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进才赶紧拉住钱二,问道:“二哥啊,你不是被那个龟孙打过吗怎么现在倒是变的对他惟命是从了”
钱二挣开史进才的手,头也不回的说道:“李公子有本事,而且人不错,我服他。”
“要是遇上一个更厉害的,你是不是也服人家”史进才有些挑拨离间的问道。
“要为手下的弟兄们着想才行。”钱二留下这一句就去督导其他人射箭了。
史进才鄙夷的小声自语道:“装的挺像的,别看叫你一声二哥,你一辈子也做不成关二爷”
到了晚上,兄弟三人在房间里商量。
“四哥,这样不行呀,”李牟担忧的说道:“就算加上咱们三个,才有四十个人,人太少了。要是遇上有几百人的大股匪,咱们除了投降,没别的路可走了。”
李仲说道:“要是有几幅铠甲也行,再有些弩就更好了。那东西简单,只要拉弦上箭就行了,瞄准,然后扣动悬刀就可以了。只要训练两天就能让士兵们熟练的运用了,比弓箭要简单的多。”
李岩点点头,道:“二哥说的不错,我已经让周铁匠开始打造机匣了,其他东西都准备好了,只要机匣弄好了,就能把弩给弄出来了。”
“这样就好啊,有了弩箭,咱们就占大便宜了。”李牟高兴的大声说道。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第37章 危与机
河南,许州,左良玉宅邸。
“报大帅,”一个小校进来,汇报道:“北京来报,入援的勤王大军已经从大城开拔南下,将寻找在山东之东虏主力决战。”
“决战”左良玉冷笑一声,道:“也就是奏报上能看的见。通知大营,收拾行囊,明日开拔北上,咱们去北京勤王领赏去。”
“是”小校眉开眼笑的答应一声,迅速的出去传令去了。他们跟着左大帅,那算是跟对人了,伤亡小,收益大,左大帅真是他们的好上官呀。
幕僚赶紧过来提醒道:“大帅,巡抚那里要怎么说还有理臣熊文灿那里,没有明令的话,怕是会有不测之事呀。”
左良玉毫不在意,笑道:“本军是去勤王保驾,谁人敢有异议咱们可不是藩王皇上的勤王诏书那可是明白写着的,咱们只不过是遇上叛乱,伤了元气。咱只休整一月,之后立刻北上勤王,咱们这样的忠勤之士都要获罪的话,那天下还有谁人愿意忠于王事呀”
幕僚觉得有道理,于是不再劝说,退了下去。
左良玉和熊文灿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熊总理一来,就被老左摆了一道。左良玉借口说熊文灿自己带着部队呢,不听熊文灿的调遣。熊总理无奈,只好把他从广东带来的官兵以水土不服的托词打发了回去,只留下五十个做亲兵。后来,关于张献忠的真降假降的问题,两人也是各执一词。
他们都没有说监军太监卢九德,太监自然是心系皇帝的,要是皇帝没有了,那他们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所有的权势都会烟消云散。魏忠贤当年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的,可是熹宗天启皇帝一死,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杀死了。所以卢九德是最支持左良玉军尽快去勤王保驾的,这一点上,他们是能说到一块儿去的。
左良玉的大军拔营北上,本来已经是土匪遍地的河南就更加热闹了。二月中旬,土贼“一斗谷”攻打拓城县,杞县戒备。
“公子,县城来了消息,说是拓城县正在被攻打,苏县令怕贼寇来攻,发布了戒严令,城内的守军们都上了城墙了。”张义特意从县城里骑马跑来报信儿。
李仲问道:“是谁在打拓城县”
“好像是匪号一斗谷的。”张义回道。
李牟接着问道:“一斗谷有多少人拓城被打下来了没有”
张义摇摇头,说道:“不知道,只是说土贼一斗谷正在攻打县城,别的就不知道了。”
“来的还真快啊。”李岩叹道:“蝗虫才过去几天呀这些家伙就开始攻城掠地了。”
“有消息说左良玉带着大军北上了,”张义说道:“新任巡抚请左将军帮忙剿灭土匪,可是左良玉没有答应,已经过了黄河了。”
