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周一,我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随着高年级的大队伍,来到操场集合,准备升国旗,中学的国歌是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我们也已脱离了少先队员的身份,不用唱国歌,不用敬礼,今天我们只要做到肃立就好。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映在我们脸颊,抬头仰望着与旭日共同升起的国旗,我的心更加向往明日的辉煌。国旗礼毕,在一位老师的指挥下,高年级的同学开始唱校歌,歌声优美,而我的心思只停留在第一句话:“我们是丝绸路上的小星星”,丝绸路?难道是飘起的丝绸吗?这是一条什么路?带着这份疑惑,听完校长的讲话,结束了今天的升旗仪式。
第一天上课,我们最期待的是英语,耐着性子听完语文课和数学课,数着时间,等来了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是一位身材圆润,却喜欢穿深蓝色制服的女老师,刚走上讲台,她那犀利的眼神扫遍了全班每一个同学,让我们为之敬畏,她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eglish,教会我们说简单的问候语,却总是把我的名字叫成英语风格,以至于我的外号也从此流传开来。我虽心里厌烦着,但也用心喜欢着,感受着异国语言的魅力,这学好英语的信念就愈加强烈,为了能在老师提问时,显得突出,不被老师责骂,我偷偷的将英语单词后面标上了汉字,比如“thank you”,我会写“三课由”,“how are you”,我会写“好啊由”,只要上课不出错、不挨骂,怎么样都行。
………………………………
第六十八章 摘棉花
入秋了,天气渐凉,清晨骑车赶往学校,秋风吹着双手冰凉,耳朵发疼,这并没有我们臆想的轻松,现在速度是快了,但距离远了,起的早了,就冲着这份新鲜劲,我们依旧每天坚持着。回家的路上,看着弟弟重复着我们走过的路,玩着我们玩过的游戏,突然感觉到幼稚和可笑,可能是我长大了,个头高了,心气也高了。不仅如此,自从我上了初中,家里农活都由弟弟来为母亲分担,弟弟虽然爱哭,但他刻在骨子里的勇气也让我佩服,不仅收麦的时候自发的扛麦捆、拾麦穗,而且在这次收包谷中,他也尽全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来想逃避农活的我,也因弟弟动容,国庆节放假,我立刻加入到收包谷中,我们互相比拼,互不相让,突然发觉下地干活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父母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将制种包谷棒子直接拽下来,扔进袋子里,再扛回家堆成一座座小山。奶奶不在了,院子里冷冷清清的,以前总有个人帮衬着,感觉包谷皮剥的快,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打理。这七天下来已经让我精疲力竭,本想借上学来摆脱眼前的煎熬,假期结束的第一天,班主任通知我们:“学校组织勤工俭学,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要做的事情是去酒泉摘棉花,但也有选择权,不想去的同学可以交钱”,同学们都踊跃报名,我也不愿做逃兵,想着终于可以离家出一次远门,更是兴奋至极,回到家,我就告诉父母:“我要去酒泉摘棉花”,父母一向不干涉我学校的事情,很快就同意了,父亲从镇上为我买了一包干粮,又给了我20块钱,怕我弄丢了,让母亲缝进内衣兜里,这天按老师通知的时间,我们坐上了开往酒泉的大巴车,第一次出门,这一路上所有的景象都是新鲜的,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天色已晚,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三人一组,被分配到各个农户家住下,我和几个女生被分配到一对中年夫妇家,这对夫妇对我们不冷不热,看到他家的房子里外都贴了瓷砖,我们不时的心中窃喜,一致觉得自己是传说中的幸运儿,可怎想这家女主人却把我们安排到后院的老房子里住下,如此大的反差让我们大失所望,可再多的不满,也抵挡不住这一天的舟车劳顿,只好拿出随遇而安的高尚情操,铺好被褥,钻进被窝,几个人睡在冰冷的炕席上,嘴里默念着“地主婆、地主婆”,呼呼而睡。
