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静的老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忙碌结束,就到大年三十了,据说今年我们可以在自己家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满怀期待,早早的换好了母亲为我做的新衣裳、新鞋,准备过年,离夜晚还有一段时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小伙伴们打发时间,顺便炫耀我的新衣服,后晌母亲将我喊回家,告诉我:“别人家要贴对联,贴对联等于封门,今天你不可以再串门了”,我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也欣然接受了母亲的教导,跟着父亲一起贴对联,我帮着在对联背面抹浆糊,浆糊是由面粉和水熬制成的,在对联面前是非常好的黏质品,站在大门口往两边望去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贴门神,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母亲准备好了晚饭“臊子面”,第一碗先放到爷爷的相片前,让过世的人先吃,臊子面也是年前必吃的一道美食,寓意是长寿,臊子面也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传统面食,平时很少吃,里面有肉丁、蕃茄丁、萝卜丁、洋芋丁、豆腐丁……我们四人一人端一碗,呼呼的吃起来。晚饭过后,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去村子南头为过世的人烧纸钱祈福,在我们这里,每年都有两个时节要烧纸,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大年三十的傍晚,而这烧的纸钱都是由父母亲手印制的,小年前夕,父亲先从镇上商店买回来一沓白纸和红墨水,母亲用棉线绳将一大块白纸裁成纸钱宽度的纸条,拿印有“壹佰圆”字样的章子蘸上红墨水一个个的印上去,再将印好的纸一张张撕下来,延对角线折叠包裹在手帕一样大的方形白纸里。我跟着父亲拿着一沓包裹好的纸钱和一碗臊子面往村南头走着,乡亲们不约而同的前后跟随,父亲唤我去场上抱一小捆麦秸,我们在通往大路的边上找一块空地将麦秸点着,乡亲们也一个挨一个的点着小火堆,只见人们双膝跪地,将纸钱一张张的扔进火堆,嘴里不停的念叨已故的亲人们,他们在为已故的亲人祈福,最后将一碗臊子面倒在火堆旁,起身回家。此时一阵阵鞭炮声响彻村庄,我躲在门口,捂着耳朵,享受着这响声带给我的快乐,这是过年的声音,是乡亲们一年一度最激动的时刻,人们都穿着新衣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今晚谁都不能串门,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父亲早早关好门,母亲剁好饺子馅,我和奶奶围在炕头,全家人一起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全身贯注舍不得离开一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春晚,我隐隐约约的记得杨钰莹的《轻轻的告诉你》和父母最爱的于文华&;尹相杰《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看到半中间我似乎已经困意连连,父亲说:“娟娃不要睡,跟我们一起守年夜”,我满口答应,可还是抵挡不了温暖的土炕带给我的睡意,很快就进入梦乡,父母和奶奶毅然坚持着。
………………………………

第九章 过年

    大年初一,天刚亮,一阵阵的鞭炮声将我从梦里惊醒,乡亲们开始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母亲起床包饺子,父亲开始打扫院子里,而我只想多做做梦……一股股饺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的口水已经淋湿了枕巾,母亲将我唤醒,已是大天亮了,我连忙穿好新衣裳、新鞋,端起一大碗白菜肉饺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这可是一年当中最有口福的时候,全家人都吃的很香,吃的很饱。母亲说:“今天是大年初一,你该向我们拜年,拿年份子钱”,我按父母说的向奶奶、父母行跪拜之礼,祝他们过年好,我很开心的接过母亲给的十块钱。因为我太小,有钱也不会花,连同大佬、大妈、外爷、外奶等亲戚给的年份子钱,一分不少的上交母亲保管。