“原来如此呀。”李牟大笑着说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啊。”
李岩问道:“周铁匠那里你去过了没有他的机匣打造的怎么样了”
“只弄出来两个,”张义回话道:“他说以前没弄过,所以慢一些。”
李岩无奈的摇摇头,道:“算了,让他慢慢打造吧。你带几个人回去,再运些粮食出来。”
张义道:“回不去了呀,城门都关上了。我是趁着还没有关门之前跑出来的,说是为了防备贼寇,要封闭城门,每天只开放一个时辰。而且粮食是明令禁止外运的。”
“至于吗”李牟不屑的说道:“土贼还离的有多远呢,就紧张成这个样子了。要是真的来打县城的话,那还不都吓死呀”
“县城的城墙是刚修整过的,坚固的很。”李仲突然说道:“就算是一斗谷来了,也不一定能打的下来。倒是咱们这里,会首当其冲。”
“要是人少的话,把他们灭了就是,就是怕这些家伙人多。能去攻县城的,最少也得有两三千。要是都过来的话,咱们怕是不妙呀。”李牟摸着络腮胡子,皱眉说道。
李岩想了一下,问道:“二哥,咱们的粮食还够吃几天的”
李仲低头想了一下,回道:“七天吧,要是省着点儿的话,估计能多支撑两天。”
“做些准备吧,”李岩说道:“虽然拓城县离这里远,但是也说不定会跑到这边来。咱们有备无患。”
下午,士兵们停止了训练,开始拓宽和深挖放火烧蝗虫时挖的防火壕。沟壕要再加宽一丈,深度也要达到一丈。挖出来的土,全部堆到寨子一侧,筑成一道四尺高,三尺厚的土墙,只在寨门偏东的位置留出一条六尺宽的通道。其余剩下的泥土,全部装袋放在寨子里,用来加强寨子木围栏的防御。
寨子里的人都被通知到了,说是流贼可能会来攻打县城,他们也要加入到对寨子加固的行列中。并且告诉他们,流贼是来抢粮食的,要是有在册的人口投降了土匪,那么他们全家的粮食都不在供给。而且开封、归德、淮阳的官军正在准备围剿土匪,让他们不用太紧张。
李岩这两天一直在来往于县城和寨子,他觉得这次是一个机会,有可能得到乡兵的名号。他一直在避免打起流贼或是土匪的旗号,他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为什么,但是内心中有强烈的忧虑,让他竭力避免打流贼的旗号,至少这两年是不行的。
“四弟,你这两天在做什么怎么总是往县城里跑”李仲问道。
李岩坐下来,喝了口水,道:“去县城打探消息去了,看能不能和苏县令搭上话,要一个乡兵的名额。”
“乡兵有什么好的”李牟不满的说道:“就算是一斗谷打过来了,咱们有了乡兵的名号,县城里的那些怂货能出来救咱们还是你想带着这些兄弟还有家眷,躲到城里去”
“我跟你说啊,”李岩说道:“乡兵的好处大着呢,有了乡兵的名头,咱们就能在这里安心的发展,不用担心官军的威胁。你也知道,这个时候,流贼势弱,要是咱们没有乡兵的旗号,那会很危险的。”
李牟不再多说,他们就是被官军打散了的。要不是有清兵的牵制,他们估计早就成了官军报功的首级了,所以他对李岩的权宜之计不是太反对。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第38章 冷眼
杞县县城,精白粮行后院。
“马典史,”李岩对县衙工房马典史拱手,道:“您今日可有消息”
典史是不入流的官员,也就是连九品就混不上。他们应该是吏员,和官员不一样,不算是正式的政府公职人员,他们只是辅佐县令,主簿,县丞这些官员来处理州县中的事务而已。官员是可以升迁的,但是作为吏员,最多也就是从帮闲升到典史而已,到顶了也还是不入流。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些吏员都是本地人,而且县官都是读书考试考出来的,一般都没有什么行政管理经验。所以,这些吏员反倒是能够真正的掌控整个州县的运转。就算是上任的县官是个能力强的,但是县官三年一任,而且都是外地人来任官,等县官摸出个门道来的时候,也该专任或者升迁了,而这些吏员们,还是能够继续控制着州县的大小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