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仙踪-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嫣脸色一苦,自十五岁入了宫,连皇宫外的世界,张嫣都几乎没有接触过。虽然说,在宫里面,勾心斗角比起外面的世界还要残酷的多。

    但实际上,这样的宫斗对于张嫣来说,还是经历的太少。这就更别提,现在还要亲自与人动手,非生即死了。

    朱允炆怜爱地伸手摸了摸张嫣的秀发:“嫣儿,为师知晓你不希望与人交手。但你得知道,迟早有一天,你也是要自立门户的。若不在为师身边多经历一些争斗厮杀,那时你该怎么办?”

    张嫣苦着脸点了点头:“师尊,嫣儿知晓了。”

    可能是想到到了扶桑会跟人交手,张嫣的心有些乱了,步伐也跟着有些紊乱。朱允炆无奈的摇了摇头,放慢了步伐落到了张嫣身后。

    这种事,还是得看张嫣自己。
………………………………

第八十三节 朝鲜

    山海关,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称。

    在朱允炆逃到这个时空前,山海关做为大明京师北面的屏障,一直将建奴挡在了关外。若不是建奴在皇太极的领导下,征服了蒙古,绕过山海关。恐怕想要打到大明京师城下,建奴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实力。

    山海关是长城唯一与海相连交汇的关口,背靠燕山,脚踏渤海,山海关的名字也因此得来。在之前,山海关北就是辽西走廊,地势险要,一直都是大明皇朝最重要的关隘。镇守在这里的,一直都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

    不过,由于满清建奴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臣服和融入了大明。山海关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已经不再承担护卫京师的重任。

    如今大明北方的边境线,在满清融入大明后,奴儿干都司地域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国境线已经一路推进到了北冰洋沿岸,京师不再处于有外敌的威胁之下。

    穿过遵化重镇后,张嫣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毕竟之前身为皇后,还是有些担当的。而且现在有师尊在身边护法,即便是与人交手,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师尊肯定还是要出手的。

    看着张嫣恢复了笑颜,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当下两人也不再在路上逗留,一路直奔山海关。

    下午申时三刻,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山海关。

    如今的山海关,已经变成了城市。雄伟的关口上,也只是象征性的驻守着一些士兵。只不过,现在进入辽东,已经不再需要经过关口。

    在离山海关关口十里处,一条笔直的公路,直接通往关外锦州城。而在关口南端,已经新建起了一个大型码头,有渡轮来往山东、辽东和朝鲜。

    朱允炆两人到了山海关后,正巧有渡轮准备起航,目的地是辽东丹东。两人便直接上了渡轮,准备到丹东后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道,然后再从朝鲜道南面渡海到扶桑。

    两人上渡轮时,更换了装束,变成了两个正游历山水的读书人。现在的大明,读书人在百姓们的眼中,依旧还是高贵的,只不过,不再如以前那般的敬畏。

    四个时辰后,渡轮已经到达目的地,朱允炆带着张嫣信步而行,粗粗了解一下辽东百姓的民生后,便走到了鸭绿江边,见左右四下无人,两人施展出道法踩着浪头过了江。

    丹东对面的朝鲜道,也新建了一座城市,叫归汉城。混杂着大量的汉人、满人、蒙古人和朝鲜人。

    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正处于鸭绿江的入海口,朝鲜道那些深山老林采伐出来的巨木,都是从鸭绿江上顺江飘流而下,然后在这里送上巨轮,运送到大明内陆。

    只不过,这些年来大明已经封山育林,采伐的作业被朝廷严格管控。导致这里的木贩子少了很多。

    朝鲜纳入大明领域图已有多年,由于朝鲜王室被多尔衮屠空,拥有反抗意志的朝鲜志士和官员,也被多尔衮捕杀,失去精神寄托的朝鲜百姓,只能安心的先臣服与满清。

    后来多尔衮撤大清国番号,朝鲜跟着满清并入到大明。由于大明一直都是朝鲜的母国上国,朝鲜的平民百姓,对多尔衮这一举措,很是赞成。

    融入到大明后,大明朝廷派出了大量行政行员来到朝鲜,重新丈量分配土地,普及大明基础教育,重新定义朝鲜历史,传授汉语汉字。

    多年过去,朝鲜语已经成了当地方言,大明官话是唯一官方用语。走在归汉城的街道上,做为方言的朝鲜语已经鲜少可见,来往的行人交谈基本上都是大明官话,朱允炆对这点,很是满意。

