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李儒比起来,吕布的心里更不是滋味。董卓自从经历过两次刺杀,就将吕布带在自己的身边,每日形影不离,把有“飞将”之称的吕布当成极品保镖使唤。
保镖就保镖吧,吕布对此表示没什么压力,都是干活拿薪水,干什么不是干啊!可总不能一干就是十二个时辰的吧!不让人休息还不说,董卓做羞羞事情的时候也不避着吕布,根本就不考虑吕布的感受。
吕布如今才三十多岁,正当年,哪里经受得起这样的刺激,每天是忍得五积六受好难受。按理说那么多的宫女、妃嫔,送吕布一个泻泻火又算得了多大的事情。但不成想,董卓年轻的时候以慷慨著称,上岁数了却变得格外的小气,对吕布的苦闷充耳不闻。
于是,吕布怒了!
吕布之所以投靠董卓,原以为董卓看重他、欣赏他,是慷慨仗义之辈,哪知道接触过以后,发现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儿。除了刚刚投靠的时候,董卓表示出应有的礼遇,在往后就根本没把吕布当回事儿。
最苦、最累的差事是吕布去干,但应有的赏赐却少得可怜,同西凉军相比,他手下的并州军就如同是后娘养的。对于董卓的吝啬,吕布虽然非常生气,但要说将董卓如之何,吕布既没有这种魄力,也不具备相匹配的实力。
自从上次同曹操一战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吕布的兵员就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虽然也划拨过来不少的兵卒,但都是义勇军,战斗力几乎为零。不但需要时间进行重新训练,所需要的装备也是一个大问题。
但董卓军中掌管装备和物资的人是牛辅,牛辅出身西凉,自然要向着西凉人,有什么好装备也紧着西凉军团来,吕布这个半路投靠的并州人,只能分到一些西凉军团淘汰下来的破烂。
吕布对此相当的恼怒,却拿牛辅一点办法也没有。旁人可能会惧怕吕布是董卓义子的身份,但牛辅却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吕布是义子,牛辅却是女婿,实打实的半子身份,相比较而言,吕布反倒成了外人。
于是,吕布就和苦逼的李儒变成了难兄难弟。群殴没有牛辅人多,评理欲诉无门,单挑牛辅也答应,可惜牛辅的单挑方式,是吕布一个人单挑他们一群人。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积累在一起,令吕布对董卓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吕布对董卓的不满被有心人看在眼中,此人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找到吕布。
王允是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有能力和野心的人,前半生的蹉跎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太过耿直要不得,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很多时候都需要具备被人打了左脸,还要笑着将右脸凑上去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官运亨通。
所以,当董卓掌握朝廷大权,独霸朝纲,许多官员对此表示反对的时候,王允却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主动抱住董卓的大腿,凑上自己谦卑的笑脸。
而董卓也正好需要一个有份量的人,来缓和他同朝中大臣的关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王允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董卓的支持,还拉拢一批文官为董卓效力。
董卓做出的回报,就是将白身的王允,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提拔为朝廷的三公之一,成为继李儒之外的又一个得力心腹。
随着王允地位的提升,王允的野心也在不断变大。在他看来,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梦想有多大,取得的成就就会有多大。人活一世,并不怕能力不足,怕的是不敢想、不敢做!
王允自认为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新人,怀才不遇是他的真实写照,成就伊尹、霍光那样名垂千古的名声,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于是,他越来越看不起武人出身的董卓,也越来越讨厌董卓的丑陋和粗鄙。他常常在心里想着,这样一个又黑又肥的胖子,都能执掌朝廷的大权,我又为什么不可以?
王允已经是朝廷的三公之一,位极人臣,想要再进一步,唯有扳倒董卓。所以王允一面在董卓眼前显示他的恭顺,一面暗中勾结反对董卓的士族,希望联合这些人的力量将董卓扳倒。
但可惜的是,董卓虽然变得越来越残暴和昏聩,对兵权却越发的谨慎,不是西凉出身的人,根本就没有取得兵权的机会。整个军事系统全部掌握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牛辅等人手中,可谓水泼不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05章 自卑的吕布
天无绝人之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允看见了牛辅同吕布的争执,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调查,他发现整个西凉系统对吕布的排挤非常厉害,而董卓却对此不闻不问,让吕布变得孤立无援。
王允强自按捺住欣喜,先是以并州同乡的身份结识吕布,随后又时常请吕布喝酒,还送些钱财给吕布花费。每次的宴席上,就各种的吹捧,夸奖吕布英俊潇洒,举世无双。
吕布思想单纯,见身为三公之一的王允,对他这样一个武人如此的称赞和器重,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每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王司徒。恨不能抱着王允放声痛哭,将这段时间遭受的郁闷统统发泄出来。
吕布是九原人,虽然也是汉家儿郎,但身体中却流淌有匈奴人的血脉,而且匈奴人的特征还相当的明显。这虽然使得吕布形容俊伟,天赋出众,却也因此受尽了白眼,使吕布从小就非常的自卑。
再加上母亲死得早,可以说吕布童年的生活并不幸福,所以吕布长大后发誓,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让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对他另眼相看。
吕布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练出一身的好武艺,他从小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白天射箭靶,夜晚射香头,二五更的功夫从来都不敢耽误。
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本领越来越强,吕布奇怪地发现,身边的人依然看不起他。尽管他的武艺最棒,尽管他的相貌最帅,尽管他能骑最烈的马,舞动最沉的兵器,却没有一个姑娘肯嫁给他。反而许多大腹便便的官员,却娇妻美妾,享尽人间艳福。
吕布因此恍然大悟,武力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在武力之上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权利,只有掌握了权利,才能让人真正地刮目相看。
对于一个贫苦出身的吕布而言,想要获得权利无异于痴人说梦。在现代学好数理化都不如有个好爸爸,更何况看重血统和门第的古代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随着南匈奴的日益强大,边境冲突时常发生,这就使得大汉朝不得不扩大对边军的招募。而吕布为了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东汉的边军当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卒。
春去秋来,时光飞逝,吕布从一名小兵做起,凭着他的勇武,凭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赋,渐渐成为边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匈奴人见吕布的旗帜而走,称呼吕布为“飞将”。
一转眼,“飞将”吕布已经二十多岁了,并州刺史丁原慧眼识人看中了他,将他提拔到自己的身边,并认他为义子,还亲自为他主持了婚礼。
婚礼来的人非常多,许多人都对他表示祝贺,也对他表示了认可,不再因为他匈奴人的血脉而瞧不起他。吕布满足了,他觉得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得到回报,他认为如此美好的生活一定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但吕布想错了,厄运并没有远离他,只是在这段时间不小心打了一个盹。当它再次醒来,重新注视吕布的时候,吕布猛然间发现,原来所有的美好不过只是假象,一切都只不过是泡影。
丁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才能的人,为人精明,武艺也不错,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气非常的暴躁,这也许同他中年丧妻丧子的经历有关。
他虽然喜欢吕布,并将吕布认为义子,但稍不如意,就对吕布非打即骂,无论人前人后,丝毫不给吕布留任何的脸面。除此之外,他还蛮横地要求吕布读书识字,说他的义子不能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夫,必须具备相当的学识。
东汉末年文重武轻,文人要比武人更加吃香,即便成不了一个文人,能够多读些书,多增长一些知识也是好的。从出发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