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神演义-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能长寿康健,何须拜佛求神。”那武皇帝不悦,道:“尊神之语,亦是修为,只是朕身在其位,当谋其政。如今广行善道,天下子民无不欢欣雀跃,唯有奸佞之党,恐世不乱,论十恶不赦之语、行祸国殃民之事,朕不能姑息。”成道言道:“陛下受李唐盛世,理应顺应民意,遵守三纲五常,不该觊觎大位。如今虽然已成尊主,亦应还政与李氏,不可再行谬误。”

    武皇帝面露愠色,那扶乩官上官婉儿见了,言道:“我主上位为皇,乃是西方佛祖法定,上有《大云经》、《大般涅槃经》等为证,荣登九五,乃是上应天时、下承民意,天尊之语实为谬误。”

    成道言道:“经书乃是凡人译出,心正则经正,心邪则书邪,况且凡人七窍未开、眼目不明,怎能通达佛祖圣意?世间经书良多,也有投机之辈穿凿圣典、取巧之徒附会梵音,多不可信矣。”

    那武皇帝怒极,但顾及尊神体面,不敢离去。成道复道:“某今日所来,宜观盛世之隆、强邦之象,却见天下信道者屡受驱逐,信佛者迎风而生,实乃非是昌盛之兆。愿陛下金旨一道,令儒道释三教并立,繁荣**,方为上策。”

    那扶乩官上官婉儿言道:“天君差矣,佛教乃是万圣之尊,佛法传扬之处,百姓苦难全无,生前心静、死去极乐,却比那炼丹修气博爱之至。”

    成道言道:“上官制诰,你本是大汉时期玉簪花神转世,天庭怜你祖父蒙冤受屈,方才令金甲神赐你量才秤一杆,许你无上荣华,理当感念天庭,不应见风使舵。”

    上官制诰言道:“弟子就事而论,天君亦应据理而谈。”

    成道言道:“佛教号称度世,却一味东进,与天庭不睦,致使百姓广受牵连,轻则失家丧业,重则饿殍遍野,三界混乱,虽不是佛家一己之过,然却因佛道之争致使黎民受难,有违佛家本意,怎能以博爱自称之”

    上官制诰言道:“纵然佛家略有不足,亦强过道家百倍。那道家只顾自身白日飞升,何曾救苦救难?”成道言道:“道家乃中土之本教,华夏之正宗,自商汤而起,数千年兴盛,历经周、汉、晋数朝,都是数百年气数,而佛家东进之后,历朝历代都不过是短寿之国、夭折之邦,期间战乱不止,横生多少祸患?即便是这大唐盛世,亦是道家扶持,如今陛下崇佛抑道,必不能得天下子民之心,国祚必不久长。到那时烽烟四起,百姓定将再陷水火之中。”

    那武皇帝道:“天君所言有理,不过朕的天下,乃是佛家相助而来,那儒、道多与诘难,令朕如何能信?”成道言道:“天下皇权,一统归天,天庭授下人皇地主执掌锦绣江山。如今陛下已荣登九五,天庭何曾作危施难?那朝中百官,无一不是儒家弟子,都能恪守遵规,哪一个不是尽力辅佐?如此看来,何曾有儒道诘难之说?”

    那武皇帝默言。成道又道:“陛下诸为,实为不利。其一者,佛祖初心本是度人,令修佛法者远离颠倒是非,身无污垢,然世上传佛法者为取信于人,动辄自戕,割砍四肢者有之,引火**者有之,有违天道自爱之旨,绝非佛祖所乐意见者。然陛下却听之任之,并以此为信,世人均道是佛祖唆使,使人惊骇,如此,佛祖虽知陛下苦心,却仍不会欢喜,当以传法不力怪罪。其二者,陛下承接大唐盛世,物阜民丰,百姓都为太上徒众,陛下却贬下太上玄元皇帝名号,改称老君,实乃与道家为敌之证,如今又弃道扬佛,这中土之上道家弟子何止万千,陛下若想长治久安,摒弃道教实为不智之举。其三者,这天下儒道释三教并存,陛下已然见罪于两教,那儒教断然不肯相助陛下,儒家虽然无法力高深之圣,却可号令天下学子,陛下若想传名后世、继往开来,则应崇尚仁道,切忌妄杀,罪己陈书,推三教并立,方是正道。”

    那武皇帝道:“朕上承天意,做下这万里江山之主,实为百姓谋福,今观真君之语,颇为有理,朕愿以虔念换取苍生造化。然兹事体大,朕当理清脉络,保社稷平安之后,自然传位李唐。”

