为皇上的外家,擅自婚配已是不对,竟然还娶了别国女子。这种作为至宋家于何地?至皇家于何地!
“当时收到展儿的信,臣妇看到上面的内容大为震惊。但上面的内容也仅仅提了一个大概,并非详述,所以便想着等展儿回京问清楚之后再跟皇上和您禀告,谁知……展儿竟就送了命。”
宋太后直起微微前倾的脊背,看了皇帝一眼,见他没有张口询问的意思,便又重新将目光落在宋老夫人身上,沉吟道:“这么多年来,姨母怕是也打探过那女子的消息?”
“是,臣妇一直怀疑展儿的死不是贼盗所为……”
皇帝听见她这句话,转过目光看了过来。宋老夫人迟疑了一下,道:“臣妇觉得,展儿的死,兴许是与那女子有关,所以企图寻找她的消息。然而展儿的信中仅仅寥寥数语,实在太过渺茫。时间长了,便也有了放弃的心思。”
后面的事,宋太后已经清楚,就是因为纪尔岚的身世付出水面,才又牵动了宋展这桩事。她叹了一声:“可惜了展弟一身才能,若他还在,辅助皇上必是极妥当的。”
皇帝眸光一闪,随即掩藏。他终于开口说道:“的确是可惜了。”顿了顿,他问道:“听说纪尔岚手中便拿着信中所提及的那块血玉?”
“是,那块血玉被雕成了一只簪子,当时就在她的襁褓之中。臣妇得知后,曾顺着这条线索去查,仍旧是一无所获。”
皇帝心中冷哼,这个纪尔岚!圣旨以下,居然无人接旨!早晚有一天,她会落在他手里!“既然纪尔岚言明自己要去靖国找人,怕是知道了什么,到时,那女子是谁自然就有了眉目。”
………………………………
第275章 浑水(二)
宋老夫人暗中观察皇帝的脸色心中发苦,宋家本身已经岌岌可危,太后自己一身麻烦还没有解决,此时也没有多余的闲暇来管他们,所以打算老老实实不想引起皇帝的注意,偏偏这个时候,纪尔岚跳出来揭露自己的生母是靖国人,再一次将宋家推到了皇帝眼皮底下。
这也是当初宋老夫人不肯透露宋展婚配的消息,宋家是什么位置,如何能去娶靖国的女子为妻,而且,看那信中所言,那女子的身份似乎十分不简单。如此一来,皇上难免对宋家更多了几分敌意。“臣妇若是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进宫禀告皇上跟太后娘娘。”
皇帝不置可否,宋太后又说了几句家常话,便让宋老夫人出了宫。上了马车,宋老夫人长叹一声,朱砂替她细细揉捏着腿,说道:“老夫人是太后娘娘的亲姨母,多做几步撵轿又能怎么,何苦受这许多劳累,回头几日都缓不过来。”
宋老夫人知道朱砂不是没规矩,是心疼她的腿疾,也不责怪,只说道:“规矩不能错。”
点墨在另一侧为她打扇,说道:“老夫人,您说……那位纪姑娘,当真去靖国找那人了?”
宋老夫人若有所思,她不由怀疑,纪尔岚这是故意为之,想搅起宫里这摊浑水,让渡王一方从中受益。可对方真的去靖国了吗?还是得到了风声隐藏起来了?她摇摇头,说道:“拿不准,虽然她是要帮渡王,但渡王不想让她身临危境,将其送走也是有可能的。”
“这么说……渡王爷与纪姑娘当真是有什么了。”点墨有些诧异,说:“她还真是个不怕人戳脊梁骨的,谁家的闺阁千金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呢?她,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与王爷走在一处。”
朱砂却说:“那些在意名声的,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本事扭转命运罢了。一举一动都要捏在旁人手中,受礼教束缚,自然要小心翼翼,否则便有可能粉身碎骨。纪姑娘就不一样,她一身本领,比男子又差什么?被人戳脊梁骨又能如何,会少块肉吗?谁又敢指着她的鼻子说闲话?我看,她是个活的明白的。”
点墨诧异的看了一眼朱砂,朱砂也反应过来,连忙对老夫人说道:“奴婢不过胡说的,老夫人别生气。”
宋老夫人怔忪的看了她一会,长吁一声,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她的确活的自在,京城诸人嘴上指指点点,只是心中谁不艳羡?只不过没那个本事像人家一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朱砂从小跟在宋老夫人身边,见识的多,见地自然与旁人不一样,但方才她也是一时说溜了嘴。见老夫人没有怪罪,松了口气,说道:“只是,她知道自己是宋家的女儿,却还明摆着要帮渡王爷,老夫人,您心里?”