    毕竟都是同一个国家,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若是交流上都有障碍,朝廷政令也就很难通畅了。

    如今的大明官话,并不是朱允炆原本时空的普通话。而是以现时的大明官话为基础,而现在的大明官话,又是以江淮语系为基础。经过科学院里的众多科学家们,或增或减修改好几十回才最终定型。

    因此,若是原本时空的人来到这里,想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还是有些困难的。

    朝鲜的百姓对于如今能成为大明子民,满意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朝廷重新认定并让所有的朝鲜百姓都知道,朝鲜人的先祖,是来自中原商朝最后一个国君纣王的兄弟箕子。在中原汉代时,朝鲜北部设立了汉四郡。

    从法理上和传承上来说,朝鲜实际上也是属于中原的一部分。当然了,这得将南部朝鲜排除在外。毕竟中原文明只是在文化上影响了南部朝鲜,并没有实际性的统治过。

    朱允炆与张嫣两人在归汉城的街上漫步而行,一边打量着这座新兴的城市,一边体察着这里的风土民情。

    不过,两人也没有归汉城落脚,不紧不慢的穿过城市后,一路翻山越岭,逢江过河。几日后,便来到了朝鲜道的首府汉城。

    汉城做为朝鲜道的首府,同时,也是大明帝国整个山北路最大的城市。在经历过王室逃亡平民逃进山林的萧条后,这里重新发展成了大明帝国的一线城市。

    原本以为这里的百姓,也会与同北部朝鲜的百姓一样,对成为大明子民会很满意。毕竟在大明的治下,这里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土地,生存没有了压迫,不说富贵满堂,但衣食无缺人人都拥有的。

    可当朱允炆的神识扫过整个汉城时,却在汉城某处的角落,发现了十几个聚在一起的平民,从他们的交谈中,朱允炆听到了重建朝鲜王国的话语。

    朱允炆眉头一皱,扭头看了一眼张嫣。张嫣神识尚浅,不解地看向朱允炆。朱允炆挥袖一卷,带着张嫣身形一晃,下一刻,已经出现在聚谋的十几个朝鲜平民的屋外。

    朱允炆向着屋里示意了一下,张嫣连忙放出神识,听明白了屋中之人的密谋,红润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伸手入怀便掏出一个袖珍小塔,向着屋顶一扔。

    小塔迎风一晃,猛地便砸了下来,强风掀开屋顶,露出了屋里密谋的十几个受到惊吓的朝鲜平民。

    不等这些人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空中的小塔传出一股巨大的吸力,将这十几个人一个不剩的都吸进了塔内。

    张嫣伸手一招,将小塔收回放进怀中。神识扫瞄了一下,见没有漏网之鱼,松了一口气对朱允炆道:“师尊,这些人交给本地官府处理?”

    朱允炆笑着点了点头,两人找到官府府衙所在后,转身便直接向着府衙走了过去。
………………………………

第八十四节 渡海

    汉城的知府,是当年天启帝时的翰林,曾经在皇宫见过张嫣这位天启皇后。见到一身道袍的张嫣时,震惊的就想下跪请安。

    张嫣含笑免去这位知府的礼节,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知府。知府震惊中带着愤怒,自己的治下,尤其还是首府之中,竟然会出现意图反叛大明的匪民,而自己和自己的属下,竟然无一人发现,这实在是太丢脸了。

    更丢脸的是,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当今大明皇上的皇嫂,上代大明帝国的皇后亲自发现并押送来官府的!

    知府一个电话将汉城警察总署的署长骂了个狗血淋头。不一会后,警察总署署长带着两队警察急匆匆赶到了府衙。

    张嫣这时才从怀中掏出小塔,将关押在小塔中的十几个平民放了出来。警察顿时一拥而上,将十几个还莫名其妙的平民扑倒在地,两两一个将这些人全都上了手铐铁链。

    张嫣也没有理会事件的后续发展,向着知府轻轻一点头,身影便徐徐消失在知府衙门之中。还想请张嫣这位上代皇后,留下来吃顿晚餐的知府,只能无言的看着空气发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