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事情并没有随着周王朱橚丧权之后结束,相反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后代王朱桂被变为熟人,朱桂被迁至蜀地,其结果跟周王朱橚差不多,第二年的时候朱允炆再一次大义灭亲,将岷王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直接贬为普通老百姓,名曰‘不法事’,具体究竟是怎样个‘不法事’朱允炆也没交代清楚。简直和莫须有不无一二,朱允炆毕竟是做了皇帝的人。
随后湘王以‘私印钞票’罪被捕,这个时代的明朝有几人懂得经济学的意识呢?所以钞票印刷根本没有规律可言,胡乱印钞最多的反而是朱允炆他自己,他们以为湘王会和之前的三个王爷的结局一模一样,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湘王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性子又如同湘省人一样性子倔……
“我亲眼看到很多大臣都在太祖收下不愿受辱所以自尽,我身为朱元璋的儿子,怎么能受到狱卒的羞辱!”湘王如是对着自己的手下这么说的,再然后便是将自己的老婆孩子召集起来全家关起了门,然后在一场大火之中撒手人寰离开人世。
黄春梅回忆了一下接下来将会发生的历史,脑海中一道灵光突然出现,因为齐王将会是最后一个被贬为庶人的王爷,所有的王爷接连丧权,唯有齐王是与自己有关联的,如果黄春梅所收集的情报没有错误的话,齐王是代表山东与李朝水师之间展开贸易的幕后最大支持者,齐王的丧权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在沂州打开局面的关键?
朱允炆收拾了五个叔叔之后,接下来的历史进程就是进军北平,这五个叔叔加起来都不如手握兵权的朱棣重要,因为朱棣与之前的五个叔叔不同,他们既没有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反抗的理由,更没有造反的野心,而恰恰相反的是朱棣这些全都有,朱允炆的攻势非常的猛烈,但是朱棣也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这个时候道衍的存在就十分的重要了,若是和平盛世的时候道衍的造反理论肯定会被朱棣当成一名精神病的胡言乱语,但道衍在各地藩王接连被削藩的环境下时就显得十分的出众了,道衍身为一个和尚身无长物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所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造反的伟大运动之中,所以道衍很快被得到重用。
朱棣知道不造反不行了,再让朱允炆这么搞下去,别说当王爷享用一身的富贵了,最后就连劝说自己造反的道衍都可能不如,白白经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这个王爷做出了自己的反抗,朱棣大量的招募义军,并进行隐秘的军事训练,这些训练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几乎谁也不知道朱棣正在进行造反的活动,之前的五个王爷都以莫须有的罪名丧权,但是朱棣这一次是真正的造反!如果想要造反那么必然会需要武器,但是打造武器的声音非常之大,朱棣就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建立地下室。
没错,就是地下室,这个时代没有二十一世纪的隔音技术,所以朱棣就在地下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然后在周边开办了多个养鸡场用来掩人耳目。如此这般,地下室就开始打造起了一件件精良的武器,世人根本就不会知道朱棣的王府地下会有一间地下室,这个脑洞为朱棣的造反建立了足够的基础。
朱棣还借用了农民起义战争中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要高点封建迷信,用远古传说的方式让人升起造反的欲望,他招募了大量的江湖术士,大概就是大街上那些算命的神棍,其实朱棣是有一些心虚的,他搞来这些人也只是为了自己壮胆,然后让这些人跟着自己做做在民间宣传的工作,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举动为他造反的初期建立了足够的火力。
以上便是燕王朱棣即将造反的过程,在朱棣的眼中,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在此期间朱棣还把自己的儿子全部送入宫中做为人质,但是朱允炆还不放过他,实在是朱允炆做的太绝了,朱棣为了生存才不得不真正做出了造反的决心,而道衍的存在如同朱棣的智囊,不是有着道衍坚定不移的存在,朱棣也万万不会有着造反的理由。
(本章完)
………………………………
第139章 0139章:即将到来的历史进程(下)
如果把五代十国和五胡十六国之类的时代计算在内,再把秦汉三国的大时代计算在内,再把大明之前的唐宋元计算在内,就能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古往今来,以王爷之身份造反成功之人屈指可数,造反是一项危险的行动,成功率极其低微不说,失败了可是人头落地的下场,目前王爷造反成功的例子是不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也就是说在朱棣造反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王爷造反成功过。
朱棣的体内流着朱元璋造反的血液,但是两者虽然是父子,但是造反时的立场完全不同,朱元璋当年父母双亡,身为分文,身无长物,贱命一条,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妻儿孩子,简直具备了造反的先天条件。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说,自己的命也就是贱民一条,说造反就造反不说废话,根本不在乎什么身死。
所以一无所有的朱元璋造反前都思前想后,而什么都有的朱棣的立场是怎样的呢?
