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岩点头,赞赏道:“嗯,做的不错。要是让他们回去再运一批过来,说不定就要被击溃了。”

    “想尽一切办法,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四哥说的,我都记着呢。”李牟笑呵呵的说着。

    李岩想了一下,问道:“我给过你两支火枪吧,带着没有?”

    李牟点头道:“带着呢。四哥的意思是,要试试火枪好不好用?”

    “对。”李岩说道:“大炮的霰弹能给清兵造成内伤,火枪应该也可以。毕竟大炮射速不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这就去拿来。”

    李岩吩咐道:“让人准备几头活羊,把棉甲裹上去,咱们试一试。”

    李牟拿了火枪和弹药,他们就去了城外的兵营。这个兵营空着,所有的新兵都在东边的兵营训练,正好用来做靶场。

    一只羊被掉了起来,身上裹上了清兵的棉甲,羊头之前吊着一个沙包,防止打在头上直接致命。

    李岩拿着火枪,熟练的装弹药,发射。“砰”,“砰”的枪响隔一会儿响一次。中间还能听到羊的惊叫声。

    他一直打了十来枪之后,六十步外的那只羊才没了声息。他们过去查看了一下,只射中了八枪,其他的不是没打中,就是打在前面的沙袋上了。

    李牟看着李岩换了一支枪接着装弹,说道:“这火枪确实是不错,就是发射太麻烦了。”

    “砰”的一声,李岩向四十步之外的另一只羊射出了弹丸。之后一边往药池里倒药,一边说道:“训练出来就好了,前面的只管瞄准发射,后面的只管装弹药,和弩箭没什么分别。”

    这次他只打了六枪,吊在四十步外的羊就不行了。距离近了,命中率也高的多了,他只打偏了两枪。

    最后一只羊被吊在二十步外,三枪过后,羊的尖叫声就减弱了下去。李岩将火枪放下,说道:“还行,二十步,挨上两枪就不能动了。”

    “太好了,只要他们靠不上来,就没有问题了。”李牟也是高兴的说道。

    李岩皱眉,教训着:“这个思想可要不得!刀盾兵,长枪兵,就算是弓弩兵也都陪着长刀呢,就是为了近战用的!看来以后加强训练了,尤其是长枪兵和刀盾兵的训练,要让他们不畏惧近战!”

    “四哥说的对,是该加强训练了。”

    李岩又吩咐道:“让杞县把铁弹组装的霰弹全部都送过来。铅弹穿透力不行,铁弹的效果应该会好的多。”

    。。。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撤军

    之后几天,随着部队陆续抵达,归德府的士绅们总算是都安心了。。。都觉得李岩还算不错,收了税,拿了捐输,总算是能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比河北的那些官军可强出不少。

    而百姓们则是在闲暇的时候去县城里看看清兵的人头。自从李岩管理归德府之后,就没有再往城墙上挂过脑袋了,这也是算是一个热闹。而且各个堡寨都得了通知,想看要赶紧,脑袋只能在城头上挂三天,之后就送到其他县城去了。

    百姓们围的人山人海的,看城头上的三个清兵脑袋。发现清兵也不过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只是秃着脑袋,脑后有根细细的小辫子而已。百姓们看了之后都很失望,对传说中无敌的清军也没有什么畏惧之心了。

    “这头发,就留那么铜钱大小一撮,还不如全剃了做和尚呢。”有人指指点点的说着。

    “那些逃难的不是说青面獠牙吗?我看和咱们也没什么不同呀。”还有人疑惑的说着。

    还有人大声的喊着:“没见来了那么多的大炮吗?这包铁的城门也经不住一颗炮弹打,就算清兵真的是青面獠牙的怪物,挨一炮也是个死。”

    “就是,咱们的大炮一响,鬼神也一样避让。”

    ……

    李岩让那些逃过来的难民去整修各地的道路。之前由于地盘扩大,那些俘虏都被抽调到各地,先去把拆毁的县城修建起来。现在这一万多难民正好派上了用场,先让他们凭力气吃饭,等清兵退走之后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

    虽然他能把这些难民都留下,可是毕竟隔着一条黄河,民众的认同感不是很强。而且李岩还打算用这些人回去给他做宣传呢。清兵杀掠再多,也不可能把山东百姓都杀完,将来他去拿下山东就容易的多了。