第二天清晨,我们很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跟着主家来到地里,看这满地白花花的棉花,就像一个个嘟嘴吹泡泡的小胖子,肤白貌美,非常惹人爱,老听村里的人说:“摘棉花、摘棉花”,原来棉花就长这样,在主家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每人一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远方进发。这棉花开花时,枝叶已干,为了提高棉花的验收等级,我们需要小心再小心,我虽然从小做农活,但效率并不高,一向认真的我,很快就落后于人,我想跟上他们的脚步,可总是心急手不急,但跟着同学们在一起,总是觉得乐趣多多,来到这里唯一让我疑惑的,太阳为什么是从西边升起的,这是因为我从小习惯了坐东朝西的房屋坐落,到这里换个方向,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这棉花杆只有膝盖那么高,我们就像蹒跚前行的老人,弯着腰,这一天下来感觉都快断了,主家按棉花斤数为我们做好登记,再由老师统计,这些数据都将化作钱,算进我们的勤工俭学费用里,同学们都很积极,我总觉得每天就比别的同学差那么一点,无关紧要,很多天过去了,我已经在总斤数上落后一大截,为了弥补心里的愧疚,父亲给的二十块钱,我一直装在兜里舍不得花,时不时的摸一摸口袋,钱在心即安。在主家伙食可以,但总是吃不饱,父亲给我买的干粮一半卖给另外两个同学,换来的钱就成为我的零花钱。
一场场秋雨,让我们有闲心在这个陌生的村庄游荡,一场场寒凉,已让我们最初的信念无处安放,每天都盼望着回家的日子,又觉得日子却越过越慢,每每遇到打喷嚏就以为是家人在思念着我们,欢笑声、哀怨声、期盼声,天真无邪的时光,辛苦而不失乐趣。还好有同学们的陪伴,我的心才安定许多。
这半个多月,每一天都像拿刀子印刻在心里一样,终于盼到回家,我的心都快飞出来了。在这里除了棉花,没有可留恋的,回到家的那一刻,就感觉与家人时隔多年,见到父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二十块钱原封不动的还给父母,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虽然棉花斤数不够交勤工俭学费用的,但希望这点钱能弥补我内心的愧疚,看着父母脸上的喜悦,我放松了心情,再看着我们的老屋甚是亲切,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嘘寒问暖过后,我立刻钻进被窝倒头大睡。
………………………………
第六十九章 新疆大煤
秋风漫过脸庞,带来一丝丝痛感,大地裹满银装,迎来一片片煞白,我就像霜打了的茄子,无精打采,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比我预想的要难受的多,早前听大佬说,两个堂姐都是因为天气冷,被迫辍学的,上小学时走路去,没觉得冷,现在要骑车,路程又远,我这才有所体会,这以后的路还很长,可冬天才刚刚开始,我能坚持多久,不得而知。唯一有件好消息,冬天不用生炉子了,有一个男同学,主动承担了这份工作,同学们都很感激他,一致选举他为生活委员。
学校里没有宿舍,很多离家远的同学,都开始在镇上找合适的人家借宿了,我家离这有三公里多,但一想到寒冷的冬天,就开始害怕了,我似乎也为躲避寒冷找到了完美的借口。回到家,我央求母亲也能为我租个地方,却被母亲拒绝了,父亲也说:“我上初中的时候都是走着去的,都没有自行车”,我又打消了念头,觉得不行自己再试试,寒冬来临,当看到自己长满冻疮的双手,那刻骨铭心的痛一次次的打击着我的信念。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继续咬牙切齿的忍受着,就在我的心与寒冷较劲时,父亲提议,让我住在大堂姐家,大堂姐家离镇上中学很近,住她家是最合适不过了。母亲没有意见,我顿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总归要得麻烦人家,让父亲扛了一袋白面,又备了一些礼品,送到大堂姐家,接到大堂姐的同意,我如愿的过上路悠闲自在学习生活,早晚在大堂姐家,中午坐着父亲的摩托车回家吃饭,即便大雪飘零,依旧心满意足。
结束完期中考试,恰逢周五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看到邻居家门口停着大货车,车里装着一车黑色的东西,乡亲们都拉着架子车,前来购买,我走近一看都是一些煤块,乡亲们都称它为“新疆大煤”,父母也买了一些,这些煤块各个都有几十斤,需要拿回家一点点的用铁锤敲开,这一夜家里点起了“新疆大媒”,这比往年的煤块更容易点着,煤烟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