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李牟立刻答应下来。
李仲提醒道:“最好能在吴先生到之前处理完,不要让人家老先生心生反感。”
李牟点头,说道:“放心吧,两三天就能处理好了。”
陕西,西安,巡抚衙门。
贺人龙带着亲兵来到了正门,却是被门卫拦住了。
“贺大帅,请卸下兵刃。”卫兵说道。
贺人龙一把推开拦路的卫兵,直接按着刀柄进了衙门。而他的亲兵队,也是浩浩荡荡的跟着进去了。
他来到大堂前,看到了坐在主位的孙传庭还有巡抚张尔忠。下手两侧坐着其他的将领。
贺人龙进入大堂,抱拳道:“卑职见过督师,巡抚。”
孙传庭点头道:“果然还是以前的贺疯子。”
此时贺人龙彻底放松了下来。之前他听说皇帝想要杀他,是孙传庭上书保的他。现在看来,这应该是真的了。不过他也不怕,手里有三万将士,哪里去不得?大不了也把反旗一树,和关中的流贼合股,一样快活自在。
“让督师见笑了,”贺人龙笑呵呵的说道:“属下粗鄙,没别的本事,就是能挥得动刀兵。”
孙传庭点头,向北边一拱手,说道:“这次陛下开恩,赦免本督罪责,让本督来秦督办三边。本督也知道诸位将军的难处,和陛下请了些粮饷和器械。”
贺人龙一听有粮饷,立刻高兴的抱拳道:“还是督师是自己人,我等早就粮饷无着了,要不是属下还有些威信,兵士们就都去投效反贼了。”
“来人,把清单给诸位将军送进来。”孙传庭高声的吩咐着。
门外立刻进来几个士兵,还没有等贺人龙回头去看呢,就一拥而上,将贺人龙按倒在地。众士兵七手八脚的把贺人龙摁住,后面的两个上来就用绳子开始捆绑。
“干什么?!”贺人龙怒吼着,挣扎着。可是五六个士兵抓手抓脚,他是有力也使不上。
贺人龙继续大吼道:“督师!我的人就在外边,你不要乱来!咸阳还有我三万大军呢!”
孙传庭等士兵们把贺人龙绑结实了,才淡淡的说道:“你放心,本督做事,自会思虑周详。”
此时贺人龙终于可以回头,看到他的亲兵已经被其他官军包围在了大堂外。那些官军拿着火铳,弓箭,对他的亲兵队虎视眈眈。
“督师!”贺人龙怒吼道:“我为大明征战二十载,杀敌无数!督师抓我是什么意思?!”
孙传庭看着贺人龙,一字一句的说道:“开县闹饷,不遵号令,擅自回秦,致使剿局大坏,流毒至今!项城,襄城,又是你贺人龙,不战而逃,让两任总督失陷于贼手,罪在不赦!这次不是抓你,是杀你!”
贺人龙瞪着眼睛看着孙传庭,有些不相信,或者是想威胁孙传庭。
“砰”,“砰”的火铳声响起,还有惨叫声也是随之传来。
贺人龙回头,看见他的三十多亲兵已经全部倒在了火铳和羽箭之下。这下他知道了,孙传庭不是吓唬他。他回过身来,跪下来叩头,求情道:“督师,你是知道属下的,属下虽然鲁莽,可是还是有几分勇力的。请督师开恩,饶过属下性命,属下定为督师效犬马之劳!”
孙传庭摇摇头,有些伤感的说道:“晚了。”他之后一摆手,吩咐道:“请尚方剑,将贺人龙就地处斩。”
士兵们押着贺人龙向堂外而去,他的亲随则是抱着尚方剑跟了出去。
“老子不服!”贺人龙一边被拖着向外走,一边怒吼道:“没有粮饷,打的屁的仗!让军兵们都饿死呀?!左良玉手下三十万大军,是他先跑的,让我一万人独自硬抗,是什么道理?!左良玉还是平贼将军呢!凭什么只杀我一个?!牛成虎也跑了!郑嘉栋也跑了!他们怎么还坐在那里?!”
很快贺人龙的叫骂声就停止了,一颗血淋淋的脑袋被拎了进来,放在了地上。
“诸位将帅,之前的事情本督不问,但是之后,请诸位三思。”孙传庭扫视着坐着的将军,冷冷的说道。
众将赶紧站起来,抱拳大声的说道:“卑职愿遵督师号令!”