    晌午,太阳还算暖和,大年初一不能走亲戚,妇女们在家忙活着饭菜,老爷们都围在墙角下象棋、喧荒,讨论着过去和将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见,都在这个年代里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期间,乡亲们提着大包小包,骑着大梁车载着一家人,去瞧亲戚,有看望岳父岳母的,有看望姐姐姐夫的,有看望挑担(姐姐与妹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的,还有亲戚回瞧的,男人们都是晌午精精神神出去,后晌醉醉醺醺回来,整个春节期间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尽情的欢声笑语。这个年代送礼都是随大流,今年流行送罐头和白糖,年前父母从县城买回来一大堆罐头和半袋白糖,母亲要将白糖分别装成几个小袋,基本上是两瓶罐头配两袋白糖,我家要瞧的亲戚主要是母亲家的姐妹五个,母亲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只准备好前三天的礼品就够了,初二到初三,我们分别看望了外爷外奶(外公外婆)、大姨大姨夫、二姨二姨夫,初四大家伙都来我家,我们送出去的罐头白糖又如数的回到了我们的家里。初四这天,也是村子里上坟的日子,因为离坟地远,上坟还得宜早不宜迟,父亲凌晨四点多就出发了,母亲也是早早起来准备今天的待客食物,从灶伙拿来猪肉和鸡肉解冻,烫好两盘凉菜,切好炒热菜的料,剁好一盆饺子馅,晌午时分,父亲上坟回来,我站在大门口左顾右盼,等待着我家的亲戚们,外爷一家、姨妈一家、小姨一家……陆陆续续的来到我家,很快院子里停满了大梁车,因为人多,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了几张铁盘和几把凳子,母亲招呼亲戚们坐下喝茶,先将做好的凉菜上桌,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父亲跟挑担们划拳喝酒,母亲和姨姨们炒菜包饺子,我跟着表哥、表姐,带着表妹一起在院子里踢毽子、放鞭炮、跳房子……这场面很是欢快,划拳声、欢笑声融为一体,感觉整个院子都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共同书写着这时代最美丽的篇章。连着几天的奔波,乡亲们看似忙碌,却很快乐,人们带着一份责任,心中充满着爱,传承者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亲情文化,潜移默化刻在人们心里,神圣而不可怠慢。

    在我们这里除了传统的亲情文化,还有我们不可忽视的社火文化,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在我们这里尤为重要,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先是由大一点的村子组织社火团队,再到其他小村庄表演,我们村只有四个生产队组成,算是小村庄,每逢过年,我们都期待着这些社火队来村里表演,为我们的村庄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在跟着父母瞧亲戚的这几天,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社火表演,人们敲着锣打着鼓,锣声震地,鼓声震天,渲染着浓浓的过年味道。今天是大年初八,一大早生产队长就挨个到各家各户通知,说今天有社火队来我们村表演,让乡亲们做好准备去观看,我兴奋极了,匆忙吃过早饭,就冲出了大门,叫上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一起蹲守在村子南头,不一会儿,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锣鼓声,这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窜到大路上张望着,看到远处有一大群人向我们走来,就飞奔跑回村子里,边跑边喊着“耍龙的来啦……”我跑回父母的身边,此时社火队已经到了村头,走在最前面的身穿红色衣服的是锣鼓队,由两个人抬一面大鼓,一个人打着节拍奋力的敲着,旁边有个敲锣的,后面跟着两个打镲钹的,这声音很是热烈,他们停在村子街道中间,此时路两边已经站满了乡亲们,完全遮挡了我的视线,父亲将我扛到肩膀上,第一个节目是《舞龙》,只见12个壮汉,分别举着龙头、龙身和龙尾,眼见那条龙就跟活了似的,伴随着锣鼓声“咚锵、咚锵、咚咚咚锵”,不断的在我们面前舞动着,第二个节目是《扭秧歌》,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穿着花衣,唱着民谣,舞动着腰间的彩绸,一个个就跟仙女下凡一样美丽动人,突然感慨自己何时才能长的跟她们一样,第三个节目是《哑巴骑驴》,一个男的扮演着一个农妇,戴着头巾,骑着一头假毛驴,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只见洋娃娃掉地上哭泣,哑巴农妇急的不知道怎么去哄,我虽然看不懂他表演的真正含义,但至少生动形象,诙谐有趣,惹得乡亲们捧腹大笑,第四个节目是《踩高跷》,十几个男男女女踩着一人高的高跷,迈着步子,装扮着戏剧里的各种角色,分别拿着扇子、手绢、木棍、刀枪……踩着锣鼓队的节奏尽情的舞蹈着,我一直很好奇他们为何还能走的这么稳?第五个节目是《猪八戒背媳妇》,就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摇头晃脑的背着一个油光满面、搔首弄姿的小媳妇,跟着音乐,时而扇扇子,时而擦汗,乡亲们都说这是一个人在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