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静的老屋-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想借着怀孕的身体,做回自我,而母亲却说:“你只有化妆了才好看,不化妆丢人现眼”,在母亲的推波助澜下,我又拿起化妆品,开始伪装自己,带着这幅虚假的面具,先看望了大堂姐,大堂姐是我们几个当中最精明能干的,她也是从小吃苦长大的,习惯了省吃俭用,尽管现在做了老板,也依旧如此,她和姐夫齐心协力,有车有房有存款,虽然两人磕磕碰碰,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来到大堂姐的饺子馆,品尝了美味可口的饺子,嘘寒问暖一番,当知道大堂姐一天包50斤饺子时(每斤60个),我惊讶极了,甚至觉得她在说假话,在亲眼看到大堂姐机械式的速度,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参观了大堂姐的家里,所有的摆设都还是她结婚时的样子,简单朴素,干净利落,现如今她也是有钱人了,可不理解她的生活方式是对的还是错的。看望了外爷外奶家,这里还是熟悉的样子,只是经过岁月的洗劫,老化了很多,孙子孙媳都搬进了楼房,只有两位老人苦守着这座院子,外爷得了白内障,站的远都看不清我的面孔,外奶得了骨质增生,但走起路来还是那么麻利,我心疼他们,只拿出三百块钱给外爷外奶,老两口笑的合不拢嘴,为了回礼,随后他们又拿出200块钱给了我的孩子,没想到这老一辈传递下来的礼节,还根深蒂固的刻在他们的心里。我强忍着泪水收下了,但这心里跟针扎一样,责怪自己没本事,外奶说:“燕娟想吃啥,我去给你做”,我说:“想吃拉条子”,就像小时候看到的样子,外奶从后院抱来柴火,挪动着瘦小的身体,和面、烧水、炒菜,用那熟练的动作,为我做了一碗吃着“攒劲”的拉条面,离家这么多年来,这是我吃着最香的饭菜,临走时,外爷外奶硬塞给我一只老母鸡,让我留着补身子,满满的感动让我羞愧难当,看着他们向我挥手告别,直到我消失在他们的视线。看望了大佬,大佬60多岁了,却还在农田地里打工,我跟大佬说:“大佬你该闲下来好好享清福了”,大佬说:“干农活干了一辈子了,闲下来就一身病,还是找点活干的好”,没想到大佬还是这么有精神,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一个人,儿女不在身边,只有自己孤零零的守着老房子,大佬是个爱干净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可问起为何没有再找个伴,大佬说:“现在的老太太也要彩礼、三金,花钱是小事,关键是过不到一起还得散”,听到这话,我真为大佬感到心痛,活在这时代的变迁下,选择孤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开着大堂姐的车,一路走一路看,家乡的变化,差点让我错过回老屋的路,行驶在村道上,路过村委会,路过学校,才发现这里早已脱去了记忆中的稚嫩,一路上全是干净整洁的水泥地,映衬着村庄是那么的坚定而倔强,村南头的空场地上,已经修建起了城市化的农家乐,我家的地里也都是高耸的蔬菜大棚,一片崭新的面貌吸引着我的目光,远远望去,村子里蹲守着几位老人,如同小时候看到的画面,他们还坐在那里畅聊,可一路走来,也就只看到这些老人。我想停下来打声招呼,却被父亲制止了,父亲说:“没必要,自从搬到楼房,都很少来往了”。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时间都去哪了

    径直来到老屋门口,刚打开车门,就看到几个大妈、婶婶飞快的向我跑来,本以为她们是想见见我,可更多人的目光都盯在了我开的车上,问我:“咋没开车自己的车过来?”“女婿咋没一起来?”,而我尴尬之余,只好绕开话题,逐一向她们打了招呼,不管怎样,看见她们就像看见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可再好的容颜都抵不过岁月的侵蚀,看着她们真实的生活写照,就好像在看自己,比起她们,我却要靠化妆品来遮挡自己的衰老,顿时觉得羞愧,随便寒暄了几句,大妈、婶婶说要去参加聚会,我笑着向她们挥手告别,但心里多了几分敬佩,没想到已经20多年了,她们还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信仰,真的非常难得,如果不是自己落魄不堪,真想与她们一起享受这片刻的欢声笑语。

