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爽、湿润的气候生长,籽的形状酷似芝麻,也有白麻和黑麻之分,胡麻产出的油就是我们过年才能吃上的香油。种完麦子种包谷,种完胡麻还要种甜菜,乡亲们忙的不亦乐乎,仿佛这辛苦从来都跟他们无关。
而我又打开新学期的篇章,开始用功的学习知识,坚持每天早到。学校的生活每天都很有意义,享受着知识的乐趣,享受着同学之间的情谊,日子过的飞快。转眼间就到植树节了,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都参加植树,除了学校门口的水沟里已经种上了榆树,还通知我们去几公里以外的沙滩里栽红柳,红柳,又名柽柳,多枝柽柳,耐旱、耐热,尤对沙漠地区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是,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一颗两年多的红柳树,其最底端的树皮颜色是暗红色的,越往上颜色呈淡红或者橙黄色,长而直伸,有很多分枝,枝叶呈绿色,初夏过后,最顶端会开出粉红色或紫色的花,随风舞动着,在我眼里它们就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大姑娘,含情脉脉,随时做好待嫁的准备。
不仅如此,红柳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早在爷爷奶奶的年代,家里用的箩筐、漏斗、筛子、篦子、盖房子用的房席、炕席都是用它来编织的。红柳叶是很好的畜牧饲料,含有粗纤维和蛋白质,牲畜食用后耐饥、蓄膘,春季的嫩枝、嫩叶、嫩花可以治疗风湿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学校通知植树前几天,父亲带着我从荒滩里砍了一些回来,去掉老枝和分枝,只留下淡红色的枝干,今天一大早我就准备好了馒头和水,扛着一捆红柳枝来到学校。老师安排好了两辆拖拉机,载着我们直奔目的地,老师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穿插开,三四个人一组,这一天下来,手心都磨出水泡了,汗水和泪水交织,心情却是积极向上的,感受到植树的乐趣,也感受到互相合作的力量。
………………………………
第四十章 烈士陵园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菜都可以买到,有些人家门口的菜地已经开始闲置了,为了不浪费土地资源,乡亲们种上了花,有鸡冠花、菊花、八角梅、海棠花、太阳花……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将教室门前荒废已久的花坛开垦出来,撒上了花籽,这里有我亲手种的葵花籽,按照老师的指挥,浇水、铺地膜,几天过去了,当看到我亲手种的葵花籽破土而出时,我顿时欣喜若狂,信心满满的从大伯家要来一些花籽,准备将我家门前的菜地也种上花,先在菜地里找了一片空地,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松土、撒籽、浇水、铺膜,一切都准备就绪,静等它开出美丽的花来。
一个星期过去了,透过地膜看到绿绿葱葱的一片,我满心欢喜的揭开地膜,才发现长出来的全是草,一朵花都没有长出来,我难过极了,也想不通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了弥补内心的不满,我只好找出葵花籽,顺着地边种了一排,说也奇怪,没过几天,葵花全部长出嫩嫩的芽来,心情好了些,这让我不禁的感叹道,植物也有选择活的权利,可能葵花就是我的幸运花吧。
天气不会再那样咄咄逼人,趁着这春色暖和了许多,清晨的光辉如往日般温暖着人心,祁连山依旧清晰的屹立在前方,叮铃桄榔的水桶声,吱吱呀呀的扁担声,嘻嘻哈哈的说笑声,映射着这老屋如生命般鲜活。
一切都在如期的进行着,这不马上就到清明节了,老师安排我们全班同学自发的去烈士陵园里扫墓,然后写300字的感想,清明节这天,父母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带我去,我只好找了两个关系好的同学,我们搭伴徒步行走5公里的路程来到烈士陵园,走到门口,才发现这里人头攒动,抬头看见四根柱子组成的楼牌,上面写着气势宏伟的“烈士陵园”四个大字,有一种冲动带动着我的双脚径直走去,却被门口的大妈拦下,是因为进门需要买票,门票是一块,而我的口袋里只有两块钱,本想着回去的时候坐班车,可这样一来路费都没有了,我们三个人站在烈士陵园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有个男同学提议:“拽着一个大人的衣角跟进去”,我们不知道可不可行,只能试一试,男同学先来,轻轻拽着一个人的衣角,很顺利的跟进去了,而轮到我们两个女生的时候就缩手缩脚,这个女生也没有带钱,最后决定由我买票进去,拿着小本做好记录,她在门口等我们。
走近大门,我回头看了看,这牌楼背面还有四个庄严威武的大字“浩气长存”,这张门票来之不易,我不敢怠慢,睁大眼睛一一做着记录,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面,坐东向西,总面积有六万多平方米,正门南北两侧是董振堂和杨克明的汉白玉雕像。进入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三檐双层五角纪念亭,亭四周的板壁上是烈士诗抄、长征组画等屏幅。通过由松柏、花圃夹道的百米水泥通道直通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堂额”烈士纪念堂”是洪学智亲笔所题,堂前几幅油画再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同马步芳军浴血奋战的场面:攀上城头的敌人被大刀砍落,有的紧抱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拳打口咬……,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座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挽联是:“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这里掩埋着先烈们的尸骨。陈列馆在陵园内北侧,馆内大厅正面为**手书“**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东西两侧有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整个馆室由“红军西征展室”和“血战高台展室”两部分组成,内有烈士用过的手雷、螺号、子弹、皮衣等实物,还有一张张照片、解说词、烈士事迹介绍,我都一一记录在小本里,这里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我,触动着我的内心深处,更让我坚定信念,做好祖国21世纪的接班人。参观完烈士陵园天色已晚,我们用五毛钱买了瓶汽水,毅然徒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
第四十一章 销毁的荣誉
清明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天,全校同学集合升国旗,我是旗手,有两个护旗手站在两边,为了让我们的国歌唱的整齐划一,校长从办公室拿出来一台录音机,跟着磁带里的音乐节奏,同学们高声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而我的心情比以往都激动,也许是烈士陵园看到的一幕幕鼓舞着我,突然觉得升国旗是一件神圣而不可懈怠的事情。
初夏将至,路边的白杨树排排站,精神抖擞,阴沟里的沙枣花徐徐开,十里飘香,门口的花骨朵露嘟嘟嘴,含苞待放,为了杀虫,大队里正组织人员为白杨树喷洒农药,乡亲们也自发的将门口的梨树喷上农药,然后一一在梨树上挂起牌子“果树有毒”,父母都很忙,没时间喷农药,我却找出一块硬纸片,学着邻居们的样子,用毛笔写上四个大字“果树有霉”,兴致冲冲的挂在自家门口的梨树上,当在语文课上学到毒和霉的区别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写错字了,趁路边没有人看见,赶紧将其拿下、撕毁,扔到后院的涝坝里去了。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学校给我们放七天假,正好赶上母亲锄包谷行,我和两岁多的弟弟都要去地里,我跟母亲一人扛起一把锄头,母亲站一行,弟弟跟着我站一行,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奋力的扛起锄头,起初特别来劲,当看见手上磨出的水泡变成老茧时,就鼓动着弟弟,让他帮我,年幼的弟弟在我的煽动下,乱锄一气,将包谷苗一起砍下,受到母亲一顿责骂后,我只好灰溜溜的重新扛起锄头,拿出跟老师植树时的劲头,切身感受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历程,这包谷行里一根草都没有,我想不通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后来听父亲说:“包谷也像人一样需要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