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斥候赶紧辩解:“王爷,奴才等人通过的时候,没有人触发炸弹,怎么能知道李岩布了这个暗手。倒是奴才等人在前面踩中了一些铁蒺藜,奴才留在此地就是给大军禀报此事的。”
“前面还有铁蒺藜?”济尔哈朗皱眉发问。此时枯草遍地,铁蒺藜隐藏在草丛中,也不知道绵延几许,他发愁部队怎么通过。
多尔衮向前方扫了几眼,说道:“让空马趟过去。”
“铁蒺藜那种小东西,谁知道他撒了多少。要是撒的够多,要伤多少马匹才能趟过去呀?”多铎心疼的不同意。
多尔衮不耐烦的说道:“他们连粮食都没有带多少,能有多少铁蒺藜?现在不是心疼马匹的时候,只要消灭了李岩的这支骑兵,草原上的马,想要多少有多少。”
一直没说话的豪格不耐烦了,说道:“就这么定了,别让李岩的骑兵跑了。”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这时就能下命令了。当然,期间下面也不是十分顺畅,马匹毕竟都是骑兵个人的财产,他们的损失,只能通过战利品来补偿。可是他们的对手是李岩的部队,他们对于战利品没有多少希望,自然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马匹走在前面,相互扯皮拖延。
最后没办法,豪格等人强令各旗必须马上出一百匹马,一字排开通过,才让命令得以执行。
有的马匹在行进中突然受惊一样乱跳着,有的则是马失前蹄,直接摔倒,之后在地上嘶鸣着打滚。不过总体来说,受伤的马匹也不算多,最多也就四成左右。
之后前锋顺利通过,当大军通过的时候,还有一些漏网之鱼的铁蒺藜又给清军造成一些麻烦,不过已经无法阻挡清军的前进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清军终于追上了白世雄他们。其实也不是他们追到的,而是白世雄他们故意在这里等着的。因为这里一马平川,风力不算大,风向也稳定,正是追击的好场所。
此时白世雄已经让柯山带着一千骑兵护送商队先走了,一千骑兵虽然不多,可是面对各个部落的骑兵,还是有绝对优势的,当然,前提是沿途的部落没有相互串联勾结的话。不过此刻,他也只能把最大的兵力用来作战,毕竟清军有五万之众呢。
清军得到消息,李岩的骑兵已经在前方整队以待了,所以豪格等人也立刻下令,先让自己的部队也排好队形,之后才缓缓的向李岩的骑兵靠近。这样可以避免被李岩打个措手不及,也方便随时能发起攻击。玩儿骑兵,他们还是有自信的。
看着清军骑兵在五里之外就早早排好了队形,白世雄这边也是纹丝不动,不是因为看到敌人已经做好了应对,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打算马上冲击。
清军移动的不快不慢,但是却像泰山压顶。五万骑兵,再加上每人双骑,黑压压的一大片延绵数里,着实让人感到压力。
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清军终于在合适的距离上停了下来。他们再次调整一下队形,等待着主帅的指令。虽然李岩骑兵的手铳很厉害,可是这是冬天,他们相信,他们身上厚厚的棉甲能够让他们免受伤害。而他们手中的兵器,也大部分变成了骨朵,短斧,铁鞭这样的砸击性武器,会给敌人造成致命杀伤。
白世雄看着清军骑兵大阵停了下来,对旁边的把总问道:“你看着怎么样?能行吗?”
