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瓦剌想与大明互市,以此来保证各个部落的基本生活,这个可以理解。
赵彦又道:“在下第一个办法就是坚壁清野,坚决不与瓦剌进行互市和朝贡,以此来全线隔绝与草原部落的交往,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若如此的话,说不定瓦剌狗急跳墙,于我朝边境的安定更为不利,真要说的话,此可以称为中策。”
“赵公子请继续。”贵公子朱镇饶有兴趣的说道。
赵彦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第二个办法便是分化拉拢之策,只是与前人略有区别。如今对于草原上的游牧部族来说,我朝太祖太宗的余威犹在,边境处亦有大军做为威慑,随后我朝可以与草原各部落开启互市,而且不是只开一处,而是多设置几个互市的地点,只要公平交易,前来交易的游牧部落必然不在少数。老实参与互市的游牧部落可以得到我大明的友谊,若是互市时有不轨企图的部落,朝廷尽可以发兵讨伐,其他部落为了获得与我大明互市的资格,必然不会帮助被讨伐的部落来对抗我朝军队。
草原部落多数都很愚昧,在互市之际,朝廷可以提出几个要求,譬如想要互市的部落需要派遣幼童来我大明进学读书,待到学成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亲近我大明的幼童送回其原来的部落,至于不听教化的幼童可杀可囚,又譬如互市时凡是需要文字记录的文书契约等等,都必须使用汉字……
同时,朝廷可以在西藏寻找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僧人,将其送往草原传教。格鲁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其教义颇为消极,却很符合草原各部落民众的胃口,长久信奉黄教之后,可使蒙古人好斗嗜杀之性除,喜动好战之风替。
只要将互市和传教坚持下来,一百年、两百年之后,说不定大部分草原部落的人都会被我大明同化或者失去锐气,其时边患自然而然便会烟消云散。若以在下来看,此可以称之为上策。”
王真听到这里面现轻蔑之色,贵公子朱镇虽然心中对赵彦的话不置可否,却还是问道:“此时残元分*裂为瓦剌与鞑靼两部,这两部各有首领,一旦互市,那这两部的首领又该如何?”
“无他,寻几个对我大明亲近的部落首领,多封几个王爵便是了,只要对其保持持续不断的羁縻分化,这些部落首领万难成事。”赵彦说完之后心中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想的太过简单了,自己说的都太过想当然,以明朝此时的普世观似乎很难接受。
………………………………
第七十一章 乡试开考
皇帝普通人自然是难以见到的,就连司礼太监王振的样子普通人都难以知晓,所以到最后赵彦都不能确定朱镇与王真的身份。
庄周晓梦迷蝴蝶,赵彦觉得自己或许就是那只蝴蝶,只是他的吨位不够,翅膀就算扇的再勤快,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车辙痕迹。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赵彦原本只想科举做官少受人掣肘,如果可能的话,那再娶三五个美貌小妾,赚足够自己下半辈子花销的银子,他并没有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想法和压力,只是随着时日日久,赵彦的思想逐渐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他心中偶尔会蹦出一些有违初衷的念头,比如依靠自己领先这个世界几百年的历史知识,让明朝避开即将到来的土木堡之变。
“嗟叹空凝愁,光阴指缝漏。心伤无力改前尘,欲擎天柱瘦臂抖。聊慰未老身,怎堪风雨骤。一壶忧伤夜半归,苦笑酒醒后。”赵彦哼哼了几声聊以疏解心中郁闷,随即躺在床榻上酣然入睡,他今夜与张文渊对酌了几杯,却是有些不胜酒力。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赵彦被王麟叫起来吃早饭,大堂里有一桌人早已吃完,此刻正喝茶闲聊,赵彦无意中听到他们说起昨夜发生的一件事,说是昨夜在演乐胡同里有人闹事,近百名锦衣卫与东厂的番子将演乐胡同闹了个底朝天,就连定国公府的小公爷都被抓进了锦衣卫诏狱,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在那里见到了皇帝朱祁镇和司礼太监王振。
赵彦闻言心中一动,他此刻有九成九的把握,昨日朱镇与王真便是皇帝朱祁镇和司礼太监王振,因为两人从客栈出去后,似乎就是往演乐胡同的方向去的。
只是就算确认两人的身份又如何,自己昨天说的话似乎不为王振所喜,他没有让自己因言获罪便已经是万幸了,至于自己的话皇帝朱祁镇能听进去多少,赵彦心里实在没底。
距离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王麟在北京城里游逛了几天有些腻,之后的日子便一直待在客栈的小院子里打熬筋骨,练习拳脚,李二与张顺都会些武艺,三个人没事切磋切磋,倒也其乐融融。
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具体的考试时间是初九、十二、十五这三天,但是需要提前一天进场,延后一日出场。出场日分三批出场,午前、午后和傍晚各一批,收卷官每收一卷发一签,签卷相符,等到出场的时候考生需要凭签出场。
考场内的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条件十分艰苦。
在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一盆炭火和一枝蜡烛,炭火既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因为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而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规矩异常严苛。
如今的乡试由朝廷选派得力大臣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此次北直隶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编修陈文与监察御史王鉴。
陈文与王鉴都是正统元年的进士出身,陈文是榜眼,入翰林院为正七品编修,王鉴是二甲第一名,入都察院为正七品监察御史,两人各自苦熬了十来年,如今终于等来了机会,只要主持好此次乡试,二人必定可以再上层楼,所以虽说只是主持北直隶乡试,在乡试的前两天二人早早便进入贡院,会同几名同考官焚香沐浴,然后静待乡试开始。
八月初八午后,赵彦与张文渊自客栈中起身随着人潮向贡院门口涌去。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以及异常严苛的搜检之后,赵彦与张文渊终于如愿进入了贡院当中。
路过贡院明远楼时,旁边有一棵古槐,其势如卧龙,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与考生的文运有关,故称‘文昌槐’,考生们都要膜拜,以登龙门,赵彦不想表现的太过异类,也恭恭敬敬的对着这棵古槐拜了拜。
分给赵彦的号房是丁字巷六号房,与张文渊并不在一处,而贡院内的考生之间严禁说话,所以赵彦与张文渊相互间拱了拱手,便转身向丁字巷走去。
每个巷口都有两名军士站立,考试的时候他们会协助监考官维持考场秩序,赵彦想将手中的号牌递给他们看看,其中一名军士却挥了挥手,示意赵彦自己进去找自己的号房。
进入考场的时候,每个考生都发给了两个牌子,一个是代表号房位置的号牌,另一个则是恭牌。人有三急,考试的时候如果想上厕所,可以将恭牌往外推,即为要出恭的意思,到时会有军士领着考生去茅房解决问题。
赵彦找到丁字巷六号房,将背上的行李放下,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这个位置离茅房不算太近,要是被分到了巷子头上的一号房和二号房,考试的时候闻着茅房中的味道,恐怕什么文章也写不出来。
到了天色将将擦黑的时候,所有考生才全部入场完毕,考生总数不过两千人左右,之所以入场如此缓慢,实是因为搜检太过严格。
应考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与会试时的搜检几乎是一个规格。
赵彦与张文渊很幸运,有王麟为他们开路,所以他们得以排在队伍的前列,所以他们进场比较早。之后在等待的时间里,赵彦先是有条不紊的将一众物什整理妥当,然后又盖上毡毯小睡了一会儿,等到进场完毕,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天色已然黑沉沉一片。
赵彦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