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脑海里根本没有那个概念。这段时间老师再三叮嘱我们,回家要看《爸爸背我去上学》这部电影,在看完这个山区孩子在逆境中刻苦求学的感人故事时,我才深有体会,立刻重新拾起这段时间被母亲打消的信念,好好学习,矢志不渝。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家的黑白电视机都已换成彩色的,而且一家比一家大,人们已经不满于录音机、录像机带给的音效刺激,很多人家已经换上了dvd,装上了高音音响,隔着好几户人家都能听见那动人的情歌,这些都成为今年娶媳妇的标配,镇上的舞厅已经开始萧条,闲暇时光,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村子里成群结队的舞蹈,我们村子也不例外,晚饭过后,大人小孩,欢聚一堂,消遣娱乐,这段日子我和伙伴们经常会从垃圾堆里捡来废旧录音机、电视机上拆卸下来的吸铁石,研究着怎么也弄不懂的磁极原理,探讨着为何会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些在我看来一切正常,母亲却坐不住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一向争强好胜的她,看到比别人家落后那么多,更是心急如焚,经常化作成脾气,散发在我和弟弟的身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母亲为何事生气,父亲只敢悄悄的跟我们说:“你妈精神病犯了”,邻里之间更加同情父亲,认定母亲是个恶人。
大姐的婚期已到,除了习俗规定大妈不能去,全部的亲戚都来参加她的婚礼,大姐嫁到离镇上很近的一个村子,虽是不同的村子,但习俗都是一样的,屋子里的dvd里传出今年最流行的歌曲《傻妹妹》《九妹》《冰糖葫芦》《大头皮鞋》……营造这欢喜的气氛一切忧伤都烟消云散。
学校组织了钢笔字大赛,我如愿的拿了最高分,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正如那方块字一样,我心里变的更加敞亮,用尽所有的力气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却被老师批评,说我是用左嗓子唱歌的。四年级的功课变的更加繁重,经常听校长说要给学生减负,可我们的书包却变的越来越沉,当天作业写不完,就第二天五点爬起来继续写,奶奶待弟弟如心肝,父母都是各忙各的,所有的人都无暇顾及我,每周的衣服要自己洗,有时候中午回家吃不上饭,还要自己做饭吃,再赶到学校,一整天下来跟打仗是一样的,但依旧没有打散我好好学习的劲头。
………………………………
第四十五章 放羊
国庆节放假,我继续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今年我可以搬包谷了,亲身体验后,发现搬包谷的活真的太辛苦了,需要用浑身的力气才能将包谷棒子搬下来,手指头也不听使唤,疼的发慌,早晚温差大,受累受苦还要受寒,看着母亲严厉的面孔,我一点都不敢怠慢,好在弟弟可以帮我装袋子了,我们互相鼓着劲,尽可能的为父母分担着辛苦。
放假期间恰逢中秋节,这天傍晚,父亲从镇上买来月饼,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我们拿出一年里最后一个西瓜,剪下葡萄树上清脆可口的葡萄,点上香炉,一起坐在月亮底下,享受这团圆之夜。村子里一直流传着吴刚伐桂的传说,我坐在院子里,看这月亮怎么都看不够,眼睛里一直都是一个人用力的砍树,想着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砍树精神,就如同一年一度奋战在农田地里的乡亲们,奋力而看不到尽头。
结束这七天的假期,我立刻将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没有什么能比学习知识更轻松的了,一直坚信着有一天离开家乡,脱离农民,脱离母亲的打骂,这个信念向旗帜一样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最近村子里来了一辆包谷脱粒机,只要接上电源就可以自动脱粒,效率非常高,省时省力,乡亲们都觉得花这份钱值,每天放学路过,都能听见机器的响动,我家也不例外,可这机器终究是机器,很多包谷脱不干净,心细的奶奶每天都坐在院子里,一点点的搓着,连一个籽都不放过。这辛苦打下来的粮食,又免不了被老鼠偷吃,而现在的老鼠连老鼠药都不吃了,乡亲们也不甘示弱,与此同时,在村子里流行起一个电子灭鼠器,父亲也买了一个,先要在院子靠墙边的地方全部布上铁丝,再根据老鼠的习性,每天夜里通电,白天断电,只要有老鼠碰到铁丝,就听见电子灭鼠器发出“滋”的声音,一夜过来能电死七八只老鼠,真是叫人大快人心,可半个多月过去了,老鼠是越来越少,它带给我们的电费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很多人觉得费力不讨好,都开始陆陆续续拆掉了电子灭鼠器,一致决定养猫。