那骑兵扭头看了一眼随风飘扬的旗帜,点头道:“可以的。”虽然这名骑兵装束上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他的八瓣儿铁盔冒上,却是有一个两门大炮交叉的帽徽,同周围骑兵的马头状帽徽完全不同。
这是李岩对军种标识的改革,因为他的士兵们大都穿着锁子甲,会把胸前的兵种标识遮挡住,所以就把标识移到了铁盔上。
白世雄吩咐:“那就开始吧。”同时对他的亲兵下令:“传令下去,都做好准备,乱了队伍,军法从事。”
炮兵把总快速的挥动两下手中的红旗,而骑兵部队的人,则是从口袋里拿出两团棉花,堵住了自己战马的耳朵,同时紧紧的抓住了缰绳。
。。。
………………………………
第七百章 弹如雨下
后面的炮兵副把总看到挥动的红旗,站在辎重车上又一次观察了一下清军骑兵的位置,一摆手,命令:“摘去伪装,准备发射。本文由。。首发仰角,四十度,左偏,五度。”
炮兵们将盖着的毡布揭开,露出里面隐藏的火箭炮弹。炮兵迅速调节角度,首先调整尾部的旋杆,而后再调整左右角度。尤其是左右角的控制,是利用磨盘的原理,底座有上下两个半圆铁板组成,但是调整时,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特意在两侧相反的位置,写着“左”“右”两字,以提醒炮兵向正确的方向调整。
火箭炮受神火飞鸦和一窝蜂的启发,是由火炮坊制造出来的新式武器。像火箭一样由火药燃烧来做推力,不过不是发射羽箭,而是在三寸粗二尺半长的火箭前端,装上一个破片开花弹,并且在头部装一个纸壳做成的尖头。而且采用一窝蜂式的集群发射样式,每个炮位有横五纵二共十个发射槽组成。
当然,火箭的推进药也有不同。王仁礼、马朝东等人在试验各种火药配比的时候,发现提高硫的含量,同时降低硝石的含量,能让火箭得到更多的推力。而直接用火箭作为载体,来运载炸弹的主意,却是李岩亲自给出的。不过由于飞行稳定性,射程,安全等诸多问题,火箭炮断断续续的试验改进了两年时间,才终于有了一些成效。
每个发射槽,都用三角铁先组装成一个长方体,之后再连接上预制的两片六十度弧形凹槽,凹槽边表面光滑,边沿也很柔滑,中间有一条缝隙预留给火箭的尾翼。包括弧形凹槽的底托,也开出足够让尾翼通过的缝隙。尾翼按照羽箭的方式,有三条薄铁片制成,主要是为了平衡火箭的重心,同时也让尾翼与缝隙作为稳定机构,让火箭能顺利的沿着导轨的方向笔直的飞出去。
火箭弹的支架也是用三角铁制成的,用螺丝拧在一起,四条腿向外分,尤其是两条后腿,向外分的更开,所以才能支持底座左右旋转二十度。
不过为了能让火箭炮稳定的发射,炮兵们还组装了一个木质的平台。是用相同规格的厚木板一条一条拼起来的,木板两侧有孔,只要将木板穿起来就可以了。这种厚木板做成的平台,能有效的分散发射时炮架对地面的压力,现在普通炮兵也已经在开始使用了,以使火炮能在松软泥泞地带也能正常发挥效用。
理论上来说,火箭炮还可以把更多的火箭弹结合起来,可是集合的多了之后,火箭弹的点火就会成为问题,所以王仁辉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过最多制成了十个发射槽的型号。因为火箭弹发射的时候,后喷的尾焰很大,点火手要在火箭点火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躲避。但是对付骑兵这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敌人,不能浪费任何时间。
炮兵们很快就调整好了角度,炮位的炮长大声的汇报准备好了。指挥官不敢耽搁,害怕清军的骑兵会在发射之前就发起冲锋,于是立刻挥下了令旗,下令发射。
炮兵们都快速的跑向了侧后十步之外的弹药车旁躲避,并且用盾牌把身体遮住,唯独留下拿着火把的点火手。点火手在其他人跑开的同时,就用火把去点燃露在外边的引线。那引线有长有短,为的是能让火箭弹先后发射,相互之间不要造成影响。
点火手用火把的火苗快速点燃了引线之后,也是拿着火把赶紧逃离。在弹药车旁,同伴已经帮他准备好了盾牌,他只要把火把暂时放在铁桶中,并躲在盾牌后就可以了。虽然火箭炮已经试验了很多次,还算比较安全,可是万一要是没有飞出去在原地爆炸的话,三寸的破片开花弹,威力比纸壳开花弹还要大。
十个点火手有的还没有跑到弹药车旁,就有火箭已经喷出了红色的火焰,慢慢的沿着轨道向前。火箭弹刚脱离导轨,速度陡然加快,带着呼啸和白烟,越过前方五十步己方的阵线,向清军方向飞了过去。
清军那里开始看见对面有人挥小旗,以为敌人马上是要冲阵了,于是他们也马上开始做冲击的准备。可是他们还没有开动,就看见几条冒着烟的东西向他们这边飞了过来。
“什么东西?”好多人都是疑惑的问着。他们有的见过一窝蜂,神火飞鸦什么的,可那些都是漫天翻着跟头乱飞,而且也不过只能飞三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