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入,船只快速下沉,海水的巨大压力,让荷兰水手再也不能将破洞堵上。
船上的荷兰人知道,他们的战舰要沉没了,于是不再徒劳的抢救,都赶紧抢着坐上船上的小艇,还是逃生要紧。那些没有能在小艇上占到位置的人,则是抱着木桶,木板这些东西跳入海中,谁也不知道要在海里漂多久,没有一点儿辅助物品,那是必死无疑。至于中国人对他们惩罚,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能活得一时算一时。
一会儿之后,围拢过来的大梁水师船只,先放出小船去抢救他们自己的同袍,而在海上乘坐小船试图溜走的荷兰人,自然也不会被放过。一艘辅助舰艇追了上去,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直接把荷兰人的小船全部撞翻,不能让他们逃了。
………………………………
第七百四十三章 十年战争
荷兰偷袭船在持续的下沉,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跳船逃生的大梁水兵,都在奋力的向远处划船或者游泳,避开船只下沉即将造成的漩涡。
而大梁的水师也很有经验,数十艘小船也外围游弋,没有过于靠近。但凡有靠近他们船只的荷兰人,船上的士兵并没有救援这些荷兰人,而是把这些泡在海水中的荷兰水手驱赶开,同时也不让他们离开这一片水域。
两刻钟之后,荷兰人的三艘战舰都全部沉下去了,最后被击毁的荷兰偷袭船,也只不过有一根桅杆顶露在水面。
在海水中游弋的小船开始在漂浮在海面的上百人中间穿行,搜寻着他们自己的同袍。在水中扑腾的人很好辨认,只要看头发颜色就行,荷兰人的发色基本都是红色,远远的就能发现哪里有战友,哪里是敌人。
一会儿之后,小船就救上来了十二个自己人,这还不到两个炸药船的满编人员,失踪的其他士兵,恐怕是没有来得及脱掉身上的锁甲,已经沉入海底了。
大船上派出联络船,向张翰汇报了情况。他此时已经转移到了另一艘战舰,作为自己的旗舰。他看到时机差不多了,紧绷着脸下达了命令。得到命令的信号兵,发射了两颗红色的信号弹。
看到信号弹之后,数十艘小船开始缓缓的由外围向中间移动。经过那些漂在水中的荷兰人时,船上的士兵或是用弓弩,或是用手铳,或是用长刀,毫不留情的将敢于偷袭的荷兰人杀死。半刻钟之内,那一片的水域就被染成了红色,三五成群的尸体漂浮在海上。
还没有被杀死的荷兰人都向远处游去,可是他们游得再快,也快不过小船的速度。而在另一片海域中的两艘沉船的荷兰水手们,则是惊恐的看着这场屠戮,他们不由自主的聚在一起,似乎准备着反抗。在被俘的战舰上,那些被绑着的荷兰俘虏们,则是无助的念道着经文,给遭受厄运的同伴祈祷。
终于,荷兰偷袭船沉没的海面再也看不到活着的荷兰水手了,小船和大船才转移阵地,向另外两艘荷兰战舰沉没的地方驶去。
聚在一起的两百多荷兰水手惊恐万状,他们此时一点反抗的武器都没有,聚在一起只不过是让中国人更容易展开杀戮而已。好多人都在诅咒残忍的中国人,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咒骂仓促发动战争的台湾总督欧沃德。中国新政权的水师并非像他们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却是相当有战斗力。
但是这次中国人却没有开始屠杀,而是比划着让他们游过去,送他们上大船。由于没有通译,他们之间也只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荷兰人刚刚见识了对他们同伴的屠戮,自然不会轻易相信。大梁的水手们也不着急,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其实也不敢靠近,毕竟荷兰人聚集了两百来人,若是贸然靠近,他们的小船被荷兰人掀翻的话,那也是相当危险的。
他们能等,但是荷兰人却没有多少时间了。刚才的杀戮,海水的中的血液很快就会把海中的鲨鱼引导过来。所以荷兰人在短暂犹豫之后,就有人开始松动,试着向小船游过去。虽然为了安全起见,被救上小船的人都会被捆绑起来,可是却并没有被伤害。
荷兰人看到先行者没有生命危险,其他人也终于向小船游了过去。毕竟呆在海里同样有生命危险,一旦嗜血的鲨鱼群过来,还呆在海里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且他们也明白过来了,中国人对于他们同伴的痛下杀手,也只是对他们同伴诈降的惩罚,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劣迹的人来说,中国人还是比较克制的。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张翰收到汇报,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于是下令返航靠岸。俘虏都分批被收容在各个舰艇中,那艘被俘的荷兰三桅战舰,则是被拖着返回。荷兰战舰上的布帆虽然还留下好多面,可是这些风帆的操作比硬式风帆复杂的多,光是各种绳索就有上百条,不是他们的水手能操作的了的,又不放心用那些荷兰俘虏,只能是一路拖行了。