秋叶凋零,铺设在大地上如金子般耀眼,霜降冰冻,打湿在眉头如珠子般剔透,不知那甜菜根哪来这么大的韧性,到这个时候才刚刚成熟,乡亲们迎着冬风,撬动着土壤咯吱作响,挖出一个个冰凉冰凉的大萝卜,再一车车拉回家倾倒在院子中央,还要经过削泥、去头才有人收购,乡亲们身穿棉袄,头戴围巾,不分昼夜,互相帮衬着,削着那萝卜头铿锵有力,仿佛只有冬天自己感觉到寒冷,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吃上母亲蒸的糖萝卜条条,无需撒糖,那甘甜足以沁人心脾。
卖完这些萝卜头,又进入一年的冬闲,乡亲们都想过好日子,年轻的女孩子也都开始学手艺了,姨妈家的大女儿已经辍学去学裁缝了,这也是我们这里大多数女孩子的职业方向,近几年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村子里的学龄儿童急剧下降,师生比例不协调,村子里漂亮的杨老师,也放弃了教师职业,开始走出家乡,重新寻找出路。学校老师也通知我们,明年可能要跟邻村的合并学校,我们期待着,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入冬了,母亲也不想像以前一样闲坐在家里,她找人赊了几只羊,开始跟着村子的大部落放羊,村子里放羊的都是五六十岁的大伯大妈,像母亲这么年轻的还是很少见,母亲不顾别人的看法,每天踩着时间回家给我和弟弟做饭,谁都不知道她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
………………………………
第四十六章 小丽要上学
天空飘起了大雪,寒冷猝然而至,父亲默默的坚守在他的岗位,母亲在家给我们做着新学的拉面,奶奶执着的追求她的信仰,学校里紧张的排练起元旦晚会的节目,每个班级出一个,我们班的节目是《小丽要上学》,我扮演小丽,其他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家长和老师,故事讲述的是家里人反对小丽上学,老师劝说,遭到家长强烈阻止,小丽苦求无果,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辍学回家。这个节目我很用心的在演,可能是入戏太深,我越来越怕自己哪一天也会像小丽一样,遭遇辍学,现如今村子里能完完整整上完初中的女孩子少之又少,我似乎也看到了未来的路,只想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全校师生一起欢庆元旦,在同学们的精心编排下,我们的小品《小丽要上学》拿了全校第一名,我为之骄傲,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认认真真考完试,我仍然独自骑着自行车扛起课桌,准备度过这悠闲的寒假生活。
每到假期,我都会去邻居家参加聚会,也说不上是不是信仰,只是觉得习惯了,《圣经》里面的善念值得我用心去学习,今年这个寒假,我经常跟着奶奶去姑妈家里参加聚会,说是聚会,还要聚餐,这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先做好一大锅饭菜,饭前共同祷告:“感谢神赐给我们的美食”,再在一起唱歌、跳舞,突然发现我们唱的歌的调调都很熟悉,一首是改编自邓丽君的《阿里山的姑娘》,一首改编自**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对快乐的追求,在这里不分年龄,不分年幼,人人待我如亲人,我感觉到快乐和温暖,唯一让我惊讶的是,这些人都不是一个村子的,有些离的很远,就为了几个小时的欢聚,天寒地冻,还要骑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的心里开始疑惑,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教义,居然会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再听到他们用一种类似外星语的语种祷告的时候,我更是惊讶,想不通为什么这里面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我却做不到,为什么祷告的时候有人哭有人笑,还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每次祷告结束都会分享心得,来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也做了分享,而我除了看到他们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