    成道言道:“君无戏言,既然陛下如此说,本尊甚为欣慰,本尊愿尽全力,保陛下崩后哀荣。”武皇帝谢过,成道复言道:“不过本尊还有一物相求,愿陛下不吝相赠。”正是:休道仙家万灵通,神佛亦有难为事。

    不知所求何物,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十回 瑞兽子兴致博象戏 奉义修为洞栖霞

    第二十回瑞兽子兴致博象戏奉义修为洞栖霞

    十年寂寂寒窗苦,为获功名夜读书,世人哪解耕耘恨,笑看皇榜三甲独。

    微卒小吏多忙碌,只为抱负展宏图,哪堪僚伴多蹂躏,只为才高挡人途。

    上回说到成道自荐下界劝服武曌,据理力争训诫上官婉儿,武皇帝听闻成道言语,甚觉有理,乃应成道之命。成道复又索取一物,武皇帝言道:“帝君但讲无妨。”成道言道:“本尊想请陛下赠与本尊天下之《真灵位业图》,不知可否?!”武皇帝言道:“此书乃是道家先贤所书,对我佛教并无褒贬,相赠无妨。”遂命人集天下《真灵位业图》赠与成道。成道再谢而回。

    待到了天庭,成道面见老君,细说了武曌言语,老君甚慰,赞许成道一番,将当初镇压困灵敦的玲珑八宝罗盘赐予成道,命成道敦促武曌遵守诺言,成道领命。不久,武皇帝下了一道圣谕:老释既自元同,道佛亦合齐重。将老君、道家置于佛教之前。不久又赦令:“老君化胡,颠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明知化胡是实,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此诏一出,天下道士无不心安,天上老君等亦是欣慰,传令弟子可与那武曌炼丹进福,令其老寿康健。到武皇帝晚年,多服丹药,一想得道成神,但毕竟中断李唐天下,老君一派坚决不允,故未能获神籍。唐时皇帝多服丹药,多有壮年而逝成神者,唯有武曌例外,服药而享年八十一岁。由于成道居中调和,那牡丹花神与武曌冰释前嫌,后趁牡丹花神下界转世之时,举荐武曌为司牡丹仙子,因此获得仙籍。不过因其对西教信而动摇、崇而利用,亦令佛祖不满,因此薨后不能进极乐世界。那武皇帝自知见罪西教,因此高宗主政时就令韦待价以梁山为陵建造皇陵。不过就皇陵定名一事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云:“太宗陵名曰昭陵,有昭示帝气之意,此陵应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道:“皇陵位于长安西北,属乾卦,为天、为帝,应定名为乾陵,方为天子之陵。”高宗应允,却未想到皇后百年之后也要进入该陵,既然乾陵只埋天子,那武氏必然能够成为人王地主。

    武曌驾崩之后,成道感念当初武曌遵令而为,怜悯其德行度量,钦此苍壁、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等六玉,并令地仙暗中保护陵寝,不得令魂不安,因此乾陵成为唐朝陵寝中唯一一个未被盗挖的陵墓。后成道成为凡间大帝,命人主建造阿育王塔,以显对武曌之义。时人主乃是大宋仁宗,乃是上神赵公明转世,亦对天庭有隙,因此建下这九级浮屠,矗兀层霄,成道以玲珑八宝罗盘为基,因此塔身永不歪斜。后佛祖赐下佛真身舍利,因此塔身坚固。天庭见此,自是愤怒,待成道化树后,天下苛政甚重,山东岛民民怨沸腾,因此天庭借机命大地连续三次大震,但那阿育王塔仍盎然矗立,丝毫未动。此乃后话。

    话说成道受命敦促武曌归还李唐,便时常下得界来。那天宫上虽是优渥,却不及人间自由。眼望见天下山川秀丽、万物蓬勃,不由得欣喜。一日,正在巡游之际,只见山巅林密之处升腾起三股清气,这清气不急不躁、不乱不争,似仙家之气,却又少了灵性,似妖魔之气,确是无半点邪祟。成道纳闷,按下云头,却见古松之下竟然有三只上古神兽正在象戏。不过那棋盘、棋子都不是古时的样貌,古时六簙戏用黑白棋子各六枚,二人对弈,可眼下这三只古兽竟然用黑白黄三色棋子,每人十六枚棋子,在下三人之弈。成道见所未见,不由得立在半空之中,静静观瞧。

    执黑棋者乃是上古神兽白泽,执白棋者乃是四不像,执黄棋者乃是一只银鬃犼。只听得那白泽言道:“二位道友,这棋局便如朝野,枰上棋子便如世人。”那四不像言道:“此话何意啊?”那白泽笑道:“贤弟不见这纵横之间便蕴藏着无数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