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皇纪-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在这些地方募兵之外,朱厚照还要派遣兵部官员去边关重镇考察军队和检察边关将领,对于边军军队的考察结果不合格者,边关将领要负全部责任,其实除了要考察军队与边关将领之外,朱厚照还让兵部负责将边关重镇的军队重新整顿,当然,此事的主要负责人不在兵部中枢,而是一直在地方任职,此人就是正德二年刚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不久的杨一清。

    (本章完)
………………………………

第325章 杨一清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直隶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

    正德二年春,兵部尚书刘大夏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三地总督进行管理,朱厚照于是正式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是为陕甘总督。

    对于杨一清的能力,朱厚照是十分了解的,此人在历史之中实在是太过有名,而且能力也极强,自大明的厂卫建制改变以来,朱厚照就命锦衣卫与东厂多注意一下杨一清的各种动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察,朱厚照确信,此人是个值得信赖的臣子。

    杨一清也确实不负圣恩,在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就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而在就任陕甘总督这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裁撤冗员,整顿军务,而且之前修长城的老本行此人也没有忘记,照样是干的漂亮至极,在边军之中很有威望,之前在就任陕甘总督前,有一次天气突变,天降大雪,有人不愿意再留在边关修常常,想要寻衅闹事,杨一清当机立断,平定了此事。

    此次朱厚照任命其前去整顿边军,也是看重了他的能力和威望。

    除了整顿边军之外,朱厚照还命杨一清挑选边军之中的佼佼者,将其收编送到京师接受系统训练和学习军事作战知识,现在大明的几十万边军,虽然他们还都隶属于大明,但是实际上有许多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打了小胜仗就要向皇上请赏,打了大败仗却是一声不吭,就这样想着欺上瞒下,朱厚照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军队存在。

    现在朱厚照要先将边军之中乐学好学,勇于作战又忠于朝廷者先选拔出来,让他们作为边军的榜样带动边军一起进步,反正现在朱厚照还没有办法去动边军,既然如此,那就先用边军中的精锐试试水,如果此举能够改变边军的惰性,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此举还是不能令边军的战斗力与纪律性得到提升,那也就怪不得他朱厚照日后的大幅裁撤和全面整顿之举了。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朱厚照起身做了会议总结:“招收军队的人数没有绝对的限定,但是朕有一点要求必须在此先给诸位说出来,那就是宁缺毋滥的原则,朕不要那些偷奸耍滑,想要滥竽充数之辈,朕也不要那些整日无所事事,只会打架斗殴之徒,朕要的是精兵,要的是能为朕而战,为我大明而战的精兵,前人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实际上在朕看来,千军虽然易得,然而精兵却是难得,朕不要你们为了完成募兵任务而招收万余士兵,这在朕看来并无必要,宁缺毋滥这句话,你们懂吗?”

    朱厚照说完,禁卫军各指挥使“刷”的一下站了起来,高声回道:“臣等明白!”

    朱厚照点了点头,绕着会议桌一边走一边继续道:“待会具体的招募新兵细则会发放到你们手里,在这里,朕还想再多说几句,对于刚刚提出的几个原则性要求,朕再重申一遍:第一是,你们不得招收偷奸耍滑或嚣张跋扈之徒;第二是不得招收好赌嗜酒之徒;第三是不得招收体检不合格之人;至于如何进行基础体能测验你们是知道的,也就是野外拉练和之前在皇宫里的那些训练项目,你们要淘汰掉意志薄弱和体能薄弱之辈;除了这些要求之外,朕也在此提出几个优先,有这几样特长者,可以直接录取,不管上述条件,一是能读书识字的,有心报效朝廷为国效力的,二是对数字或者射击方面有极强天赋的特殊人才,三是从江南制造局等处出来的特殊人才。”

    “谨遵陛下吩咐!”

    各营指挥使见到皇帝陛下一再重申那些募兵要求,他们自然也不敢有丝毫轻视,一个个全都将其记在了心里。

    在他们回答之后,朱厚照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对这些指挥使的要求已经下达完了,他们可以先退下了,但接下来的御前军事会议并没有结束。

    既然是要扩充军队,在大量新兵训练之前,自然也需要大量的基础指挥官,朱厚照还得安排对训练武官的培养一事。

    对此,朱厚照明白,若是再想像正德元年之时,在皇宫内设立一个封闭课堂,以此来培训训练武官的话,那是极其不现实的事情。

    建立军事学院之事迫在眉睫,因为想要快速提高军官的水平,军事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机构。在军事学院里,教官可以把各种战争基本知识、各种阵型、各种兵种特点、各种工事和设施的特性等一一介绍清楚,让学员们短时间得到训练和提高。教官们还可以给学员们介绍各种经典战例,丰富学员们的战争经验。

    如果说一个经历过血战的士兵是一个很好的军官苗子,那一个经历过血战的士兵在军事学院中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基本上就是一个合格的基层军官了。

    朱厚照于是便在此次御前会议上宣布成立皇家军事学堂,并着令许进等人立即着手进行第一期军官的招生工作,早先培养的那些军官,现在各个都成了禁卫军的中流砥柱,类似陈德成与李福桐两人,都已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因此这些训练武官(即是军官)被视作皇家军事学堂的先期毕业生,他们之中,除掉以后将要随各营指挥使离京募兵以外,其余的都将同许进与张宗一起着手进行第一期军官的招生工作并担当日后《正德武备实纪》《练兵新法》等训练课程的教官。

    另外,御马监掌印张宗还得着手采购大量后勤物资,从脚盆洗脸盆到各类设备,这些事情自然也有的他忙。

    ………………

    (本章完)
………………………………

第326章 军事学堂招生方法

    孙义等军械局与工部军器局的技术官员也得加紧时间开始各类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制造,可以说,只要大明一扩军,整个帝国的经济运转也因此被拉动了起来。

    之前陈德成等军官在皇宫之中接受训练之时,每天都要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读书识字以及了解军事作战知识,朱厚照决定将此情况扩充到整个禁卫军去,并宣布成立夜校,命国子监内的诸多监生到禁卫军夜校那里去讲课,并以此来记录学分。

    在教育部成立之前,那些监生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去为禁卫军里的那些士兵当老师,所以朱厚照的这项政策虽然早就开始实行了,实际上愿意主动去禁卫军营教书的基本上没有。

    不过自教育部颁布了改革科举制度的明文细则之后,国子监的地位就十分尴尬,其内的监生自然也了解这一情况,只是当初他们为了进入国子监学习,那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他们在所有情况都没有明朗之前,是断然不会就这般轻易离开国子监的。

    朱厚照自然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国子监内的监生,提前过上了大学生活,他们也必须与其它学员一样选择文科和理科,而且也要参加考试,只是与其它地方的学员所不同的是,国子监的监生(学员)在教育部的科举改革明文细则颁布之后就立即实行了学分制,对于取得一定学分并且最终考核成绩为优秀者,教育部部长杨廷和之前可是在国子监内明言宣布过,他们可是不必经历大考(高考,只是此时教育部还没有颁布科考细则,所以此时以大考代称)即可进入京师大学堂继续学习。

    所以当这些监生们得知进入禁卫军夜校讲课可以得到学分之时,一个个全都踊跃报名,生怕自己去晚了就没有机会了。

    朱厚照大力在禁卫军军队中推广文化学习,士兵们在完成了艰苦的初期训练后,就可以在晚上参加夜校学识字。不过短短半年时间,禁卫军中的老兵基本上全识字了。这些老兵能读书看报,渐渐变得更有见识更有决断力,也对皇帝陛下的许多命令有了更多的领悟,对皇帝陛下自然也更为忠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