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神演义-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穷奇刚被燃尽,便见守门军士来报,称都地仙奉义被育阳将军护送而来。成道速速宣入,但见奉义,已然好转,引着育阳将军施了礼,细说了穷奇恶行。成道言道:“爱卿此番巡查,身先士卒、不畏恶兽,实乃是我军表率。”命人送回府中将歇,命仙医御官随时侍奉,又命黄门官重赏了育阳将军,育阳将军婉辞不受,即刻赶往天庭兜率宫,向老君奏报不提。

    成道感念真武元帅相救奉义之义,乃启奏折,恳请玉帝赦封真武元帅。不久,天庭颁下旨意,赦封真武元帅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改黑煞将军为荡寇将军,领天兵下界行事。

    兜率宫却并无消息,亦有天官传言道:那李成道藏匿穷奇日久,不想被真武元帅察觉,为防实情泄露,李成道方才杀了穷奇灭口,如此云云。成道听闻,亦不理会。数日后,成道擢升奉义为靖世侯,当初随奉义下界之兵,尽封为校尉。作噩等人未有言语,那高克却谏言不可,被成道斥退。不想数日间,便有阴间十位大王联名上奏玉帝,指李成道任人唯亲、包庇属下等等。李成道亦上了奏折,弹劾十位阎罗大王不能管束众鬼、致使阴间贪佞横行。天庭之上,对双方各有褒贬,争论不休,三清玉帝迟迟未见明断。

    成道召来众臣,商议良策,明神言道:“帝君,微臣巡世以来,见人心叵测、意气恣睢、道义伶俜、世情乖戾,凡间有诸多难断之事,微臣狷介,却不能砭清激浊,难以权衡,因此恳请帝君应允,免去微臣靖世侯之爵,令世间以人治人。”成道言道:“卿巡查凡间以来,屡清世道,孤亦是欣慰,虽然有所委屈,孤亦非是昏聩之人,缘何有此说?”奉义言道:“帝君,那凡间之事,与仙界不同,更何况自秦汉以后,世人蒙开,沉疴名利,视仁义如草芥;魏晋之后,门阀林立,朝廷只重出身;八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西教趁机大举进入中土,为扬佛道,人心残暴、不思进取,华夏大伤;隋唐兴盛,却淫乱而至,声色犬马、粉饰太平,更有牝鸡司晨、颠倒纲常之事,因此世人不知礼仪,饱暖思。帝君主政以来,世间枉匿之事渐少,文明之象渐重,却因人主重文轻武、忌惮兵权,因此屡受外族欺凌。如今,蛮夷堪登大宝,薄待中土,当权者暴戾,无势者仇恨,彼此间纷争不断。人心思变,道义失衡,微臣不能统御,故请帝君恩准。”成道言道:“孤虽久居深宫,对民情亦知一二,卿乃尽心竭力之人,三界之内有目共睹,是非曲直,自有公断,爱卿不必再说。”

    作噩言道:“靖世侯所言世状,确是真实。据城隍探报,世间悖逆之事,屡见不鲜,只是城隍人微言轻、兵微将寡,不能纠治,才令世上奸徒肆意猖獗。帝君应广遣仙兵下界相助城隍,如此可令奸人忌惮,又可牵制十殿阎罗。”

    成道沉默不语,心想当初一时意气,立誓铲除天下奸佞,如今却遇如此艰难,那人间虽有真假曲直,但真中有假、曲中藏直,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恐怕这人世之事,还应有人来断。成道叹道:“看来凡人悟性了了,哪如神仙豁达。”成白虎言道:“帝君,末将并非冒犯,那天庭众仙,若言各个奸邪,定是诬言,但随意纠察,便有无数贪赃枉法之徒现世,帝君久在官场,缘何不知这其中委曲?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世间纷杂,恐与众仙大有关联。”

    成道言道:“天庭众官确有诸多奸佞者,着实应了凡间‘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之谶。”众臣等不敢言语,成道言道:“看来孤到底错了。不想这天上人间皆通一理,这诸神只可治天,孤不能例外。”除青龙言道:“帝君,切莫因一句谬语怅然若失。凡间不宁,只因尊皇权而无人治、显人治而失公允、有公允而律法疏、律法密而刑罚不严、刑罚严而避私情,倘若修法者严刑不疏、断案者铁面无私、执法者不讲人情,世间必然安宁。”成道恍然大悟,言道:“凡间前时曾有一包龙图,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卿速去查验那包拯今在何处。”除青龙道:“帝君,那包拯谢世已有数百年,只因当初其子误听包拯言语,用石棺铁椁殓葬于他,因此今后将不得投生转世,如今其魂魄尚在石棺之内。”成道于心不忍,言道:“收贵人,卿速率一队山兵,前往包拯之墓,打碎石棺,放出包拯。孤即刻上书天庭,奏请玉帝赦封包拯官爵。”收贵人刚要领命,只听除青龙言道:“帝君且慢!如此兴师动众,难保天庭之上不有人率先发难。不如将包拯暗中取来,再上书不迟。”成道点头,即刻传旨五家仙,趁着夜色入于包拯之墓,噬食包拯棺椁,领出包拯魂魄,带至恒元宫。

