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事说完,又在信的结尾中提到,目前济南国非常安定,希望曹嵩能够派人将小曹昂和丁宁送到济南国,最好曹嵩本人也能够来济南国一趟,住上一段时间,这样的话,一家人就能够再次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云云。
收到曹操的信,知道宝贝儿子又闯了祸,曹嵩心中十分不安。后来见到金银珠宝和奏折,心中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小兔崽子终于长大,知道花钱走门路,不象以前,只知道闯祸,却要自己为他擦屁股。
心中虽然欣慰,却也仍然不敢大意,连忙派出精干的仆从,到洛阳上下打点,又花钱走通关系,求人将珠宝和那奏折递到汉灵帝面前。
汉灵帝目前的心情还算可以,不好也不坏。自从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士族遭受重创,汉灵帝的日子就好过了许多。朝堂上也不再乌烟瘴气,宦官与士族的争斗也不再那么的尖锐,暂时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除了梁园春会之后,士族趁机又安排了一些官员,到也没有其他什么大动作,一切都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汉灵帝心中清楚,士族毕竟底蕴深厚,暂时的偃旗息鼓,只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爆。
但汉灵帝更希望是现在爆而不是以后,因为他要留给儿子一个富饶、强盛的帝国,而不是一个烂摊子。
想到这里,汉灵帝更加的痛恨那个田浩,如不是此人冥顽不灵,他的计划早就已经实现,一旦鼎足之势形成,朝堂上构建出一种更加稳固的平衡,自己就不必象如今这般殚精竭虑。
如今士族遭受重创,宦官暂时在他掌控之中,正是培养第三股势力的最佳时机,可是这第三股势力,该死的!自己就是找不到!想到这里,汉灵帝的心情再次变得恶劣。
难道真的要让何进充当这个角色,何进身为大将军,只要是稍稍扶持,就能形成一股不错的势力,但他毕竟是刘辩的亲舅舅,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考虑何进的。
而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将曹操进献的珠宝和奏折呈现到汉灵帝的面前。看着眼前的东西,汉灵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他现在心情正不好,哪有心情理会眼前的事物,就随口问道:“哪来的东西?”
小黄门满脸堆笑,谄媚地道:“是济南国相曹操进献给陛下的礼物,奏折上的内容也主要是济南国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关于济南国治理方面的内容。”
汉灵帝略微思索,就已经知道曹操是谁了,这个叛徒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十分深刻的。只不过曹操是有名的愣头青,从来没听说过他给谁送礼,今天居然主动给自己送礼,这可真是个新鲜事儿。
汉灵帝顿时来了兴趣,伸手展开曹操的那份奏折。
(本章完)
。
………………………………
第079章 黄巾复起
奏折之中自然不可能说些什么想成为第三股势力,汉灵帝你赶快来扶持我吧,之类的话语。曹操只是将济南国的情况进行一些简单介绍,重点说的是拆除道观和罢免官员这两件事情。
说到罢免官员的时候,曹操先对济南国境内的许多县令进行介绍,然后又从风评、百姓民生、贪腐程度进行评估。最后总结这些县令全部都不称职,一个个昏庸无能,尸位素餐,整日里浑浑噩噩,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曹操又讲到他是如何的愤怒,一气之下将这些人全部罢免,然而春耕在即,县令不可或缺,他又是如何的着急。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出唯才是举令。没想到短短数日时间,从者云集,他择优录取,终于挑选出合适人选。虽然这些人干得都很不错,却是一些寒门士子,并未举孝廉,此令有违朝廷用人制度,因此特意向朝廷请罪。
最后,曹操在奏折的结尾处写道:臣亲自带兵随皇甫大人剿灭黄巾,亲眼见证陛下对黄巾乱党田浩是如何的宽容,只是此人不识抬举,枉费了陛下的一番苦心。臣世受皇恩,也曾如那个田浩般不识陛下苦心,如今年岁见涨,所思所想皆是皇恩浩荡。臣已恍然大悟,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还望陛下宽恕臣之愚钝。
汉灵帝看着手中的这份奏折,尤其是看到唯才是举令和田浩的名字时,嘴角溢出一抹微笑。
“这个愣头青终于学聪明了一些,看来是有人指点,否则他应该想不到这些!”