朱棣虽是朱元璋的儿子,体内流着造反的血液,但是现在的朱棣已是皇族,车子房子应有尽有,手下还有十几万手下,在有老婆孩子的情况下还要顾虑家业,王府之内应有尽有,而且朱棣的王府还是元朝的皇宫,比其他藩王的王宫要好的多。如果造反失败,自己手底下的一切都将会化为乌有,皇族的身份会变成造反者的罪名,老婆孩子全部保不住,应有尽有的元朝皇宫也会一无所有,当所有的所有都失去了以后,朱棣就会走向被杀头的刑场,然后结束自己的一生。
有着这一切的朱棣本是不想造反的,但是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两个左膀右臂齐泰和黄子澄却接二连三的推动着削藩的活动,而朱棣的身旁也有着道衍这样的乱世之臣在维护着朱棣的利益,在有一腔抱负的道衍一次又一次的鼓舞之下,在朱允炆的削藩活动一件件执行的情况下,两者矛盾冲突之下,就有了朱棣的‘靖难之役’的诞生。
朱允炆消灭其他的藩王之后,就把朱棣列为最优先的对手,为了削藩行动继续推动,朱允炆派工部侍郎接任了北平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两名将军为北平都指挥使,将北平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之后还派人率军三万镇守屯平与山海关一带,先是架空了朱棣的权力,然后将刀子架在了朱棣的脖子上。
建文帝朱允炆的行为如同将刀子架在了朱棣的脖子上,随时准备砍下朱棣的头,在所有人看来朱棣已经成了菜板上的鱼肉,只能乖乖束手就擒还能有一条活路。但是朱棣就在那个被架空的时候做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入京觐见皇帝,在局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进京拜见朱允炆。
新皇帝登基,藩王理所当然应当入京觐见,但是在朱允炆将刀架在朱棣脖子上的时候,朱棣在进京觐见,气氛就有些微妙之处了。
朱棣不但进京觐见朱允炆,还大胆的走着皇帝的官道,并且还不拜见朱允炆,简直就是不把朱允炆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放在眼里,这个能与李世民与嬴政列为华夏三大帝皇的朱棣,必然有着他的不凡之处。如此嚣张的举动顿时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甚至连连弹劾,要求直接把朱棣就地斩落马下。
朱允炆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听取户部侍郎的意见,并且以朱棣是自己的至亲拒绝了这个理由,户部侍郎甚至弹劾道杨坚与杨广不还是父子吗,最后还不是反戈相向了?但是朱允炆还是拒绝了户部侍郎这个提议,黄子澄与齐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棣在京城施施然的浪了一圈,然后放虎归山般的回到了自己的北平,两个谋略家真正到了时候也就只有这样的水平。
朱棣在京城放浪形骸的浪着的时候,手下也正在操练士兵,制作一件件精良武器,但是这一切皆是需要时间,他知道朱允炆绝对不会轻易的反过自己,在京城朱允炆的放虎归山不是他们两人握手言和的结尾,反而是一场惊世战争的开始。
朱棣知道朱允炆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自己,该面对的事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朱棣知道面前的这条路只会有两个结果,成则就是天子之路,败则就是死路一条。
朱棣还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宝贵的时间,造反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奏效的事情,漫山遍野的士兵的铠甲、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