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太守见状,也是笑了笑,道:“令居一县之地,此次战事之中,所受损失却是最为巨大。你能尽心尽力去治理此县,倒也是一桩好事。只不过精力总归有限,我想了想,你还是好生治军,我便给令居再指派一名县令,来治理令居。你二人今后可要通力合作……”

    李延炤直起身,微笑道:“属下此来,正是为迎接新任县令。”

    “哦?”辛太守也故作惊讶。而后又道:“新任这名县令,正是我家中侄儿辈,讳彦,字抚梁。年中方才去了乡品评议。一众考官皆以为我这侄儿堪任县令。倒也令某大兄很是欢喜了一阵。”

    李延炤笑言道:“既是府君嫡亲侄儿,炤自当好生相待,与其一同戮力而为,以期将令居治理妥当……”

    辛翳笑道:“侄儿年轻,尚还未曾任事。如今到了县中,定东你可要多多教教他……”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任县令(下)

    谈完了新任县令之事,李延炤便将他自己关于下一步的构想讲出来,与辛翳之间探讨研究了一番。所讲多半还是在令居县中开设工坊。而后要将其中诸多产物出卖流通等问题。太守听得津津有味,显然让郡府介入商品流通市场,也使这位府君收获颇丰。对于李延炤又开工坊此事,也表示支持。

    仅凭郡府中那些工匠的生产力,太守眼见已是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货品需求。小小一个马具卖到现在,即使各地都出现了仿制品。然而郡府中收到的订单仍然是供不应求。如此一来,若是令居县也能开设工坊,组织人力进行生产,那么郡府中的生产压力无疑将会大大减轻。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财货收入,太守又怎么可能反对!

    两人议了一番,李延炤又突然问道:“府君可知州中生铁等物,又是由何处供应?”

    太守皱皱眉,思忖了一番,而后道:“西海郡倒是有座铁矿。由州治中派遣专员开采。州中生铁需求巨大,也都是由此处供应。”

    李延炤哂笑了一下:“就西海郡那些薄矿,能够用吗?”

    太守摇摇头:“每每郡府向州治采购生铁,都并不是足额发放。如今人力也是有限得很。根本不足以大规模派遣人手去寻矿。各郡县从州治采购的生铁,紧巴巴地用,倒也还能支持。”

    李延炤闻言,微笑着走到几案后,将太守身后的屏风撤去,屏风后正是太守根据军中哨骑所绘那幅地图绘制的大幅羊皮地图。

    李延炤道:“府君不必为难,炤知一处,铁矿蕴藏颇为丰富,府君可遣人前去探矿。”

    “何处?”辛太守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他的视线跟随着李延炤的手指,望向图中一个点,细细看去,却正是姑臧一侧的武兴郡!

    太守将信将疑地望向李延炤:“武兴有矿?若是如此,每年各郡县中那些用度,有何苦受制于西海那些产量?”

    李延炤微笑道:“正是!武兴郡左近山中,铁矿丰富。武公置武兴郡安置流民之前,武兴地区尚未开发,尚属荒凉之地。如今虽然安置了为数不少的流民,然而估计也未及组织人手,探索山中矿产。”

    太守闻言,神色中透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若果真如此,武兴地处姑臧周围,既有路途便利,各郡县也不必再为西海所局囿。两矿并采,当是能够满足各郡县需求了吧?”

    李延炤想了想,道:“这却还难说。不过有此地利之便,州治中定当抽调人手,大力开采。若果真储量丰富,满足需求应当不在话下。”

    辛翳点点头,而后又问道:“定东如何得知武兴储有铁矿之事?”

    李延炤听闻太守相问,神情却是一滞。他前世之中耳濡目染,然而对矿藏位置也只知个大概。此时太守相问,自然不能如实相告。便面不改色地开始编瞎话:“前次去州治中面谒使君,事毕出城,我等便往武兴郡去转了一遭,以观武兴郡气象。去返皆由山中而过,属下与随从休息之时,便在山脚下拾获几块矿石。当初本不曾在意,此时想起,便向府君进言。”

    顿了顿,李延炤又道:“若府君仍有疑虑,不妨知会武兴太守一声,遣人前往山中探矿。探得具体位置之后,再上表言事。”

    辛太守点点头:“此法稳妥。稍后我再计议一番,自会有所布置。”

