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神演义-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承蒙贤弟劳心,愚兄在此尚且惬意,倘若到了他处,还要从头做起,恐难得心安之所。”那四不像连忙站起,拱手言道:“既然贤兄如此说来,小弟也不打诳语,小弟此番前来,乃是奉了玉帝口谕。奉义接旨,玉帝口谕!”那奉义听闻,似有不信,但此时却不知为何双膝难听使唤,跪倒言道:“李奉义接旨。”那四不像正色道:“朕早知李奉义忠正,倘若能助朕平逆,当封为天尊,即便能止奸人狂悖,亦克列真君之位。”那四不像宣完口谕,扶起奉义言道:“贤兄,实不相瞒,小弟乃是布在萨天师身边的眼线,实是玉帝的心腹,此番前来,乃是受了玉帝旨意,还望贤兄弃暗投明,勿要辜负了玉帝恩宠,更不要误了兄长前程。”奉义听到此时,心乱如麻,言道:“愚兄已知,此事事关重大,还应从长计议。今日天色已晚,为兄不留贤弟用膳,改日有所谋划,再拜谢贤弟吧!”四不像见奉义神情倦怠,知此事已成,连忙告辞。

    待四不像走后,奉义坐卧不宁,辗转难眠,思想这数百年来,成道却有恩义之处,但自己心志难舒,亦是实情。倘若就此离成道而去,恐背负见异思迁之名,倘若将四不像传谕之事奏知成道,恐招致玉帝愤恨、成道猜忌,因此心神不宁。

    翌日朝议,那危朱雀奏道:“帝君,凤鸣山靖难之前,我等曾奉命秘捕金钱教狞狰,只是其藏匿甚深,我等寻之不见。如今帝驾回宫,我等愿再请王命,缉拿狞狰。”成道神情黯然,言道:“罢了!那狞狰亦是有功之人,即便铸下大错,亦自会有天道惩罚,凤鸣山如今兵微将寡,那金钱教徒遍布天下,戾气甚重,此时缉拿,恐难保无虞。还是传旨招安,赏授狞狰参知政事,其余十二兽,皆封为六部侍郎吧。”

    沙悟净言道:“帝君,臣久在人间,亦听闻些凡间俗语,与几位仙官所思略有不同。倒不知当讲否?”成道言道:“爱卿但讲不妨。”沙悟净道:“臣听闻:天下本有二德,一为师者,一为医者。师者心不怀私,倾囊而授,传道授业解惑,以成他人之志。然个中有信仰金钱教者,受其蛊惑,师者留技三分,唯恐弟子分食,亦有奸诈者,见贫困弟子不能额外孝敬,便冷言冷语,动辄羞辱,更有禽兽不如者,见有女弟子,便行猥琐之事,危言恐吓,不可令人知其龌龊之事。医者理应不分贵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以活他人之命。而那个中医者,用药以次充好、以虚充实,偏偏三剂药可好,硬要多开五剂,亦有医者恫吓病患、高价倒卖,生怕来日无钱可收,更有甚者,治死病患,不闻不问,毫无怜悯,只道是命中该绝。因此师生之间无情,医患之间多隙。

    天下亦有二勇,一为将士,二为言官。将士舍命,戍守寒关,护佑朝中百姓免受外敌屠戮。然军中多有金钱教徒,笃信之至,倘若见了钱财,不分敌我,便要抢之,百姓之物,据为己有,与匪无异。而那言官,耽于酒色,畏惧谏言,唯恐人主斥责,只忧地位不保,故不能履其职、行其务。因此世间多有纷争,蛇鼠一窝,难分良莠。

    天下还有二智,一为兵家,二为纵横。兵家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本应学成报国,分天下人之忧,个中兵家,却为自己富贵,出卖故国,认贼作父,矛头倒转,屠戮人民。纵横家不战而屈人之兵,应为天下百姓安宁计,合众弱以攻强,却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只为一己私利。实乃分崩离析根由之一。

    天下有二孝,一曰良子,二曰贤孙。严慈在堂,则身前尽孝,百岁千秋,则披麻戴孝。然世人多信仰金钱,致使兄弟失和、子孙自斗,为争柴薪之资,轻则谩骂诋毁,重则手足相残,更有为填私欲,扼死生母者,实乃颠覆人伦、毁坏纲常。

    常言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凡间官吏,多为金钱教徒,为攫私利,买官鬻爵,常有当权者,或索贿、或以借贷之名,向富硕商贾要来千万两银子,放到各钱庄、赌场,以此入股,坐收其利,再用资财贿赂上官,如此者比比皆是,实难为国分忧、为民请命。