    住惯了高楼大厦,转身看着老屋的大门,才真正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此刻的门已经掉漆严重,变的破败不堪,推开大门,走进院子,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是熟悉的样子,走进东屋、走进西屋、走进上房、走进后院,连屋子里的家具陈列都没有变,脑海里全是回忆的画面,就像看着自己儿时的影子在院子里飘荡一样,不知道什么原因,明明是大白天,可每个屋子都是黑压压一片,没有一点朝气,除了菜地里的红枣树还努力散发着它的颜色,整座老屋全都变的死气沉沉,忽然想起老人们常说的:“屋子里不住人,阳气少了,阴气就重”,看着老屋变的如此宁静,眼泪湿润了我的眼眶,我不禁的感慨时光的流逝,曾经的欢声笑语,记忆里的喜怒哀乐,恍如昨日,可此刻都随着那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还没好好欣赏老屋的样子,天就黑了,怀着这份沉重的心情,回到楼房,跟母亲聊起她的官司,听母亲说,自从上次我找领导写了上诉状,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连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都说:“你们没问题能赢”,父母信心十足,就在开庭的前一天,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双方进行调解,父母本不想去参加调解,几乎是被生拉硬拽叫过去的,经村委会的调解的结果是:猪场这家同意让出自家叔叔的半亩地,抵消那045亩地,父母想着,只要能将地还回来,怎么样都行,很快双方按照协议的内容签了字、摁了手印,可第二天,对方却拿着这份证据当作法庭答辩证据,以至于父母输了上诉的官司,虽然这官司是输了,但父母想着地还在,输的也是心安理得,开完庭,父母紧接着就去要回协议内的田地,可当父母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赖帐不给了,并且以各种理由禁止父母踏进田地一步,母亲一向要强,可不吃这一套,径直往田地走去,而这家人上来就给母亲一巴掌,按理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像这种情况是可以报警的,可母亲却甘愿吃这哑巴亏,只想要地,不伤和气。其实当初我的提议是让法院执行拆猪圈,可父母不愿意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执意签署了村委会的调解意见,而这件事情又被提上日程,现在的案件变复杂了,不再是起诉要地的事情,更是如何将这份无效协议给撤销了,对此事父母也是焦头烂额。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屋的风水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母亲好强了一辈子,还是没有看透人心,这次回来我才知道,父母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了不少钱,除了借给我的十几万,还借给别人二十万,而且是分批次借给不同的人,我在外面经历的类似案件多了,有借出几百万的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一直劝说母亲,有钱自己存下来,借钱容易要钱难,可在这点上,母亲主意很正,常用教化的语气跟我说:“谁都有难的时候,帮了就帮帮,咋能要不回来”,因为母亲是个话篓子,给我借钱的事情也传遍了整个村子,很多人都在母亲耳边吹风,说:“借给儿女的钱根本要不回来”,母亲反问我:“借给你的钱,你能还给我吗?”再回头想想自己的遭遇,我也是心里没底,所以对母亲的钱财支配,我不敢多嘴一句。

    由于农村土地大面积的流转,种地都是机械化,父亲的生意也只够糊口的,少的时候连饭钱都赚不够,看着父亲五十多岁了,几次劝说父亲,干点别的,都被父亲拒绝了,父亲做了20多年铁匠,尽管现在门庭冷市,他始终不想丢弃这份工作,用父亲的话说:“我要做到这份行业消失,直至下岗,或者老的不能动了”,可能是一种情结,也可能是一种匠人精神,在这个时代,父亲的执着让我为他感到惋惜,再看看母亲,尽管为别人打工受气受累,且只有每天60块钱的工资,但母亲仍然坚持着,每周六、周日是饭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