。。。
。。。
………………………………
第四百一十二章 降顺
辽东,盛京。|
马绍愉和朱济之等人被清廷大臣从二十里外迎接过来,这让他们受宠若惊,也进一步确认了,清廷是有讲和诚意的。
他们在关外可是败得一塌糊涂,十三万大军,只有三四万幸存,其他的都被歼灭了。辽西的要地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也都失陷了。这种情况下清廷还能派出朝廷重臣来城二十里郊迎,显然是很重视这次议和的。
不过他们这一路上,是一点儿清廷的情报都没有得到。因为派来护送他们的队伍,除了几个将官,其他的全都是不通汉话的,他们想要打探也是鸡同鸭讲,毫无办法。
等他们到了盛京之后,却是没有见到清朝皇帝,只是在驿馆住下。不过清廷倒是没有怠慢他们的意思,而是清国皇帝正好出巡了,还没有回来。但是清廷的礼部承政满达尔罕,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却是又来驿馆宴请他们。
这些清廷大员倒是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是中间的一个穿着便服,带着方巾的中年儒者让他们很吃惊。
“洪督师?”马绍愉吃惊的问了一声。
洪承畴笑着点头,道:“正是鄙人。”
范文程笑呵呵的说道:“这次议和,洪先生也会奉我皇之命参加,修两邦和睦,罢两国刀兵。”
使团的众人都是疑惑重重,相互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着。
洪承畴笑着说道:“洪某也是略尽绵薄之力。两国交兵日久,百姓困顿,议和达成,是对两国都有莫大好处的事情。”
马绍愉等人调整一下情绪,拱手道:“洪先生所言甚是。”
之后他们把崇祯皇帝给陈新甲的密诏拿了出来,大概意思就是让陈新甲全权负责,派人与清国和谈。上次派人来和谈,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被怀疑和谈诚意,被赶了回去。所以这次就弄了个诏书,算是证明这是皇帝的意思。
虽然说崇祯是皇帝,可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主持和谈。他是要做圣明君主的,像求和这样的历史污点,是不被允许出现的。而且朝中的臣子,在野的士子,但凡听到一点儿议和的声音,必定是口诛笔伐。所以他也只能让陈新甲来操持这件事了。
范文程等人看过了诏书,也算是知道了这次和谈,是由明国皇帝同意的。所以也放心下来,之后就是开宴款待使团了。
虽然来宴请的有不少满人,可是毕竟是外交场合,还都是比较斯文的。大家随意的交谈,饮酒吃喝,气氛比较融洽。一个时辰之后,宴会结束,清国的大臣们都回去了,而洪承畴却是留了下来。
洪承畴此时刚从三官庙被放出来,外界的事情还一点儿都不知道,清廷的谈判条件什么的就更不可能知道了。所以清廷的官员也没有反对,让他可以自己随意活动。
洪承畴去找马绍愉,想了解一下关内的情况。
“马郎中,叨扰了。”洪承畴拱手道:“洪某被囚于三官庙,已经两月余,对外界的消息一无所知,所以特地来请马郎中赐教的。”
马绍愉请洪承畴进来房间,有些失望的说道:“老先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何以降顺敌国呀?”
洪承畴把戴着的方巾取下来,指着他头上的发髻,说道:“马郎中误会了,洪某自幼读圣贤书,当然知道气节二字。清廷皇帝想让我降顺,百般手段用尽,洪某自是坚定不移。清国皇帝无奈,只好让我参与和谈,帮助两国罢战休兵,而后就会放我南归了。”
“清国大胜,为何会热衷于合议?”马绍愉问道。
洪承畴得意的说道:“虽然我军大败,可是这场仗可不是只打了那么几天,而是一年有余。清国地狭人少,数十万大军出征,粮草自然消耗巨大。丁口大量从征,操持农事的人手自然不够。要是按照本督原先的策略,坚持对峙,缓缓解围,只要再坚持一年,哪怕是半年,清廷国内必有大变!可惜呀,朝廷催战甚急,最终功败垂成。”
马绍愉有些尴尬,向朝廷进言,说官军可速胜的就有他。他也没有想到官军会如此脆弱,先前还打的有板有眼,可是一听背后粮道被断,立刻就没有了精气神,一下子就变成了拿刀的百姓一般。
洪承畴叹息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