张翰他们的舰队回到松江的时候,荷兰的使者才刚收到大梁皇帝的回书。大梁也没有为难荷兰使者,准许他们的那艘单桅帆船回航。而此时的台湾总督欧沃德,也才刚拦下从日本回来的两艘商船,还没有下达出发的命令,就收到了四艘战舰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下欧沃德不敢擅自做主了,赶紧给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理事会汇报。之后得到更多详细的消息,也一并报告给巴达维亚总部,并且给出建议,要在海上严厉的打击中国商船,让中国不能从海上得到利润。同时他也建议,可以同海盗一官(郑芝龙)合作,共同对付中国的新政权。
不过由于海路遥远,传递消息的速度相当缓慢,等荷兰东印度公司终于做出反击的决定之时,中国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这导致了他们的又一次惨重损失。
而大梁这边,也没有因为一次的胜利而放松警惕。除了让沿海各地继续加强戒备,继续修建陆上炮台之外,也加强了对海商们的护航工作。凡是海商出海贸易,都要约定日期,聚集成群,之后由水师派出舰队护航。当然,护航不是免费的,是需要缴纳护航费的。
同时,大梁还开放了上海的港口,允许除了荷兰人之外的其他外国商船前来贸易。上海也得益于此,在短短三年之内,成为亚洲最大的贸易口岸。而排除荷兰的做法,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荷兰的矛盾,使双方海上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在南洋贸易航线上的相互厮杀频繁的发生。
中何之间的大规模海上冲突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荷兰人在南洋损失了超过东方舰艇数量的一半之后,才终于承认失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动向中国政府寻求谅解,才终于结束了这场被后世称为“十年战争”的时期。
也因为荷兰人在南洋的惨重损失,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航运事业受到很大的削弱,在与英国人的斗争中终于处于下风。终于在三十年后,失去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大梁在这次海战中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终于可以实际观测荷兰人的战舰,从而为大梁新战舰的开发和建造提供了模板。也为十多年之后大梁海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
第七百四十四章 郑芝龙的故智
当大梁对福建正式发动攻势十天之后,郑芝龙就决定要投诚了。之前坚持的要掌控广州的条件也不提了,他没有同任何人商议,就派出了使者,向大梁表达了愿意投诚的意愿。因为仅仅是十天时间,郑芝龙的部队已经完全崩溃了。
他们刚开始还组织部队在城外野战,可是大梁的火箭弹如雨点般砸在军阵中爆炸之后,军阵立刻就会溃散。而后被大梁的骑兵从两翼追击,要么死,要么降,只这一战就有近万的福建军兵投降。而据城死守也没有任何效果,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住大梁重炮的持续轰击。
仅仅十天时间,大梁的军队就从延平沿江一路打到了闽侯,直逼福州,把郑芝龙重兵把守的沿江防线打了个七零八落。一旦福州失守,郑芝龙的陆上兵力就大半不复存在了,他还拿什么来守卫他的老巢泉州?
至于逃过来的大顺残余刘宗敏所部,那就更是指望不上了。这些家伙,给郑芝龙的建议,居然是放弃大城,进山与大梁周旋。真是可笑,他郑芝龙是海里的蛟龙,进了山里还能有什么作为。与其进山,还不如扬帆出海呢,至少在海上他还是有些自信的。
不过郑芝龙到底是海商出身,知道买卖是需要货物和市场的。福建,乃至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