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皇上恩典,臣自当竭尽全力,铲除贼人。”
厉王为杨清安排的住处是在东城,那里地势开阔,距离孙赋的那些军队也近,真要出战,倒也方便。
“孙都督,你说这可怎么办?厉王爷命我出征,到时候无论我是胜是败,他都能坐享其成,我胜了对他而言,自然是好事,若是我败了,到时候他的那些‘臣子’肯定会弹劾我,说我作战不利,‘有损国威’,到时候我还不是要任厉王爷摆布?”
杨清身为弘治十一年的进士,脑袋可不是白给的,厉王的那点小心思他岂能看不出来?
孙东远也有些头疼,杨清胜也不是,败也不是,那应当怎么做呢?
胜利了,厉王得利,杨清与孙赋必当损兵折将,失败了,还是厉王得利,他就能趁机削了杨清手里的兵权,将他的那些军队收归己用。
这可真是一个妙计啊!
次日一早,还没等到杨清反应过来,王守仁与孙赋就带着一万兵马来到了贵阳府城下。
负责叫阵的乃是一个副将,王守仁与孙赋俱在中军。
“厉王爷,现在你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还不快打开城门投降!”
“如若投降,我可向皇上求情,也许皇上开恩,还可饶恕尔等性命,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副将见厉王守军并无反应,他是越说越难听,慢慢的就变成破口大骂了。
王守仁与孙赋稳坐中军,听到副将的骂声越来越激昂,两人都有些忍不住的相视一笑。
厉王早已知道孙赋又派人前来叫阵了,此前孙赋也来过几次,但是当时厉王手中无兵,现在则不然,既然杨清带了万余军队来此,自己怎么可能还做这个缩头乌龟?
他立即下令,让杨清出城迎战,杨清无奈,只好整顿军队,列队出战。
等到杨清带兵行至贵阳府城门之时,厉王守军立即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杨清骑马飞奔而出,来到孙赋大军阵前。
副将高声道:“我还当厉王爷这里全是缩头乌龟呢,没想到还有几个有胆之人。”
杨清气急,他本来已经向朱厚照“投诚”,但是当他带兵进城之时,居然还是被朱厚照这方的军队给袭击,此时这人又这般折辱他,他一时头脑发热,大喝一声:“休要口出狂言,我乃永安侯杨清……”
王守仁与孙赋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出城迎战的真是杨清,孙赋拱手道:“先生,不才先去试他一试。”
王守仁点头道:“按计划行事。”
孙赋手握一柄长枪,纵马跑到阵前,话也不说一声,就朝着杨清杀了过去。
(本章完)
………………………………
第139章 连吃败仗
杨清心中大怒,不仅叫阵之人折辱他,这出战之人居然连姓名也不通报就要与他大战,这简直是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两军交战,一般战将打仗之前都要先通报姓名,以示自己不杀无名之辈,同时这也是对敌方的一种尊重,但是孙赋就直接这般杀了过来,把杨清着实气的不轻。
孙赋长枪挥舞,朝着杨清劈头砍去,这一下孙赋用了三分力,看似是十分凶猛,对杨清实则是没有多少杀伤力。
杨清刚刚受辱,心中愤恨,此时感觉到孙赋这一枪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道,他先用手中大刀抵住孙赋这劈头的一枪,随后刀势一转,直削孙赋的脑尖。
孙赋心中暗凛,没想到杨清此人这么凶残,刚刚对战一招就想置自己于死地。
他脑袋向后微倾,躲过了杨清这一刀,只是还没等他回过劲来,杨清大刀就斜着劈了过来,孙赋无奈,将长枪当作棍棒来使用,横斥在身前,挡住了杨清这一刀,随后孙赋借力,夹紧马肚,调转马头,一边逃一边喊道:“这个战将好生厉害,待我明日再来取你狗命……”
杨清没想到此人这么光棍,才对战不过两三招,就落荒而逃了,他也不追赶,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纵马追赶的话,到时候损兵折将了还得他背黑锅,所以他任由孙赋逃走,只是在后高声喊道:“无耻小贼,再不尽早退兵,下次可没这等好运了。”
孙赋退去,厉王这边心下顿喜,虽然杨清并未乘胜追赶败军,厉王也不责怪,因为他这里士气低下已经久已,今日首胜,当庆贺一番。
谁知还没等厉王想好如何庆贺,第二日,孙赋又再次领兵前来叫阵,不过出战之人仍旧大败于杨清之手。
如此一连四天之后,孙赋再不来战,只是躲在军营之中不出。
这几日的进攻,令孙东远也是纳闷不已,如若孙赋这边的军队素质这么差的话,前两次大战,他们到底是怎么胜利的?每次都是靠运气吗?