合上手中的奏折,汉灵帝陷入沉思。这个曹操的身份倒是合适,才干也是有的,只是声望、职位和影响力有些低,不说与宦官和士族相抗衡,自保都有些困难。不过那个唯才是举令有些意思,若是真能将许多不得志的人聚在一起,在士族与宦官之外形成一个新的势力,自然是一件好事。
到底要不要扶持一下这个曹操呢,汉灵帝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想到这个曹操官小职卑便于控制,汉灵帝又有些心动。沉思许久,汉灵帝终于决定扶持一下这个曹操,即便达不成目地,也没什么损失,若是出自己的预料,也可以当成是意外之喜。唔!就当是个搭头吧,成固然是喜,败也不用担忧,何乐不为!
曹操的这封奏折虽然走了许多的人情,但是想要完全瞒过张让等人,那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见奏折中的东西与他们无关,又收下不少的金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小黄门将奏折递到汉灵帝的面前。
毕竟曹操是曹腾的孙子,而曹腾又是张让等人的前辈,若非蹇硕一力主张对付曹操,张让等人本来是不屑理会的,一个愣头青而已,总追着不放,也有损他们十常侍的气度不是。
不过当刘章厚厚的一份重礼摆在张让、赵忠等人面前的时候,所谓的气度就被他们扔到了九霄云外。气度,气度能当饭吃吗?
赵忠看了张让一眼,开口问道:“老大,刘章的这份儿大礼可不薄,咱们该怎么做,您倒是给拿个章程啊!”
张让眯缝着眼睛,咂吧咂吧嘴,心里有些犯愁。这边已经收下了曹氏的金银,也满口答应帮忙说说情,若是出尔反尔坏了名声,今后还有谁会求他们办事,岂不是断了日后的财路。
他们虽然是太监,但也是有品牌、有口碑的太监;他们是太监,可也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虽然是太监,可也知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只是刘章的礼物委实是丰厚,就这么拒之门外,又有些舍不得。
就在这时,青州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青州黄巾复起,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沉思良久的张让突然奸诈地一笑,对赵忠道:“老二,曹氏只是要求我们高抬贵手,让那个愣头青的奏折能够送到陛下面前,顺便着照拂一二。刘章的要求,是让我们想办法将那个愣头青调离济南国。如今青州黄巾复起,你我不如举荐那个愣头青去平乱。如此即满足了曹氏的要求,又满足了刘章的希望,可谓是一举两得,你看如何?
赵忠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冲张让一竖大拇指,连声赞叹。
不提这两个大太监如何瓜分财务,单说大司农边谦。
边谦最近很开心,自从刘章派人找到他之后,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共同的仇恨使得他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刘章出钱,边谦出力,两方面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一股倒曹的风潮在边谦的不断串联以及刘章的银弹攻势下逐渐形成。
边谦数次上朝廷,弹劾济南国相曹孟德,任用私人,横行乡里,拆毁道观,人神共愤。总共罗列出七条大罪,十多条小罪,然后将奏折递呈到汉灵帝面前。但出乎边谦意料之外的是,汉灵帝居然留中不,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令边谦的肚子里开始泛起嘀咕。
就在边谦准备再次进言,添上一把火的时候,青州刺史龚景的一封奏折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的时间已经进入到中平元年八月(185年8月),青州黄巾复起,攻城掠地所向披靡。青州刺史龚景数次与黄巾军交锋,无奈寡不敌众,屡战屡败。如今黄巾军已经彻底占据东莱郡,正在向北海国进军,龚景招架不住,一方面以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汇报此事,一方面勒令青州境内的太守、国相,带兵支援。
汉灵帝召开紧急会议,齐聚武商量对策,边谦眼珠一转,顿时计上心头。
边谦走出队列,向坐在龙椅上的汉灵帝躬身行礼,随后开口道:“朝廷大军如今在西凉平叛,与马腾、韩遂等叛逆相互僵持,一时半刻哪里抽调得回。况且青州距离遥远,从其它州县调兵远水不解近渴,远不如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