    天下如此,多因礼教不宣、正气索然,想凡间古时,有三教宣化、百家争鸣,气象甚为清明。那名为‘百家’,实有千家之数,所著鸿篇四千余部,然秦皇猜忌,焚书坑儒;王莽篡位,乱兵焚毁;董卓谋逆,吏民哄抢;五胡乱华,书籍荡然;梁朝灭亡,萧绎付炬。如此数番书厄,致使文明塌陷、教化迭失,因此方令金钱教有机可乘。倘若如今复立九流十家,世人必然信义归附,金钱教必定名存实亡,如此,也可免去将士征剿之苦、百姓荼毒之难。”

    成道听罢叹道:“果然是天庭上方人物,所见颇为远识。凡间周朝时,困灵敦二恶龙潜风下界,致使一丝灵气泄露,因此有百家争鸣,千派共襄,如此看来,孤辜负了天下,当还灵气于天地,不可再奉愚民之策。”沙悟净慌忙赔礼道:“帝君,微臣所论,并非指摘此事,请帝君明察。”成道言道:“爱卿差矣,孤实有此心,卿意虽非如此,却顿开孤之茅塞,甚合孤意。”奉义奏道:“帝君,愚民之策,凡间数千年来一贯用之,屡试不爽,帝君倘若令天下人聪明睿智,恐人主不能驾驭,天庭必然责备。”成道言道:“众神应乐见百姓开化、文明畅达,岂有责备之理?”沙悟净道:“帝君,那百姓广有智慧之后,物力大增,衣食无忧,必然不再信仰神佛,到时不仅恒元宫不为人所信奉,即便是天庭众神、三清四御,也将无所依附,到那时三界必然轻薄,请帝君三思。”成道观瞧那沙悟净,虽然是铮铮谏语,脸上似乎有得意之色。成道一下明白,这沙悟净此时一番言语,表面是阻谏,实则是敦促,倒说出了天庭畏惧之法。虽然此举不能对天庭伤及元气,也必然令其难有翻身之日。只是这舍生取义之事,乃是两败俱伤,只有沙悟净占得渔翁之利。成道思索再三,眼下只有此计,方可为人间留些正气。重臣面面相觑,未再应声。

    散朝之后,除青龙召集众人言道:“帝君倘若招安狞狰等众,凤鸣山必将大乱。”成白虎道:“有功的偏偏不赏,悖逆的却要做得高官,是何道理?!”闭病符亦道:“管他什么参知政事,倘若入得这凤鸣山,便要尊奉我等,倘若谋逆,我等就地正法,也不必奏明帝君了!”除青龙道:“众家兄弟稍安勿躁,我想那狞狰必然不受招安,怎堪放弃人间荣华来做得这个虚职?况且如今凤鸣山势微,狞狰必然投向他处,借得强势,恐要与我等兵戎相见。众家兄弟还是束兵秣马,准备杀敌吧!”建太岁道:“三界中能与帝君相抗着,不过三清四御、西天佛祖,如今,西教受害,三清与四御明争暗斗,一时难以对抗恒元宫,那狞狰即便投靠天庭,也未必敢孤注一掷。如今之计,唯有奏请帝君,令我等密杀狞狰等众,而后以其名义号令天下信众,归附恒元宫,到时凤鸣山必定信仰大盛,三界无人敢小觑,亦为人间树立正道。”众人甚觉有理,纷纷附和。除青龙道:“大哥所言甚是,不如就依此议,我等觐见帝君可好。”成白虎道:“甚是甚是。”于是众人径往内宫而来。

    待黄门官传禀之后,众人觐见施礼,言道:“帝君,我等有要事相奏。”成道令讲,建太岁将众人之议全盘托出,成道颔首言道:“此计甚好。”正在言说,有黄门官入内禀报:“启奏帝君,日游神李宣请旨觐见。”成道宣入,李宣施礼道:“启禀帝君,那西教众徒大举东进,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已派人阻拦。”成道问道:“那西教可是兵戎相见?”李宣道:“西教因受婆罗门教迫害驱逐,因此投身东土,早已向玉帝请旨,只是天庭迟迟未予恩准。那天竺祸事甚重,弥勒佛祖只得引领众佛前往东土,不想两界山难过,前无进路,后有追兵,那弥勒佛祖正带人与婆罗门教众神争斗。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作壁上观,未见动作。”成道言道:“那婆罗门教久在天竺,教下门徒遍布印度,后因西教兴起、耆那教离析,渐渐衰落。西教因此大盛,不仅统治天竺,也逐渐东传。然佛祖报身被困龙门山后,教内略有纷争,婆罗门教趁势反击,因其神祇无数,故一战而将西教逐出天竺。西教讲众生平等,与孤意甚合,孤不忍坐视西教覆灭。”遂传旨令沙悟净觐见。

    沙悟净急急而来,成道言道:“爱卿,如今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