杨清更不必言,他远在云南之时,就收到了厉王要他前来勤王的诏书,现在怎么自己与敌军一战,这些人就败的这般彻底呢?连一场胜战都没有,难道是敌方有诈?
根据斥候的回报,厉王不疑有他,反倒是觉得杨清果真是一员猛将,怪不得孝宗皇帝这般重用此人。
就在攻城之战陷入僵局之时,杨真永突然见到了王守仁,他心中惊骇异常,因为他并不是似正规军队那般,大张旗鼓的建营地练兵士,而是秘密的潜伏在贵阳府附近,而且潜伏地点也是经常变换,没想到即便是这样,王守仁都能找到他。
他与王守仁之间并不熟悉,但是他也知道,王守仁可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所以他对王守仁倒也十分客气。
王守仁将自己制定的计划与杨真永细说了一遍,直听的杨真永大喊三声:“妙!妙!妙!”
王守仁嘱咐其按计划行事,杨真永等到王守仁离开之后,心中才觉得,怪不得王守仁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此人计策高深,算无遗漏,实在是个全能型人才!
且说王守仁回到营地,与孙赋一道在营中坐定。
王守仁道:“孙总兵,计策已经设计好了,只是现在还差一个人选。”
孙赋不解,只需要按照计划行事即可,哪里还差什么人选?
看着孙赋那不解的脸色,王守仁起身笑道:“孙总兵,之前咱们的计划是初来乍到,怎可锋芒太露,还是要败几阵才好,现在你也已经连续几天吃了败仗,咱们的军士也有不少伤亡,现在士气正处于低落之时。”
孙赋点了点头,他说道:“先生说的不错,咱们手中本就是新兵,按照先生的意思,我与其它副将已经诈败了几次,虽是诈败,但是咱们手下的兵士可是不知,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还心怀胜念?”
王守仁明白孙赋的意思,孙赋自然是觉得他们瞒着众兵士佯败,实在是大为不妥,王守仁只是笑道:“做戏就要做的全些,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在诈败,到时候这诈败哪里还会起到什么效果?”
孙赋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敌军也有万余人,自己手中也有万余人,孙子曾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但是现在敌我双方人数相当,己方打的又是攻城战,这对自己可是大大的不利。
因为在攻城战中,防守的那一方总是很占优势的,敌军既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又有满城的百姓可做兵壮,孙赋能不头疼才怪呢。
王守仁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看着孙赋那发愁的面容,忍不住的笑道:“孙总兵,现在你去给我寻得一个人来,包管你下次再战就可旗开得胜。”
孙赋闻言心中大震,他打起精神来问道:“哦?敢问先生想要寻谁?”
王守仁笑道:“锦衣卫。”
………………
江南火器制造局的地址寻好之后,康回就要命人开建,但是朱厚照却是亲自去了现场。
因为根据朱厚照的计划,这里不仅要用来制作火器,他更是要将这里作为一个试验场,来检验一下自己之前的成果――水泥。
别人不清楚,朱厚照可是十分明白的,水泥的用途极大,首先水泥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修房造屋,还可以用来修路,其中用水泥修建的房子洁净干燥,宜于家居,用水泥修路,则可以利于大明建设,无论是对于边关的城楼还是对于大明的官道而言,水泥都是一种顶好的东西。
之前朱厚照在贵州捣鼓的水泥,其实还算不得是成品,因为当时正在带兵打仗,他也没什么心情和时间去寻找所有制作水泥的物资,所以只能是先做一个简化版的,再加上时间紧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