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之单机三国-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猛地站起身体,怒声道:“曹阿瞒虽然打败了刘岱,但他本身兵力并不富裕,吾麾下军兵十五万,何惧曹阿瞒。豫州与兖州毗邻,一旦曹阿瞒在兖州站稳脚跟,谁能保证他不觊觎豫州,当趁他立足未稳,急进兵。

    况且军中乏粮,陶谦十五万斛粮食正可解眉之急,如何不要。吾意已决,明日北上,打出为刘岱报仇雪恨的旗号,攻打兖州。”

    就这样,在曹操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袁术和陶谦秘密结成联盟,准备联手进入兖州。

    不过曹操现在可没有空闲理会这些事情,因为一个更加麻烦的事情已经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兖州士族的反弹。曹操在青州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极大地促进了青州的展,但无论是唯才是举,还是扶持工商,都极大地损害到士族的利益。

    只是青州黄巾蜂起,四国两郡的士族,都被曹操借助管亥和臧霸之手,悄悄除去不少,所以无论曹操推行何种政策,都没有多少阻力,但兖州与青州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兖州并没有遭受到多少兵灾,而历史上的百万青州黄巾入侵事情,又因为曹操提前将臧霸和管亥收编而破产。兖州又是中原士族的主要据点,这就导致了兖州士族的强大和顽固。他们联手反对曹操在兖州的统治,使得曹操很难在兖州站稳脚跟。

    在这里就需要提一下东汉时期的政治形态,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国家想要治理到一家一户,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别说东汉的时候办不到,即便信息极度达的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哪个国家做到。

    自从秦朝建立郡县制后,国家的统治单位只能截至到县,县级以下施行的是乡绅自治。这两套治理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国家和化国家的共生。

    这就导致,国家的法令、法规和各项制度也只是到达县这个单位为止,许多乡村使用得更多的则是所谓的族规和家法,管理这些乡村,更多的是依靠当地的士绅、地主、族长之类的人物。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古代的识字率很低,化水平相当有限,一个村也未必有一个认识字的人,法律、法规是个什么东西,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明白,他们更看重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规矩和那些“能人”口中的道理。

    别说是古代,即便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现代,又有多少人真正懂法。

    (本章完)

    。
………………………………

第185章 兖州攻略(九)

    所以,古代乡村的很多事情,常常不经过官府私下解决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官府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但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所谓民不举官不纠,除非是弄得民怨沸腾,有扩大的迹象,否则官府是不加理会的。

    乡村自治,怎么治,总得有一套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吧,这就是儒学的作用。儒学通过它庞大的影响力,告诉普通百姓,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也正因为如此,儒学才能够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因为所谓的儒学,它先就是一种哲学,告诉的都是做人的道理。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吾当一日三省己身等等。

    这些讲述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古代的大儒认为,只要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做人,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无往不利,只要人正,那么做出来的事情也正。

    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同二十一世纪流行的那些成功学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现代也流传着先做人后做事的观点,殊不知这个观点,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

    也因此才有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论断,认为老师最大的工作是传道,而所谓的传道,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曹操虽然表面上占领了兖州,占领了许多的城池,但他所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只有县,县以下完全要靠那些乡老去治理。

    乡老就是乡镇、村庄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是读人,或是退休的官员,但绝大多数都是地主和豪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有权、有势、有钱,影响力自然就高,古今如一,即便是在现代,也逃脱不出这个范畴。

    在现代他们的名字叫做资本家,或者是叫财团,他们的能量变得更大,甚至能够操纵总统的竞选。当然,在古代他们还达不到那样风光的程度,可即便是如此,也足够曹操焦头烂额的了。

    因为这些士族豪强的反对,使得曹操失去了对乡村的影响力,税赋、兵源、徭役等等,这些都将和曹操渐行渐远。

    在反对曹操入主兖州的这些士族当中,最为活跃的就是陈留边氏。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情,边氏和曹操的仇恨由来已久。边氏四狗被曹操弄死两个,边让更是被曹操气得大口吐血,在床上缠绵了将近一年,好悬没一命呜呼。

    再加上边谦对曹操的不住打压,两次将曹操送上战场,甚至还买通游侠直接刺杀曹操,完全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边氏所有人的心中都清楚得很,一旦曹操在兖州站稳脚步,绝对不会放过边氏。所以他们上蹿下跳,不但将兖州的士族聚集在一起,还主动拉拢陶谦,寻求陶谦的支持。

    陶谦和曹操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和边氏没有仇怨,其次陶谦是老牌官僚,代表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陶谦选用的人才,全部出身世家大族,寒门或者小地主家庭出身的,在陶谦手下完全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就使得兖州士族对陶谦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自然是陶谦入主兖州更胜过曹操。

    所以,在陶谦的暗中支持下,兖州士族开始对曹操阳奉阴违,开始了默默的抵制。

    曹操拿这些人也当真是没有办法,法不责众,总不能将他们都杀掉。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根本就行不通,因为历史上的曹老大就是这么干的,杀了边让全家,结果兖州一州皆反,使得吕布趁虚而入。

    如今曹操虽然不用面对吕布,但面对的却是更加狡猾的陶谦,和狂妄自大的袁术。相比历史,曹操如今的情形也没乐观到哪里去。

    曹操也终于深深体会到当初汉灵帝的心理。说,肯定是说不过,杀,又杀不得,这些人完全是属癞蛤蟆的,不咬人,它膈应人。

    为此,曹操将手下的众多谋臣武将召集到一起,商议如何应对眼下的局势。除了曹洪愤怒地叫嚣着要杀某某全家外,其余人都是默不作声,就连荀彧、郭嘉和贾诩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面对这样的敌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化拉拢,从内部进行瓦解,但袁术的军队已经开始集结,陶谦的又军队近在咫尺,根本就没有充裕的时间。

    眼见所有人都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曹操气的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

    “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眼前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既然都想不出好办法,那就用我的办法,一个字——打!先把眼前的敌人打退,再谈其他。兖州是我们费尽心力才夺过来的,袁术和陶谦想不付出代价就拿走,门都没有!

    我曹孟德可不是刘岱,想要从我的碗里拿东西,就要做好被剁手的准备,哪怕我们人少打不过他们,也要溅他们一身的血!”

    大的方针已经定下,具体的计划就是三位谋士的事情了。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事情讨论了个大概,随后由荀彧进行总结,向曹操做出汇报。

    荀彧拱拱手,开口道:“主公,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战,我们三人方才讨论了一下,一致认为应该在袁术和陶谦之间,选择一个主要目标进行进攻。我们毕竟兵少,同时应对两方实在是吃力,应当虚实结合,真真假假,让袁术和陶谦分不清楚我们主要的进攻方向。

    况且袁术和陶谦的关系并没有确定,只是我们进行的猜测,觉得以陶谦的老谋深算一定会和袁术联手,但具体的情况,还要进一步打探。

    此外陶谦就算和袁术联手,他们的关系也相当的脆弱,无论我们攻击哪一方,另一方一定是乐见其成,这样就避免了两面对敌的尴尬处境。”

    听完荀彧的话,曹操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对这个观点的认同,接着又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依若之见,我们的主力部队是选择袁术呢,还是选择陶谦?”

    (本章完)

    。
………………………………

第1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