朱砂话说一半,宋老夫人也明白她的意思,说道:“宋家对她一无养育之情,二无教养之恩,之前她有难之时,更是不闻不问。如此,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她对宋家有所顾虑?”
皇上还是她的亲外甥呢,多年的维护又换来了什么?何况毫无恩义往来的纪尔岚。
几人一时沉默,宋老夫人心口愈加沉重。宋家原本子孙就少,这一辈竟还是女儿多,大房除了宋玉衡宋瑶仙姐妹,两个孙子都似药罐子一般。二房多年来只得了宋玉凝一个。三房……她最心爱的幼子,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丢了性命!难不成,这都是报应?
苏贵妃死了,现在她的儿子拐了宋家的女儿来对付宋家……是不是报应?宋老夫人猛然咳嗽起来,身边两个丫头吓了一跳,连忙端水递帕子。
宋老夫将帕子上的猩红攥在手心里,对两个丫头吩咐道:“不准对旁人提起。”
点墨和朱砂对视了一眼,连忙答应。宋老夫人缓了好一阵,突然问朱砂道:“让你叫人去打听的,衡儿的头颅此时被收在何处?”
朱砂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皇上说示众三日,此时已经被取下,与其他死囚犯的尸身一起带到乱葬岗埋了……”
宋老夫人心头狠狠揪起,默了半晌什么都没说。宋玉衡的事,街头巷尾传的沸沸扬扬,可她的亲生父母却对她的事避之不及,半个字都不敢提起!连尸身都不敢收回,只能仍由她的身体曝尸荒野,头颅与穷凶极恶的罪犯混杂掩埋。
都是报应!
寿坤宫中,送走宋老夫人的太后和皇帝二人,此时还正相对而坐。可她们之间,毫无母子间的亲密互动,甚至连一丝友善都欠奉。整个内殿之中,明明坐着整个大安最为尊贵的两位,却静默的仿若无人。
太后垂了垂眼眸,挥挥手让一旁侍候的宫人都退下,然后露出无可挑剔的笑容,说:“现下无人了,皇上有什么话,便直说吧。”
皇帝微不可查的蹙了蹙眉,目光闪动,缓缓开口道:“母后可知此次渡王远赴雁荡山去接二皇姐回宫,是因为什么。”
虽是问话,却没有一点疑问的意思。宋太后将目光挪向外面的明媚天色,说道:“皇上以为,是因为什么?”
“儿臣以为母后早已经清楚明白,并有了应对之策。”
宋太后双手交叠在身前,华锦织就的宫裙将她包裹其中,永远是那副端庄威仪的姿态,仿佛她仍与先皇一起坐在太极殿上,面对众臣。应该说,她现在仍旧以同样的姿态坐在皇帝身边,只不过,皇帝从她的夫君,换成了她的儿子。
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多少年来在宫中活的如鱼得水,百般手段施展自如,将一切都玩弄于股掌之间。或许别人不明白,为什么她身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偏偏要抓住权利不放?!甚至被自己的儿子敌视,防备。
没人能明白,人心会变,容颜会老,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才能永恒。
宋太后唇边似有一抹冷笑,在明暗交界的光线之下存了一抹虚幻,叫人看不真切,她说:“那么,皇上是打算帮哀家,还是打算作壁上观?”
或者,趁机独揽政权,将她这个母亲远远踢开。
皇帝早已厌倦与她打太极,目光如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