    李延炤见太守不再细问他如何得知之事,心下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诸事既皆已议定完毕,李延炤便又在郡府中等候那位新任县令。

    三日后,那辛彦果然轻车简从来到郡府,辛翳亲往郡城城门处迎接。李延炤随同前往,辛彦下车与辛翳叔侄相见,叙话一阵。李延炤在旁默默观察一番,这辛彦行为举止倒也是规规矩矩。个头不高,不过双眼之中却很是有神。辛翳与其言道如今郡府县府中一应事务,这辛彦倒也是神色凝重细细听着。

    辛翳将辛彦迎入郡府,设了酒席款待辛彦。李延炤便在旁作陪。辛翳将李延炤介绍给辛彦,并言明李延炤现任令居县司马,乃是郡府得力臂助。李延炤与辛彦见过礼,辛彦好奇地打量了一番李延炤,道:“早闻叔父在言及李司马,道是我等年轻一辈楷模。日后将要在一县之**事,如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司马多多指正。”

    顿了顿,辛彦又言道:“之前我一直在家中,不曾外出任事,县府之中诸多事务,还望李司马切莫藏私,直言教我。”

    李延炤在席间,一副受宠若惊神色,连连拱手道不敢。这辛彦虽是士族子弟,今日初见却并没有那种目空一切的骄横,也并未因李延炤出身低微就另眼看待。也使李延炤对他好感倍增。

    席间觥筹交错,一直持续到下午未时。一众郡府属官才纷纷散去。辛翳将辛彦与李延炤叫到一处,笑言道:“抚梁,如今你已离家任事。我倒也不好强留你。令居县在此次战事中受损颇重,你与定东一文一武,可要尽力治理好此县,也使我能向大兄与张使君交代。”

    辛彦躬身行礼道:“叔父教诲,侄儿谨记于心。”

    辛翳又转向李延炤:“我这侄儿初出草庐任事于外。若行事不妥,定东可劝诫一番。若其不从,可来信与我相告。我自会令其改正。”

    李延炤亦是躬身道:“府君言重了,抚梁少年老成,足堪任事。炤定当尽力与抚梁一同治理好令居。府君今后但有吩咐,直言便是,我等一定遵照而行。”

    辛翳仿佛是松了一口气,上前拍了拍两人肩膀,道:“去吧。你二人皆非池中之物。日后前途,不可限量。有何为难之事,皆可直接来信告知。我也自当鼎力相助。”

    “谢叔父。”辛彦拱手道。

    “谢府君。”李延炤躬身,恭敬道。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步入正轨

    李延炤护送着辛彦,一同返回县中。显然辛彦如此温和的表现,也是辛翳叮嘱的结果。这个时代首重身世,李延炤的出身确实太过低微。尽管先前多次随军作战,累有战功,然而若说凭此令辛彦对他高看一眼,李延炤自己都是如何都不信的。

    辛彦肯对自己如此礼敬,除去辛翳对他的叮嘱之外,定然没有别的原因。李延炤心知,要想让这位新任的县令打心底里对自己高看一眼,那么自己就必须拿出能让他正视的事功和作为来。在当下来说,便是将县中事务处理妥当,让令居县走上发展壮大的轨迹。同时也让辛彦本人及其家族,因这种发展而受惠。

    先前李延炤代行了两个月左右的县府事务。查处了那么一出贪墨案,同时也查抄了县中首富樊掌柜的家。并得益于这些资财,让令居县在自己规划的初步发展中,能够借助这些资财,从而也能在这样的发展之中走上一定的捷径。最近陆陆续续收容的陇西流民已不下于两千人。这些流民都是暂时居住在窝棚之中,依靠着县府的救济粮暂时生活。

    李延炤当下所虑,无非便是让这些流民作为劳动力,尽快投入到生产之中。他之前面见府君时,也已是提及此事。然而辛太守感慨了几句收容流人,此事不易,并对李延炤的这一行为表示了肯定之后,便再也没有下文。李延炤本身也是存着试探辛太守的目的。倘若太守要求将这些流民迁移一部分到郡府去,他也可以当场拍板。然而辛太守却只字未提,显然也是认为这些流民对郡府来说是种负担。

    想通此节,李延炤便没有再强求。太守不提迁移流民,他便也乐于将他们都收纳到县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