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仙踪-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坐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的崇祯,猛然听到外面传来太监尖柔的嗓音,听清了太监呼喊的内容,顿时狂喜地跳了起来,丢下手中的毛笔,就冲出了御书房,向着太极殿飞奔而去。

    三年了,老祖离去整整三年了,今日终于听到老祖回归的消息了。跑了一半,崇祯猛地停下了脚步,对着身后气喘吁吁的近侍道:

    “去,通知皇嫂皇后皇妃,以及太子皇子公主们,都来太极殿拜见老祖。”

    差点因突然停下脚步撞到皇上的近侍,连忙领命气喘吁吁地跑去传旨。崇祯整理了下自己的仪容,就停在原处,等待着皇后等人的到来,好一起去拜见数年未回的老祖。

    太极殿中的朱允炆,无语的摇了摇头,任凭崇祯自己折腾着吧。朱允炆将神识探出皇宫,找到秦良玉和孙传庭,吩咐他们两人进宫,来汇报这几年大明的军情。

    接到神识传音的秦良玉和孙传庭,欣喜地立即离开府坻,奔向皇宫。这三年来,大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太多的情况,都需要向老祖汇报。

    “拜见老祖!老祖寿与天齐(老祖长命百岁)!”

    在一片恭贺声中,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喊着老祖长命百岁,很是显眼。

    周皇后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崇祯急得一跺脚,朱允炆笑着伸袖一拂,将皇后怀里抱着的小孩卷到了自己手中,轻拂着小屁孩嫩白的小脸蛋,逗趣道:

    “老祖今年都两百七十岁了,你这长命百岁怎么来算的啊。”

    小屁孩眨巴眨巴着眼睛,也不怕生的伸手摸上了朱允炆的下巴。崇祯在一旁急道:“老祖,这是刚出生不久的皇子,才两岁,没学会多少……”

    朱允炆笑着摇了摇头道:“都是一家人,别那么生份。小孩子天真无邪,童言无忌,老祖岂会怪罪,你也别一副这样的模样,都吓着皇后了。”

    皇后感激地向朱允炆福了福,伸手接过皇子。这两年大明国事渐好,虽然还没能海宴清平,建奴流寇还没清除。但政事的改革在军事力量的协助下,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崇祯已经没再像从前那样起早贪黑的处理国事,批阅奏折,在后宫与皇后皇妃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多了起来,这个小皇子就是这两年交流的成果。

    “都坐下吧,一家人无需拘束,贫道也不喜欢那样。”

    在朱允炆的示意下,崇祯率先坐了下来,也示意着身后的家人都坐了下来。只有太子朱慈烺和公主朱媺娖,一左一右地走到了朱允炆的身后站定,侍候着。

    “皇帝,贫道这一走已经数年,大明现在的国事如何?”

    崇祯见朱允炆问询,连忙回应道:“老祖,大明如今国势渐兴,国事……”
………………………………

第三十四节 细诉

    崇祯还未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就有值守太监来报,秦良玉,孙传庭宫外求见。朱允炆冲崇祯点了下头,崇祯连忙令值守太监将秦良玉和孙传庭带进宫来。

    见皇帝与老祖有正事相商,天启皇后张嫣示意周皇后,周皇后抱着小皇子也站了起来告退,后宫不参政,还是少听一些政事的好。

    朱允炆笑着点了点头,挥手送出一些洞天珠内的果子,让皇后等人离去,只有太子朱慈烺和公主朱媺娖依旧站在朱允炆的身后。

    不一会,秦良玉和孙传庭走进了太极殿,激动地向朱允炆与崇祯见礼。朱允炆笑着让两人坐下后,崇祯才又开始向朱允炆诉说这几年大明的国事。

    自朱允炆离开大明去探寻天道后,刚开始的几个月里,崇祯一直都没动作,直到太子的三万京营成军,正式赐军大明天子羽林军,直属皇上亲军,首任司令被皇上任命了阎应元。

    刘国能则奉崇祯之命,带了一千羽林军去了应天府南京,就地征召五万青壮训练成军,守卫大明陪都,不让应天府因京师的大动手脚而生乱。而太子朱慈烺,被崇祯召回了东宫,学习治国之道。

    在羽林军成军接管了京师防务,以及刘国能到达南京征召了五万青壮后,崇祯正式下旨成立军事部,凡不在军事部任职的文官,均无权插手军事部的大小事物。随军太监监军的陋习,也被撤消,代之而起的,是各级参谋。