    成道乃亲书奏折,指阴间众官不守章法、只认钱财,恳请玉帝赦封包拯为地府之君阎王,整顿吏治。靖世侯奉义奏道:“帝君,那阴间如今乃是西教把控,倘若西教不允,必然费下许多周折。不如帝君再撰一书,寄与佛祖,倘若不依,再做强硬,也算是先礼后兵。”成道应允,复书一封,命奉义亲往洪沙瓦底,交与佛祖。

    玉帝早为西教掌控阴间大为光火,但天上仙官多不愿见罪佛祖,因此只得听之任之,趁机罢免了东极青华帝君等官爵了事。见李成道如今愿淌这趟浑水,自然是喜上眉梢,不顾众臣相劝,传下旨意,赦封李成道统领阴阳两界,授包拯为阴君阎王,总领阴间一切事务,十殿阎罗俱归其管,又命寇准、范仲淹为左右之副。恰逢此时西教微弱,客寄中土,成道当权得令,佛祖见天庭已有诰命,也只得顺水推舟,遂了成道之愿。此举虽得玉帝、佛祖允许,但令二人心下亦是恼怒,只不过权衡利害不好发作而已。成道又派山兵助阵各地城隍,命黑无常范无救、白无常谢必安常在城隍庙内当值,俱要听从城隍调遣。三界为之变动,只是各方明争暗斗,致使阴司不知所措,因此千百年后,世人多不信阴间之事。正是:打劫需要趁火烈,擒鱼还须浑水摸。

    不知后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八十三回 污言逼死黄李氏 马四欺瞒张侍郎

    第八十三回污言逼死黄李氏马四欺瞒张侍郎

    为官登鸾台,耗尽家私万贯财,

    若为清廉事,何人偿我黄与白?

    上有虎狼顾,孝敬不周添妄灾。

    平常纠纷事,礼至自然判断开。

    上回说到成道设计将穷奇斩杀,听闻众人言说世态炎凉,乃奏请天庭诰封包拯为阴君阎王,不想圣旨下来,竟然授成道统辖阴阳两界之权。那阴间本是有西教众官辖制,成道一道文书,竟然亦令佛祖网开一面,顺了天庭的水,推了成道的舟。成道乃命佛魔将军尚云龙及仰云峰数仙,率五千山兵陪同包拯元神到阴间赴任,又命五方侯点派山兵到各地城隍戍守,黑白无常等阴官亦有被调往城隍庙听职。成道见如今三界平稳,又见自身羽翼壮大,颇有些得意。但此时人主渐渐衰微,各国豪强环立,时间又多有兵戈之苦。成道听闻日游、夜游二神上奏人间是非,见天庭一时不足以为难,便时常带着沙悟净、奉义等人下界巡游。

    一日正驾云而来,眼见一道怨气冲天而起,定睛观瞧,原来是一个妇人正在林中哭泣,哭罢,便将一个长绳搭于树上,欲寻短见。成道用手点指树枝,只见那妇人刚吊上去,树枝便应声而断,妇人又是一番哭泣,复又搭上另一树枝,却又见刚刚搭上,树枝便又折断。妇人无奈,望见眼前大河,欲溺水而死。成道见状,化作一个道人,上前问道:“施主,贫道有礼。”那妇人擦干眼泪,回个万福道:“小女子还礼。”成道问道:“方才见施主欲寻短见,不知何故,俗话讲‘好死不如赖活着’,施主何苦如此想不开?”那妇人道:“道长不知,小女子遇到一桩天大的冤屈无处申辩,只有以死明志。”成道言道:“贫道听闻这世间阳有官府、阴有城隍,缘何无处伸冤呢?”那女子道:“小女子生就女儿之身,怎能抛头露面去到公堂之上?况且这个冤屈无有被告,小女子不知向城隍告诉于谁。”成道笑道:“这世间怎会有无首之冤?可否言讲出来,贫道多年修行,也识得几个管事的,或许能够解救。”那女子起初不愿言说,见成道并无恶意,乃娓娓道来。

    那妇人言道:“小女子父家姓李,乃是大柳庄人士,十年前嫁往邻村五柳庄黄家,成亲后我与夫君恩爱有加,不想三年前夫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