    他已经让各个渡口都加强了戒备,一有清军渡河的迹象就立刻向部队汇报。他把部队分开驻扎在沿河各县,保证能在一个时辰之内赶到各个渡口增援。而他自己则是带着两百火枪队,四门火炮,在考城监视着清军的东向。

    可是一连几天,清兵都没有再增加渡船。李岩立刻给各地发鸽信,询问各处清兵的情况。他担心清军声东击西,改在别处渡河。可是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让迷惑,其他各个渡口没有发现清兵集结的迹象。

    于是他又询问开封方向的情况,得到的报告还是一样,没有发现清兵的动向。虽然清军好像是不打算渡河了,可是他也不敢放松,仍然是严密监视着。同时从开封派出斥候过河北上,从封丘方向侦查曹州清军的情况。

    又过了些日子,三月初,李岩终于得到了消息,在曹州的清军已经撤走,向北去了彰德府。而且还是把曹州抢掠的金银、布匹都装车载着北上的。还带着上万的百姓,一路哭声震天,缓缓而行。

    这下李岩终于确定,清军是真的撤走了,要不也不会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了。不过他奇怪的是,既然清军不打算渡河,怎么还在考城附近集中渡船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清军这次入塞,主要目的还是来劫掠的。他们是听俘虏说归德府富庶,才起了渡河南下抢一票的心思。他们这一路下来,遇到有力抵抗的地方不多,自然骄狂。没想到他们派出最精锐的前锋去夺占渡口,抢夺渡船却是全军覆没。

    那些正红旗的前锋兵将自然是想要给他们的同伴报仇,可是后面的大队却是没有给他们支援,已经分兵抢掠去了。要是他们渡河成功了,那自然会有主力也渡河过去抢掠。可是他们渡河失败了,不但曹州的东西要被其他人抢完了,而且回去之后还要受到处罚,因为皇帝可是没有让他们渡黄河。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发现黄河南岸的明军已经准备好了,他们渡河作战,也讨不到什么便宜。他们其实也不想打硬仗,只是在攻击衮州的时候下了死力气,因为那里有鲁王。

    而其他的济宁,东昌,包括馆陶,遇到明军强力抵抗的,他们也是浅尝辄止,绕开之后另去他处。抢掠金银、粮食、布匹、牲口、奴隶这些才是他们的目的,消灭明军却是没什么人愿意去做了。

    不过李岩也不敢太放松警惕,毕竟清兵的部队骑兵众多,想要再杀回来,也不费多少时间。于是他派出了更多的斥候去探查消息,而且还把清兵集结在渡口的渡船都运到了南岸,即便是清军再杀回来,也要另找渡船,给他留出准备的时间。

    清兵既然退走了,那么自然到了报功的时候。李岩对朝廷的封赏不感兴趣,倒是周王派出了信使,给北京报告功劳。毕竟李岩是他女婿,是他安全的保障,之前违抗圣旨不去北京应援,那是犯了大罪了。这次有清兵的脑袋,还有收复河南全境的功劳,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处罚了。

    至于尾随追击清军,李岩还没有这个想法。他才三千骑兵而已,这可是他全部的家底。看其他各路官军的情况,就算是他追上去,那也是孤军作战,被清兵消灭掉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他也不去做这个冤大头。

    有了之前的几次经历,朝廷自然也知道清军总是要北归的。于是早早就把兵马调集到了河间府,准备拦住北归的清军,并且把被劫掠的财物和人畜都留下来。可是镇将们却是一个个畏敌如虎,没有一个出战的,最后又调兵去了京城附近,说是要保卫京师。

    孙传庭倒是想去北京勤王,可崇祯却没有答应,反倒是让他尽速练兵,好出兵湖广,去剿灭李自成。现在孙传庭已经算是朝廷手中最后能用来剿灭流贼的力量了。至于李岩,他已经和左良玉一道,被当成拥兵自重的藩镇,但是又是不得不笼络的大将。

    这些和李岩没有关系,他正在接收从陕西买的第一批战马,有两百匹。每匹六十五两,他要为此支付一万三千两白银,实在是笔大支出。好在他刚从李自成那里得了十万两,还能买的起。尽管不少银锭上面还有崇王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