    军事部的最高指挥是皇帝,首任军事部的部长,被崇祯任命了孙传庭。而秦良玉,则被任命为参谋部的首任部长。

    有了忠诚可靠可用的枪杆子,崇祯开始大动手脚,对大明朝堂进行了改革。召应天府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进京,组建廉政公署,并任命史可法为首任长官,彻查官员贪/腐,设养廉基金,实施高薪养廉。

    又下诏成立政事议会,令东宫讲官刘理顺为首任议长,左都御史李邦华、附马都尉巩永固、宗室朱术桂、新晋举人张煌言、前户科给事中瞿式耜、前兵部主事李廷麟、侍郎倪元璐吏部、尚书张慎言等八入进入议会担任议员。

    这份圣旨遭遇了朝中大臣的集体抵制,但有军事力量在手的崇祯,却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反而一举将首辅周延儒拿下抄家,一举罢免了数十朝中大臣,其中就包括了陈演、朱纯臣等一众显赫一时的文武大臣。

    随后,崇祯又令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组建大明法事部,令徐光启之子徐骥入主农事部,令毕懋康入主工事部,又令司天监汤若望入主大明科技院。

    一番大动作下来,大明朝堂整个换了个模样,京城也在一番整顿之后,显露出了全新的风气。在处理了早就看不顺眼了的周延儒等大臣之后,崇祯又让已经步入正轨的军事部,开始对京师周边几省的军务渗入。

    先是令刘国能率一万羽林军,沿着已经修筑好的水泥路,进军天津口。将天津口的防务拿下来后,转道进入山东,传诏山东总兵刘泽清进京。刘泽清拖病不从,刘国能当晚便奇兵突进济南府,生擒刘泽清押解进京。

    趁着刘国能的天子羽林军掌控整个山东之际,卢象升之弟卢象晋卢象观拉开了召兵大旗,一月之间便招齐了十万青壮,在羽林军的基层种子军官的训练之下,迅速成军接掌了山东的防务。

    然后刘国能率羽林军转道山西,此时山西各将官根本不敢与刘国能抗衡,被刘国能轻松接管了山西的防务。

    曹变蛟趁机在山西拉开召兵的旗帜,召满了十万青壮。刘国能留下五千羽林军协助曹变蛟,毕竟闯贼就在陕西,光是曹变蛟的十万新军,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马祥麟带着五百羽林军回到了四川,周遇吉则带了五百羽林军去了湖广,分别征召十万青壮,没日没夜的训练着。

    吴三桂则带着五千关宁铁骑和一千羽林军进入了河套草原,武力征讨河套,将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或收服或驱逐,一举将大明的边境推过了阴山。

    一年后,回到福州组建成了太平洋舰队的郑森,率先行动率军直取大员,(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一举驱逐了荷兰人,将大员置与大明的统辖之下。

    马祥麟、周遇吉、曹变蛟、卢象观紧随其后发起军事行动,只有卢象晋带着五万大军做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需要支援的地方。

    盘踞武昌的献贼张献忠,在马祥麟所部与周遇吉所部的围攻之下,被迫沿着明军给出的路线逃亡,最终退出了湖广,被逼进入了陕西与闯贼李自成合流。

    而在赶走献贼张献忠后,马祥麟与周遇吉借口举办庆功宴,宴请了湖广巡抚知府,以及平贼将军左良玉。宴会前,没有人会想到同是明军的马祥麟与周遇吉,会对拥有十万大军的平贼将军左良玉下手。

    宴会中,原兵部尚书,现大明西南军区参谋长的杨嗣昌,在众人兴高采烈之时,忽地起身怒斥左良玉拥兵自重,劫掠百姓,杀良冒功等十条大罪。左良玉心惊之下,便想离去回到军营。却被周遇吉当场率人擒了下来。

    在场的官员个个冷汗如雨,大明新军太过强势,而今文武分治,文官再也不能在武将面前指手划脚,再也管不到军队的大小事物。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大明,已经不再是文贵武贱,反而隐约呈武贵文贱之势。

    左良玉被擒之后,马祥麟当即下令擒拿左良玉家人并抄家,周遇吉则令本部人马包围了左良玉所部,瓦解了左良玉所部武装,挑出未作恶士卒,另组一营重新训练成军。

    其余左良玉所部的士卒,均被押解去了修筑水泥国道,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声名显赫一时的左良玉,已成昨日黄花。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